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内容(10大核心管理概念解读)978731317501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0.66
7.1折
¥
2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刘祯
出版社上海交大
ISBN9787313175014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3924954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有思想的你是否早已厌倦“年度流行语”般稍纵即逝的管理概念?有行动力的你是否渴求获得能经受实践考验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内容:10大核心管理概念解读》拒绝追逐流行,超越高深晦涩的专业术语,发现企业和个人管理知行合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概念。
在解读每个核心概念本质的同时,本书还提供了作者刘祯十多年来研究和走访国内外著名企业和企业家而来的关键行动。
作者简介
刘祯,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师从陈春花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报》审稿专家。
参与过新希望集团、TCL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组织转型,著有《刘永好:领先半步》《组织行为学:互联时代的视角》,译有《品牌力:世界级品牌的管理艺术》。
目录
01 创业精神:创业家而非工匠
优秀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创业不等于创立企业
为创业精神画像
创业要革自己的命
高管的责任是激活创业精神
推荐阅读
02 战略规划:理清战略与计划的区别
战略负责顶层设计,计划负责目标管理
“领导者”要领导企业,“管理者”要管理企业
用目的和手段贯穿整个组织体系
战略需要概念力,计划需要执行力
战略制定看环境,资源规划看目标
一定要做战略吗?
推荐阅读
03 定位:多重方位
事业定位:定企业做什么
产业定位:定企业在产业中的位置
业务定位:定业务在企业中的位置
营销定位:定企业在顾客心中的位置
推荐阅读
04 内部评估:明确资源和能力的标准
缘起:资源和能力必须与竞争力挂钩
判断资源是不是有效资源的四个标准
判断能力是否为核心能力的三个标准
动态审查:资源和能力可能已过期
推荐阅读
05 企业家价值观:认知决定论
企业因价值观的改变而获得新的成长
企业家价值观=战略认知+管理认知
认知的局限要求人做自我改变
推荐阅读
06 文化:嵌入环境中的生活方式
做有文化的适应者
载体背后的文化差异
企业文化要表里如一
文化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再造文化
不要盲目模仿文化
推荐阅读
07 学习:做中学
行动力:先行动,才能有效力
管理是一门习得的学问
价值观因学习而改变
管理者不是生就的,而是练就的
推荐阅读
08 幸福:安心做事
管理服务于绩效,但又离不开人
人在累的时候是不会有效率的
快乐工作:幸福产生绩效
幸福的定义:安心做事
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安心工作
推荐阅读
09 人性:管理方式的指南
动物特性与企业管理方式
人性决定管理方式
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与人合作
人性的驱动:让人愿意做和能做事情
人性没有善恶,只有成长
“管理人”假设下的有限理性决策方式
推荐阅读
10 结构:变化的系统美学
结构的魅力:动结构,变功能
结构无定式:没有最好的结构
结构的修炼:从有形到无形
有效转型:“建筑师”笔下的“杰作”
推荐阅读
附录 实践者指南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创业”一词已经变得越加流行,但要真正释放创业的价值,我们应当先去理解创业之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优秀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从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算起,管理学科已经走过百年。在管理百年历程中,与管理学科的发展一道,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成长起来,而这些优秀企业成长的结果,无论是以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苹果公司等为代表的美国企业,还是以丰田、索尼
、松下等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以三星、LG、现代等为代表的韩国企业,以及以华为、海尔、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其结果都是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所以,如同德鲁克最初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切入研究企业时的逻辑,他认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组织,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组织的成功,因为人们以组织为载体而存在,只有组织变得更为优秀和成功,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和释放人们的价值,而这样的组织越多,社会就会发展得越好。在德鲁克看来,最有代表性的组织正是企业组织,所以德鲁克去研究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企业——通用汽车,研究这个组织成功的原因,将其管理经验推广给更多企业,进而助力更多优秀企业的产生,结果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国家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发展。所以,德鲁
克从未脱离社会学,管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因此,管理学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这样我们就清楚,如果我们可以创建更多的优秀
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业可以服务好更多的顾客,同时让更多的员工成长,这时,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这就是创业的意义。
创业不等于创立企业尽管我们借助创立企业来说明创业的意义,但创业并不等同于创立企业,否则又变成了对创业的误解。
创立企业是创业,但创业未必一定要创立企业。
一方面,组织的类别不只有企业;另一方面,不可能人人都去创立企业。对于创业一词的理解,更为确切地从字面来讲,是创立事业,这个事业包含了企业和非企业组织,也包含了一个人目前正在做的一件事情。从本质上讲,创业精神才是创业的内核。未必企业创业者就拥有创业精神,未必一个普通的员工就不能具备创业精神,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看到创业精神。
延续德鲁克对于“组织是社会基本单元”的判断,事实上,尤其是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的基本单元也已经是组织,组织成为由若干组织构成的组织体系。置身于这个体系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已经在做创业的工作了。
为创业精神画像从创业精神的角度讲,任何人都可能是创业者。
也因此创业者不单指创立这个企业的人,也包括企业当中的每一个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当然,还包括企业的传承人在内。但是,这些人很可能又不具备创业精神。而那些没有创业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
设想一下,我们去问几名工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名工匠回答道:“我在做工头安排给我的活,做完了就可以拿到钱走了。”第二名工匠说:“我在认真
砌砖。”第三名工匠说:“我在做一份让用户更满意的工作。”在这三名工匠中,第二名工匠勤勤恳恳地在做自己的工作,这使得这名工匠具有工匠精神,但他并不具备创业精神。和第二名工匠一样,第三名工匠心里想的也是把工作做好,具备工匠精神,所不同的是,他心里已经有了用户的概念。事实上,有过装修经验的人会知道,工匠活好和用户满意可能还是两个概念,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第三名工匠则拥有了真正的创业精神。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其实只有一个生存前提,就是创造顾客。比较麻烦的是第一名工匠,他只是以“打工者”的身份在赚取一份收入,可能连基本的工匠精神都不具备,他只是在为老板打工,按照老板的吩咐执行公务,更谈不上创业精神。
第一名工匠可以称之为“工人”,他只关心上司分配的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做到老板满意就好了,即便这份工作本身做得还不太好。第二名工匠可以称之为“匠人”,他只关心工作本身。对于老板分配的工作,不论老板的要求如何,他都会将工作本身做到极致,甚至会超出老板的预期。第三名工匠可以称之为“创业者”或“企业家”,因为他心里装的是顾客,由此创造的顾客价值,使变化和创新就成为可能,他不再是一个打工者,他知道,他的工作将决定企业的成败。
根据这个创业精神的“画像”,作为创业者的你,作为经理人的你,作为普通管理者的你,作为普通员工的你,作为“第二代”的你,属于哪类工匠呢?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