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理论精要978752174110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66.38
6.7折
¥
39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编者:季伏昆|责编:靳田田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41100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9元
货号31446615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季伏昆著作方式:编著作者简介:编著季伏昆1940年生,江苏苏州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长期在高等院校担任文学、书法和艺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季伏昆秉承家学,自幼临池学书,先后师从沈子善、高二适、林散之等先生。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展,并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单位收藏。曾应邀赴我国港、台地区及日本国讲学与文化交流。
季伏昆在教学和书法创作之余从事学术研究。发表《汉字艺术论》《论高二适的书法道路》《林散之散论》等论文;出版《中国书法理论精要》《中国文学与中国书法》《林散之研究》《金农》《金陵诗文鉴赏》等著作。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担任林散之研究会秘书长(法人)、南京博物院特聘书画家、日本国《书人》特聘研究员。
收起作者:方建勋著作方式:绘作者简介: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
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主要从事书法篆刻教学与研究,著有《印境》《书法课:行书的故事》《书法课:临帖九讲》《书法课:字美在何处》(与杨谔合著)《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四十五例》等。
目录
凡例
论书法之本质与功能
论书体之特征与流变
论学书之途径与方法
论笔法与墨法
论笔势与笔意
论结体与布白
论创作与避忌
论形质与情性
论气韵与神采
论继承与创新
论品评与欣赏
论书写之工具
论古代之名家
论书法与中国画之关系
论书品与人品、修养之关系
附录一 学书八十年的几点心得——答楚尘先生问 (季伏昆)
附录二 我与《中国书法理论精要》 (方建勋)
内容摘要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季伏昆的心血之作,他从浩如烟海的论书专著、论文、题跋、札记以及诗文等多种文献中耙梳筛选出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作评注,上起西汉扬雄,下至现代大书法家林散之,涉及历代368位书法家、400多种著作。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书法家方建勋,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全面直观地展现书法艺术之无穷魅力。
★本书为我国首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按一定体系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名家、书法鉴赏、书法工具到书法与国画、书法与人品修养的关系,在书中均有较系统的反映。
★本书创造性地使用“语录+注释+按语”这种全新体例,不仅分类明了,而且层次清晰。注释详细,古文基础不足者也能轻松阅读。书中大量的“按语”,多为编著者的独到之见,反映了当代书法理论研究之卓越的学术成果。
★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装帧设计,全书简洁大气,色泽清雅。采用高级特种定制纸,烫金、印金工艺。函套全部手工裱封,精美结实。四色印刷,手感细腻,柔软舒适,油墨附着力和色彩还原力强,耐翻且能摊开阅读。
精彩内容
至书体之源流,则以殷墟文为最朔。殷墟文,即甲骨文也。
——李健《书通》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
——王澍《竹云题跋》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隶书者,篆之捷也。
——卫恒《四体书势》世间无物非草书。
——翁方纲《题徐天池水墨写生卷》所谓行(书)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宋曹《书法约言》一血、二骨、三肉、四筋、五圆、六直、七平、八方、九结构、十变化。十者备,谓之楷书。
——祝允明(见《珊瑚纲》)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王羲之《笔势论》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具备。……最不可忙,忙则失势;决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形枯;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欧阳询《传授诀》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苏轼《东坡集》人称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至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米芾《海岳名言》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山谷题跋》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已。
——赵孟頫《昆山志》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柳公权《书小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