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百年中国记忆报人系列978752051266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6.39
5.3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查良镛//萧乾|责编:徐玉霞|总主编:刘未鸣//韩淑芳
出版社中国文史
ISBN978752051266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0819880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辑 非凡经历:三十年《大公报》,不离不弃
回忆父亲
胡政之生平
永远的怀念
新闻大家胡政之
报界巨子胡政之
《大公报》与胡政之
第二辑 办报理念: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
史海钩沉
精神 事业 做人
报人的态度
望平街上的哀思
毕生尽瘁新闻事业
张季鸾、胡政之和《大公报》研究部
我所认识的胡政之先生
报业全才胡政之与《大公报》(节选)
报坛巨擘的风范
壮志未酬身先死
胡政之先生的新闻观
政之先生的政治态度
数十年如一日的老报人
第三辑 深情追思: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胡政之·赞善里·金庸
再听不到那些话了
我所见的我所佩的
以工作代哀思
忆胡政之二三事
胡社长与我
坚定的信念
夙愿未了
一生是报人
政之先生精神不死
政之先生谈片追记
我与大公报抗战六年在桂林(节选)
长于识,长于写,尤长于做,长于管理
悼胡政之先生
胡总经理六十寿言
附录
胡政之先生年表
内容摘要
胡政之,新记《大公报》创办人之一,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本书由胡政之的挚友、亲人以及同事撰写的回忆性文章集纳而成,详尽地记叙了胡政之的生
平事迹和新闻历史上的贡献,是一本研究胡政之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史的珍贵资料。
精彩内容
回忆父亲胡济生 黄敏变卖银镯自费留学日本我的父亲胡政之(霖,1889-1949),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早年丧父,与寡母、兄弟姐妹共五人寄寓在成都大家庭中,境况清寒。他自幼勤奋颖悟,青少年时值清朝政府维新,承他贤嫂变卖自己的一副银镯资助,他随姐夫去日本勤工俭学,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科学、法律和外国语。六年后回到上海,值清政府倒台,他任职律师、教师和孙中山先生资助的《大共和日报》编辑和主编等,以后又任职北洋政府幕僚,以其才华和勤奋深受赏识。他通晓六国语言(中、日、英、法、德、意),与当时北京的中外各界人士颇多交往。他洞察事物,能文善辩,具有办企业、事业的才能,对新闻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他承受孔、孟之道的教育,受日本明治维新后勤俭办企
业的精神影响颇深。
全心全意为民问办报北洋政府时期,全国分崩离析,帝国主义压迫,民众痛苦。他看透了官场沉浮,对上拍马、对下骄横的腐败情状,立志文字报国,自筹资金创办了“国闻通信社”及《国闻周报》,并对外发行英文版。中、英文版均油印发售,当时颇有名声,渐能自给自足。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偶然的机会,由他挚友财阀吴达诠(鼎昌)筹款5万元,与张季鸾(炽章)共同接办了天津已歇业的《大公报》。他任经理和副总编辑,从此以民间企业家、政论家的身份与吴、张二人通力合作,创立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公报》,读者对象是中产知识阶层或企业知识界人士。《大公报》纯属商业报纸,因为只靠发行和广告收入来维持,它不重视一般社会新闻,不求哗众取宠。当时中国人民处于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困苦时代,民间办报是极其艰难危险的事。我父亲每日工作至少12个小时,往往通宵不眠,他在编辑部写社评,看大样,讨论局势。他没有什么节假日和公休,事无大小均亲自体察过问,他的工作精神和魅力是非凡的。他主张发扬国人的良知,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
他说:“我与社会上层人物和达官权贵虽多交往,但只有公谊而无私交,所谈皆国内外时势大事,从不涉私。这样对于事业是有利的。”政府多次邀请他当官,他辞谢。他说:“为政在人,人存政举,人亡政废。”他终生不治产,他对《大公报》同人说:“我只有从社会取来的《大公报》的事业,将来也要还给社会。我的子女近亲都不学、不干我这一行,你们谁有本事谁来接班。”张季鸾在抗战时期与蒋介石甚为接近,我父亲也不以为然,担心会失去《大公报》的一贯风格。张去世后,父亲与蒋只采取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
父亲是爱国者,在日本学习到许多长处,但痛恨日本人器量狭隘,多疑狡黠,他誓死不当亡国奴,毁家纾难在所不惜。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5年胜利,《大公报》事业几次遭到摧毁,几次又重建,这也体现了《大公报》同人共甘苦,力撑危局,重整旗鼓的精神。1941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向《大公报》授予奖章,但是他漠然视之。他说:“抗日战争把中国的地位提高了,《大公报》恪尽自己的职责,也说明社会是公允的。《大公报》是一个民间报纸,抗日战争毁掉了工厂和资财,人员也遭冲击,将来用什么恢复并与其他官办和私营大报竞争啊!”又说:“无论个人或事业,名实必须相符,实高于名则稳,否则便要垮台。”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