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人生智慧(精)/罗浮山国学院藏书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子的人生智慧(精)/罗浮山国学院藏书系列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6.84 4.6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仕强

出版社广东经济

ISBN9787545445398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565771

上书时间2024-07-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老子》,又名《道德经》,为春秋时老子所著,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可是,两千年来,人们对老子的思想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那么,老子究竟讲了什么?如何深入了解其思想,又能从中获取什么?曾仕强教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和精确的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就是曾教授帮助大家轻松进入这一国学经典的力作。
曾教授认为,中国人的幸福依赖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恢复,并身体力行。面对物欲横流,心灵失守,现代人亟需找到人生方向。曾仕强教授的《老子的人生智慧》,正为处于心灵沦陷中的人们指明了幸福大道。

作者简介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学,学问深渊,世情洞达。他是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

目录
第一章 抬头三尺有神明
  道可道,非常道
  偏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破名
  天人交战
  心量如天
第二章 道生万物,功成不居
  “橐龠”的艺术
  生之畜之
  一何以生二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道心法
第三章 道之真义,互通有无
  何谓玄同
  “一 ”与“多”同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非本有,无中生有
  兼顾“有”“无”
  无中生有,复归于无
  玄之又玄,天人合一
  常回归道心
第四章 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对立与对待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圣人之圣
  无为与不居
  损有馀补不足
  听天由命
  修内堵外
第五章 上善若水,不争无尤
  道冲不盈
  水几于道
  大国者下流
  争名、夺利、多欲、爱知
  弱其志,强其骨
  不出户,知天下
  知者不言
第六章 人生三宝,持而保之
  孝慈
  俭约
  贵德
  不敢为天下先
  上德
  知足
第七章 大道至简
  自宾
  尊道贵德
  互不相伤
  取“中”
  自作自受
  保生与顾命
  立公心
第八章 铅华如幻,厚朴立身
  “欲”合乎道
  莫若啬
  知止
  自由有度
  吃亏是福

内容摘要
 “道”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说法,分别为:第一,可以说的;第二,很难说的;第三,不可说的。《老
子的人生智慧》中,曾仕强教授从大道至简、功成不居、有无互生、上善若水、人生三宝、厚朴立身等八个方面,对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这一国学经典做了深刻而独到的解读。曾教授的解读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相信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有任何障碍。面对当今社会很多人的内心迷茫,曾教授的解读能够给人以有益的启发和指引。

精彩内容
 “名可名,非常名”,这六个字也是《道德经》开篇的内容。为什么要破名?因为道就是一个名。一
开始有人说象很重要,于是有人用象来骗人;后来说道很重要,于是有人用道来骗人;再后来说名很重要
,于是又有人用名来骗人。
当我们提到人的时候,有人想到了圣人,有人想到了聪明人,有人想到了老实人,想到的人都不一样;当我们提到杯子的时候,有人想到了茶杯,有人想到了酒杯,有人想到了保温杯;提到天,有人想到了天空,有人想到了天老爷。可见,我们很难就一个东西而有完全相同的想法。我们经常讲沟通,人要常常沟通,可人们却经常制造沟通的障碍。比如,讲话时一定要夹带几个英文单词,就让人听不懂。老子说“道常无名”,道不是无名,只是无可名。
道在西方叫本体论。西方人一直在追问本体论是什么。如果人跟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东西,那怎么互动?现在大家已经清楚了,人与动物的基因差别很小,就是那一小部分差别导致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那就是“微”。“道心惟微”,所占成分很小,作用却很大。万物有同源,否则无法协调,无法共处。以前,人们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这个观点很快就被打破了。直到现在,西方人还是不知道本体究竟是什么。老子很有智慧,认为本体就是道。
我经常会和朋友们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古人为什
么那么聪明,现代人却这么笨?在理解了老子的道之后,才发现我们的想法是错的,不是古代人聪明,而是现代人不聪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代人自认为知道的知识很多,所以不聪明。
现在,社会中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在读完博士之后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满脑子只有知识。
比如,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们老师说过了这样不行”“我之前做过实验,这种方法行不通”等等。正是这种固化思维使他们陷入泥潭,无法前进。
老子认为,知识是人类社会的乱源,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讲到。
道常无名,不是因为道无名,而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学过数学,可以通过假设来进行分析。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年老子就是这样,假设X是本体,Y是道,然后写了五千字来证明宇宙的本体果然就是道,就像我们现在写论文一样。
假设本体是道,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人能够违反它。即便科学再发达,也无法否认道。基督教里也讲“太初有道”,可见这个道是大家共同的认识。中国人直接跟道相通,拿天地做道的代言人,通过天地进入道。西方人则是通过宗教的教主去认识道。把这一
点想通之后,相信人们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可以叫出来的名都不是永久不变的,很多名都会随时变化。所以,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来就很困难,就没必要再人为制造障碍了。
伏羲、孔子和老子,这三位老先生已经把中华的学问都讲完了,现在,我们在学问上无法超越他们。
为什么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太急躁,无法静下心来;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欲望太多,已经不跟天沟通了。有人会问:难道人可以没有欲望吗?我想说的是,老子所讲的欲望和现代人所认识的欲望是不一样的,后者指的是人除了本能需要之外的想法。比如,人要吃饭,这不叫欲望,但是人要吃山珍海味,这就是欲望。世界上没有一个思想家提倡断欲,因为不可能做到。生物的生存总有其本能,连动物都要求吃的,人怎么可以不吃。但是,如果超过了那个标准,表现出来的就是欲望。
所以,我们要好好把《道德经》原本的意思挖掘出来,不要总在字面上打转,那样做只能害人害己。
《道德经》第一章中“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一
句,说的是‘‘有’’跟“无”之间的关系。老子和孔子都是在解释伏羲所讲的道理,而他们三个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伏羲和孔子讲的是“有”这一部分,而老子主要讲的是“无”这一部分。
老子告诉人们,太极里一部分叫“有”,一部分叫“无”,‘‘有”“无”出来之后才产生阴阳。“常道”和“非常道”同样是道,都在道里面。小偷其实也是在走“道”的路,所以才有‘‘盗亦有道”这旬古语。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意思是坏人都是相对好人而言的,没有好人就没有坏人。好人和坏人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不是不分,而是要分得恰到好处很难。
有与无同,阴与阳同,这一点西方人很难接受,所以他们读《道德经》很难真正读懂。在西方人的观
念里,阴就是阴,阳就是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叫二分法。二分法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最大的问题,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在教二分法。
无就是有,有就是无,这是老子的思想。“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有与无是相同的,只是后来我们给它安了不同的名字而已,有很快会变无,无很快会生有。中国人是最喜欢,也爵檀长“无中生有”的。
P33-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