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处世智慧奇书:素书+了凡四训+菜根谭9787505758179
  • 中国处世智慧奇书:素书+了凡四训+菜根谭978750575817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处世智慧奇书:素书+了凡四训+菜根谭978750575817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96 3.0折 110.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黄石公

出版社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58179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10.8元

货号32083876

上书时间2024-07-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石公(约前292—前195),传说为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史记》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当时张良亡匿下邳,遇见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
袁了凡(1533—1606),明代思想家。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又字仪甫,号学海,后改为了凡。官至正六品,后遭诬陷弹劾被罢免。为学博识多才,为人公正守礼,为官清廉爱民。
洪应明(生卒年不详),明代学者、思想家。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早年热衷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专心修道求仙。除《菜根谭》外,另编著有《仙佛奇踪》一书。

目录
《素书》目录
原始章…………………… 001 
正道章…………………… 025 
求人之志章……………… 039 
本德宗道章……………… 073 
遵义章…………………… 097 
安礼章…………………… 159

附录 
《原序》… ………………………… 205 
《黄石公传》… …………………… 207 
《高士传·黄石公》… …………… 209 
《史记·留侯世家》… …………… 211 
《三略》… ………………………… 221

《了凡四训》目录

原文
立命之学…………… 5 
改过之法…………… 13 
积善之方…………… 17 
谦德之效…………… 33 

译文
立命之学…………… 39 
改过之法…………… 50 
积善之方…………… 56 
谦德之效…………… 78

附录部分
训儿俗说……………………………………………………85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参云栖大师自知录………… 107 
“湖北官书处刊”之序 ………………………………… 112 
“湖北官书处刊”之重刻跋 …………………………… 115 
云谷先大师传…………………………………………… 117 
袁了凡居士传…………………………………………… 122

《菜根谭》目录

《菜根谭》原序 ...001
《菜根谭》题词 ...003 
修省 ...001 
应酬 ...017 
评议 ...039 
闲适 ...061 
概论 ...079

内容摘要
《中国处世智慧奇书》收录《素书》《了凡四训》《菜根谭》。其中素书相传是秦末著名隐士黄石公所著的一部谋略奇书,集道、儒、法、兵等家思想精华于一体。全书共六章,仅一千余字,但字字珠玑,在修身治国、为人处世、用人韬略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另附《原序》《黄石公传》《高士传·黄石公》《史记·留侯世家》《三略》五篇。

