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与人缘(唐德刚作品集)(精)/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丛书978754956271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4.78
5.9折
¥
5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唐德刚|责编:曹凌志//罗丹妮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49562718
出版时间2015-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0812816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它们都是笔者平时意到笔随的札记性的零星作品之汇积,没有显明的系统,也谈不到深度。不过笔者渐入老境之时,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以及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发而为文,也不能说没有发愤之作。只是我祖国文明深厚,当前世界学问无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终日恓恓惶惶,追随群贤,日夜进修之不暇,何敢以愚者点滴之得,故步自封?
目录
序(胡菊人)
自序
胡适时代,卷土重来——胡适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演讲会讲稿之一
胡学前瞻——《胡适秘藏书信选》再版序
千家驹论胡适
胡适父亲铁花先生无头尸疑案——重读适之先生《四十自述》有感
《刍议》再议——重读适之先生《文学改良刍议》
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将军——序傅虹霖女士《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张学良将军的赤子之心
民国史“每两月一章”
广陵散从此绝矣——敬悼顾维钧先生
《顾维钧回忆录》的撰写秘史
西安事变、六一事变五十周年——兼谈刘廷芳“说服蒋介石先生的一段内幕”
钱昌照与刘廷芳—— “口述历史”侧记
关于朱经农与刘廷芳两函
代刘廷芳先生说几句话
泰山颓矣——敬悼岳丈吴开先先生
《沪上往事细说从头》迟来的导论——珊瑚坝迎候吴开先感赋诗史释
“以一人而敌一国”——为刘绍唐先生创办《传记文学》二十年而作
最大的阿Q,最凶的阎王!——试论《传记文学》的责任
杨振宁•《传记文学》•瓦砾坝——贺《传记文学》创刊二十五周年
陈其宽画学看记——兼论国画现代化
又是一部才女书——读何庆华著《红星下的故国》
书中人语——序刘著《渺渺唐山》
父子之间——殷志鹏博士编著《三地书》序
王莹是怎样“回国”的
白马社的旧诗词——重读黄克荪译《鲁拜集》
知客和尚的“十一字真言”——集图像、印象、半抽象、抽象和无象于一身的卓以玉
纽约东方画廊观画记感——十大画家,永不再有
读三老《感逝》诗
《浅探》的浅探——朱文长著《唐诗浅探》读后
我的气功经验说——从一泓止水到手舞足蹈
“公子哥”和“老板娘”
“我犯罪了!并无解说。”——向谢扶公与苏阿姨致意
内容摘要
胡适时代,卷土重来;张学良将军,动机纯正,心际光明,敢作敢为,拿得起放得下而永不失其赤子之心;顾维钧,世界上的第一流外交干才、举世闻名的国际政治家,搞的却是个弱国外交;《传记文学》的责任,最大的阿Q,最凶的阎王,“以一人而敌一国”!
本书以“书缘与人缘”为名,是史家唐德刚(“我的朋友唐德刚”,胡老师胡适的收山小门生)多年读书与日常见闻文章的集合,共三十二篇,其中谈到了胡适、顾维钧、张学良、刘廷芳、吴开先、刘绍堂、杨振宁等人,又论及《传记文学》、《鲁拜集》、《唐诗浅探》等书,于普通的细节中展现出历史的风貌。作者写人、评书,都把自己放在其中,穿插不少逸闻趣事,信笔所至,洒脱不羁,其中可见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华人学者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和极佳的人文素养。
精彩内容
胡适时代,卷土重来胡适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演讲会讲稿之一
引言
胡适之先生逝世时,我在纽约未能作比较郑重的悼念表示,只是:一、写封长信给胡夫人;二、作纽约追悼会上四个发言人中的最后一位(据说“中央社”在用英文拍回的电报上,因不知我的中文名字,就把我的发言删掉了)。今天来作“二十五周年祭”,也可稍补我心中的缺憾。胡夫子道之不行,赍恨以终,死不暝目。我们今天纪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希望能搞出个“胡适的复活节”来,所以我用了“卷土重来”这个成语做讲题。胡氏其人虽死,其说长新,又将光照天下。我是为着这一点,特地自纽约飞来参加的。
我是胡适最失意时期的学生
首先要说明我以什么身份、什么资格来讲这个题目:第一个条件,我是胡适的学生。胡氏是教育家,授徒半世纪,桃李满天下,生徒数万人——良莠不齐,“拥”、“反”、“左”、“右”、“独”(独立思考)各派,皆人山人海,门生遍天下——我也是个门生和小门生之一
,千万人中之一而已。今天只是学生谈老师的“一‘生’之言”,请众“生”指教,此其一。
但是,在这个有人数上万的学生大队里,如果说傅斯年、罗家伦、张国焘等北大学生是胡老师的开山门生,什
么俞平伯、千家驹、吴健雄、苏梅算是第二代学生……等而下之,则有四五代乃至六七代之多了。我不能不承认我也是胡适之的学生。胡老师生前一直是这样替我介绍,我也从未否认过。做胡老师的学生,不是什么名誉学位,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光荣,但也算不了什么缺陷或负担。但是我这个学生,除追随他去听他讲演之外,我没有正式拿他的学分,但是我却单独上过“胡适学”大课在一千小时上下,这是胡适所有的学生之中,前所未有的事。我不是去替胡先生提皮包、延宾客,我是真正地在上课——这一点我得感到师恩独厚!——做了胡老师收山的小门生,此其二。
我是胡氏最失意时期、最孤独时代的学生——胡氏自幼“暴得大名”,一生荣华富贵,平时得意非凡、意气风发,但他一生却有个最低潮,那就是50年代初、中期。老
实说,那时他老人家很惨,大陆上正在批胡适。那时与现在不同,那时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正诚心诚意地洗心革面,来接受一套新东西来救国,胡适那套太腐朽,要丢到茅坑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诚实的看法。那时台湾亦无力扭转这局面。海外的老胡适在海内亦不太受欢迎,任他去“自生自灭”。我那时和我老师比,觉得在海外我绝对可以“自生”,我可以打工、开出租车、洗盘碗;而可怜的胡老师,那时贫病交迫,心脏衰弱、胃溃疡……十分可怜,又受洋人忌妒,他再无法“自生”,却在等着“自灭”,情况是十分凄凉的。他虽然有点儿养老金,但那养老金抵不了一场大病。社会是冷酷的。一个学生带一个西瓜、半只板鸭去看一个贫病交迫的老师和师母,和一个鞠躬如也
、通过三重秘书去看一位特任大官、太学祭酒的老师,感
觉是不一样的呢!换言之,我是胡适最失意、最穷困、最
灰溜溜的时代最孤独的一个小门生。胡先生那时很需要我们,我对他老人家,读得太多(家庭也有点儿关系),礼
敬甚重,交情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哪个机关、哪个政党派我去的。后来我和胡氏合组个计划,我变成哥大的研究员,那时哥大财多势大,把我胡、唐二人合作的小研究计划吃掉了,胡先生被吃得老大不痛快,痛心地说我们在讨饭吃。胡先生那时同我的关系,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乞丐老和尚和乞丐小和尚的关系。这两个老幼乞丐的关系,不是马融绛帐或程门立雪的关系。在那种关系之下,老师高坐讲台之上,小学生只有站着的份儿、叩头的份儿,偶尔老师赐座,也只坐半个屁股,另半个屁股还要悬空,才能表示敬意。这和老幼乞丐一同箕坐草窝内的情况就大有不同了,传道的语调、内容也就大有不同了。我讲的和胡先生其他的学生所讲的如果略有不同的话,那也由闻道的方式不同所致,此其三。
P13-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