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纪念馆故事/中国纪念馆故事978755330704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18.85
4.7折
¥
40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蒋越峰|责编:杨福彬|总主编:沈强//朱成山
出版社南京
ISBN9787553307046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0108960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史孝国: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局长,淮海战役纪念馆馆长。长期以纪念馆为主阵地,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文物故事——见证光辉的红色历程
电报稿:电波声里定乾坤
勋章:佩剑将军回“娘家”
奖旗:身躯架起胜利桥
门板:连接胜利的桥板
战防枪:铜墙铁壁阻援敌
残墙:攻克最后的“营垒”
自制武器:“原子炮弹”显神威
铁锹:地平线下的战斗
机枪:团结就是力量
密函:秘密战线结硕果
马鞭和马镫:跃马扬鞭打坦克
保温桶:热饭热菜送温情
医疗器械:白衣战士的战地情
小竹竿:“普通”的一级文物
狗皮、蓑衣、葫芦瓢:支前民
工的“三件宝”
簸箕:儿童团员碾米忙
奖旗:妻送郎君上战场
棉袍:战场上的“急救包”
木棍:拄着木棍抬伤员
第二篇 英烈故事——讲述不朽的生命传奇
晋士林:“虎团长”只身入虎穴
张树才:解放战士飞身炸地堡
储有富:战斗模范奋勇堵枪眼
李方兴:侦察员涉水摸敌情
宋纪志:通讯员孤身救营长
阎世华:阎排长火烧敌坦克
孔金胜:英雄排长血战大王庄
陈洁:文工团员战地救伤员
高全忠:支前队长舍身护粮车
周镐:“特别党员”从容赴刑场
第三篇 亲历者故事——再现激情燃烧的岁月
金正新:当时我就被炸昏了
许克杰:我们胜利地接收了110师起义部队
邵淦溪:这是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
钱树岩:“总司令”可能走了
蓝洪安:这个战役对我们来说非败不可
左三星:他是为我而死的
陈肃:小坦克送炸药
申维清:你们饿不饿?我们这有馒头
迟浩田:我只是个幸存者
张永昌:这次任务历时4个月
第四篇 遗址故事——探寻足迹中的轨迹
总统官邸:南京与徐州的
“面和心不和”
运河铁桥:一场混乱不堪的撤退
窑湾:国民党第63军的不归路
道台衙门:荒唐的祝捷大会
福音堂:一个天大的玩笑
碾庄:司令官到哪里去了
南坪集大桥:进与退的无奈选择
尖谷堆:炮火磨平的土堆
黄沟:难道真的是“天意”?
陈官庄:从“困”到“囚”
第五篇 纪念馆人故事——让历史在我们手中传承
我参加了纪念馆的筹备工作
照片往事
从“仓库”到“库房”
一次难忘的征集
烈士名录背后的故事
纪念馆新馆建设中的小插曲
一幅“大画”的诞生
在迎接文物定级的日子里
我讲解,我自豪
淮塔园林的明珠——青年湖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
内容摘要
《淮海战役纪念馆故事》是“中国纪念馆故事”丛书的一本,本书由淮海战役纪念馆馆长蒋越峰主编,以淮海战役纪念馆为选题素材,通过文物故事、英烈故事、亲历者故事、遗址故事和纪念馆人故事,描写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切实佐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本书还展现了纪念馆人在场馆筹建、维护中无私奉献的新风貌,全书故事性强、可读性强,是进行当代革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精彩内容
电报稿:电波声里定乾坤1948年10月12日夜里12点,山东曲阜华野司令部的灯光闪烁,报务员手捧着刚刚译好的电文在门外立正高喊:“报告502首长,西柏坡来电。”502是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的代号。此时,粟裕正站在巨幅地图前沉思。
半个月前,粟裕曾致电中央。那是9月24日清晨,济南战役就要结束的那天,粟裕向中央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粟裕将这个战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攻占淮阴、淮安,第二阶段攻占海州、连云港,这样可以改善中原战局,迫使国民党军退守江边,为将来渡江创造条件。这就是淮海战役名称的由来,也是战役最初设计的规模。第二天,粟裕接到了中央“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的复电。但在复电中,毛泽东强调:第一阶段要打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打淮阴、
淮安,第三阶段打海州、连云港。可以看出,毛泽东和粟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但毛泽东在粟裕建议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了战役的规模,因为两淮的国民党军并不多,黄百韬却拥有4个军。同时,中野方面也在第一时间表示将吸引住西面的国民党军,配合华野作战。
这样,就为两大野战军后来的协同作战奠定了基础。此后,粟裕在曲阜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围绕首歼
黄百韬兵团的作战目标,会议讨论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大家一致认为,应直接分割围歼黄百韬兵团。12日下午,华野将作战方案报告了中央。
已是深夜,粟裕仍在焦急地等待中央回复。就在这时,中央的电报来到了。
粟裕赶紧接过电报,打开一看,并非是对12日华野报告的回电,而是毛泽东在11日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由于电报收发的时间差,中央和华野的电报大概是在空中擦肩而过了。
粟裕仔细地阅读着。电报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进一步明确先打黄百韬兵团的首战目标;第二部分是作战步骤:打完黄百韬后,打海州和两淮之敌,战役的3个阶段用两个至三个星期完成;第三部分是作战方针:以5到7个纵队攻击,其余担任打援或牵制;第四部分是作战方法:打黄百韬应以2个纵队打1个军的方法。
看罢电报,粟裕十分兴奋,他召集华野前委进行了讨论,并将讨论意见于13日上报中央。11月14日,粟
裕接到了毛泽东对12日、
13日华野报告的复电。
这次的指示更加具体,明确指出了各个纵队的作战任务,对战役的指导思想给予了鲜明的表述:解放军的目的就是要钳制徐州敌人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先歼黄百韬兵团;电报还提出了中野对华野的配合作战和后勤保障等。应当说,这封电报是这一时期中央和前线指挥员意见的综合和完善。
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中央和华野、中野方面仍在通过电报进行讨论。14日,17日,20日,21日,28日,30日……前后方电报往来频繁,一串串密集的无线电信号,一道道无形的电波,穿梭在西柏坡和淮海前线。“完全同意”、“照此施行”的字眼不断出现在毛泽东的电报里。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不断完善,特别是毛泽东关于华野、中野在同一时间发起攻击的指示,为造成围攻徐州的态势,掩盖解放军作战意图和尔后中野由配合转为直接参战、
两大野战军会师淮海奠定了基础。
当然,此时的淮海战役还不是决战的规模,但作战方针和指导原则以及首歼黄百韬的作战目标都在战役中得到了完全实现。战役发起后,战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央军委和淮海前线指挥员根据战役发展,因势利导,推动着淮海战役向更大规模发展。首歼黄百韬兵团,继歼从河南增援的黄维兵团,再歼徐州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从华野的东线歼
敌作战演变成了华野、中野对国民党军南线主力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今天,淮海战役已过去了66年,但老一辈革命家实事求是、民主决策、团结协作、敢于负责的伟大精神,却似一座丰碑,永远熠熠生
辉。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