精彩内容
《素书》第三则【原 典】德者,人之所得①,使万物各得其所欲②。 【译文】所谓本性,就是人们各得其所,让世间万物各得其所,一切都按照它们的本性各自发展。 【张氏注】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求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③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也。
【王氏曰】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王,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注释】①得:遵从本性之得,谓之德;逆本性而行之,谓之不德。简言之,人要吃喝拉撒睡,遵从这个规律才能活着,是合德的。反之,不让人吃喝拉撒睡,是要死人的,这就是违反了人的物性,是不德的。 ②欲:指维持物性所需之物。就像动物要进食和饮水,植物要汲取营养和进行光合作用一样。 ③迩:近。
第四则【原 典】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译文】所谓友善,就是人们要互相友爱,要有仁慈心和同情心,以促使万物顺利繁衍和成长。 【张氏注】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惠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①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②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注释】①《书》:即《尚书》,儒家五经之一。 ②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芦苇丛生,别让牛羊践踏它们。出自《诗经·大雅·行苇》,今文经学家一般认为此诗是写仁德的。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强加给别人。语出《论语·颜渊》篇。
《了凡四训》前言
袁了凡,初名表,后改名黄,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故后世多称其袁黄或袁了凡。生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少聪颖。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及第,万历十六年授宝坻知县(1588—1592),政绩颇丰,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被后世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倭寇入侵朝鲜,袁了凡右迁兵部职方司主事,随后调入援朝军营赞画(明官职名,类如今之高级参谋),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局。后遭排挤,辞官归乡,潜心著述。据不完全统计,袁了凡一生共著述22部,凡198卷,除《了凡四训》外,还有《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历法新书》等。他既是迄今为止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的最早倡议刊刻者。袁了凡殁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享年74岁。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代表作,也是他最知名的著作,影响极大。该书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如何改变自身命运。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试图矫正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脑海中的两个“意识惯性”:其一,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该听天由命;其二,对命运不满,动辄怨天尤人,最后却诉诸鬼神、风水、命理,寄希望于外物之功。袁了凡初时信奉孔先生的命理断说,淡然处之,以为命运不可改,只能是这个样子了,便不再积极进取。及至遇见云谷禅师,并得云谷禅师开悟,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方改以前“悠悠放任”之态,而起“战兢惕厉”之念。命运随之发生了大改变。云谷禅师教授给袁了凡的具体方法,其实也只有八个字,曰:“反躬自省,积德行善。”但要做到这八字之理,却是难上加难的。世上之人无数,观之念之,往往是反躬者众,自省者寡;行善者众,积德者寡。何以谓?行善可以积德,但积德不仅仅只有行善一途。读书明理是积德,为人谦让是积德,与人为善是积德,救人危急是积德,著书立说以开示后人也是积德,等等。反之,一念邪起,则前日所积之德旦夕功散,譬如那些晚节不保者、日日行善而最终害人者,皆属此类。德者,人之所敬也。但要得到他人的敬重,自己就先要起敬畏心。敬畏什么呢?一切长于我者,一切平于我者,一切短于我者。长于我者可以诲我,平于我者可以激我,短于我者可以砺我。所以,改变命运的关键在于改造自己,若自我无法教授自我增长智慧才干,纵使三教诸贤遍布周遭也是徒然的。因为是写给儿子的,所以语言恳切,谆谆而导。
明代思想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将儒、释、道三家思想熔于一炉,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就是王阳明。而晚生于王阳明一个多甲子的袁了凡,不仅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其思想特点也是这一趋向,虽远未达到王阳明的心学高度,但都是将儒家性理、释家性空和道家无为杂糅在一起,而见出一种既贴合世俗人情又超然世外的人生哲学,只是比王阳明思想更加浅显易懂,更加世俗,更加易于操行。其实,袁了凡的思想并未有多么高明处,起码在《了凡四训》中,他所述者,皆平常事、平常人、平常理,是人人都可遵照实行的,这也是它能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当然,书中不足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氛围、风俗人情等客观实际,竟未着一字,而全然归于个人诫勉,则显然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人既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又是时代环境下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实际大谈修身修心,必然要落到具体的人、事、物上去,这就需要直面现实问题,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存生活,而吃、喝、拉、撒、睡、性爱又是天性,此外还有更高一级的政治生活、社会交往、 未来发展等,只要是人,就无法规避这些问题,就得想办法去解决它们,只是如何达至一种平衡,则看个人悟性了。但前提在修,在戒,这是顿悟的前提和基础。
追求知识不应有恐惧心,恐惧心一生则寸功难进;追求思想不应有匍匐心,匍匐心一生则难免窠臼。要辩证地看待古人智慧,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总体而言,《了凡四训》的思想是积极的,所以读之有益,不妨静心一读。
本次整理《了凡四训》,以署名“湖北官书处刊”之重刻本为底本,并以通行本进行校订,补足湖北重刻本中的漏刻、错讹等,如《立命之学》篇中的第二段,湖北重刻本缺“并叩老者姓氏里居”一句,而从“余告以故”忽接“曰吾姓孔”诸句,则是明显漏刻。篇幅所限,不出校记。此书虽以文言撰写,然近乎白话,但为了便利文言功底薄弱的读者阅读,全书不仅重新进行了分段、句读,还译成了白话文,大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翻阅。当然,我们希望读者尽量阅读原文,而不读译文,或仅将译文作为理解原文的辅助工具。附录部分除足本收录袁了凡所著《训儿俗说》外,《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参云栖大师自知录》《“湖北官书处刊”之序》《“湖北官书处刊”之重刻跋》《云谷先大师传》《袁了凡居士传》诸篇,亦悉数收录。另外,为满足部分有研究需求的读者,特将“湖北官书处刊”之重刻本《了凡四训》附之书末。
《菜根谭》原序戊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阅藏。适岫云琮公由京来顾,出所刻《菜根谭》命予为序,于是公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诣西方讲社,听教于不翁老人。参请之暇,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①,熟三聚之文②,为菩提之本③,作定慧之基④,何急急以听教为哉?’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自知法缘微薄,辞翁欲还岫云。翁曰:‘善,察尔因缘,在彼当大有振作,但恐心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书,首题《菜根谭》,系洪应明著。其间有仁语义语、持身涉世、隐逸显达、迁善介节、禅机旨趣、学道见道等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汝,宜知珍重。’尔时虽敬诺拜受,究不喻其为药石意也。洎回岫云历理常住事务,俱忝要职,当空花之在前,元由眼翳而莫辨,认水月以为实,本属天影而不知。由是心被境迁,神为力耗,不觉酿成大病,幸未及于尽耳。既微瘥间,尤以解郁,因追忆往事,三复此书。乃悟从前事事皆非,深有负于老人授书时之心焉。惜是书行世已久,纸朽虫蠹,原板无从稽得,于是命工缮写,重付枣梨。请弁言于首,启迪天下后世,俾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勿使如来琳老方知悔,徒自惭伤,是所望也!”余闻琮公之说,抚卷叹曰:“夫洪应明者,不知为何许人,其首命名题,又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拟之曰: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似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书,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静心沉玩者,方堪领会。是与否与?既不能反质于原人,聊将以俟教于来哲。 即此为序。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
三山通理达夫谨识【注释】①五夏:即古代郊庙乐典《昭夏》《皇夏》《诚夏》《需夏》和《肆夏》的合称。
②三聚:又称三定聚,指大乘菩萨之戒法,分正定聚、邪定聚和不定聚。聚,种类。
③菩提:意译即觉、智、知、道。广义言之,就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
④定慧:即定学和慧学的通称。定,禅定;慧,智慧。
《菜根谭》题词逐客孤踪,屏居蓬舍。乐与方以内人游,不乐与方以外人游也。妄与千古圣贤置辩于五经同异之间,不妄与二三小子浪迹于云山变幻之麓也。日与渔父、田夫朗吟唱和于五湖之滨、绿野之坳,不日与竞刀锥、荣升斗者交臂抒情于冷热之场、腥膻之窟也。间有习濂洛之说者牧之①,习竺乾之业者辟之②,为谭天雕龙之辩者远之③,此足以毕予山中伎俩矣。
适有友人洪自诚者,持《菜根谭》示予,且丐予序。予始然视之耳,既而彻几上陈编,屏胸中杂虑,手读之则觉:其谈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俯仰天地,见胸次之夷犹;尘芥功名,知识趣之高远。笔底陶铸,无非绿树青山;口吻化工,尽是鸢飞鱼跃④。此其自得何如,固未能深信,而据所摛词,悉砭世醒人之吃紧,非入耳出口之浮华也。谈以“菜根”名⑤,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洪子曰:“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矣。由是以数语弁之,俾公诸人人知菜根中有真味也。
三峰主人于孔兼题【注释】①濂洛: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濂学以周敦颐为代表,因周敦颐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水名“濂溪”来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因而得名;洛学以程颐和程颢为代表,因兄弟二人皆为洛阳人,故名。
②竺乾:印度的别称,也指佛。
③谭天雕龙:战国时齐人邹衍、驺奭善宏辩,时人称之为“谭天衍”“雕龙奭”,后喻善于文辞。
④鸢飞鱼跃:语出《诗·大雅·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⑤菜根:古人以“咬菜根”喻清苦生活。朱熹《朱子全书·学四》:“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