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汪曾祺(精)/回望汪曾祺978755540580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的汪曾祺(精)/回望汪曾祺978755540580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16 6.3折 5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苏北|总主编:王干

出版社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05801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3644880

上书时间2024-07-2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也说曾祺
得汪曾祺画有感
相信生活,相信爱
汪曾祺的书与画(外一篇)
芳草萋萋“听水斋”
汪曾祺琐忆
沈从文谈汪曾祺
由此进入“汪曾祺的高邮”——重读《八千岁》
我所认识的汪曾祺
汪曾祺先生的道德文章
去汪老家串门
汪曾祺的白莲花
杂家汪曾祺
高山流水,远近之间(外一篇)
纪念汪曾祺
汪曾祺的画
舌尖上的汪曾祺
湖东汪曾祺
汪曾祺在张家口
花落十度祭汪老
追忆汪曾祺
汪曾祺四题
冬日读汪曾祺笔下的雪
汪曾祺看牙
隔壁的汪先生——写在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
汪曾祺,这个老头挺别致
那美文一样的美食
汪曾祺来张家口讲学
老舍与汪曾祺:一颜百年知
高邮寻访汪曾祺
汪曾祺为我改小说
浮萍闹市一壶清茶——写写汪曾祺
闲话散文
听汪曾祺谈诗
寻访汪曾祺在张家口的足迹
汪曾祺二题
上海之于汪曾祺到底意味着什么
高邮记
肇敬敏来访记
汪曾祺笔下的百工坊
汪曾祺与张家口
难忘汪老的教诲
汪氏故居的温度

内容摘要
 《我们的汪曾祺(精)/回望汪曾祺》一书为文坛回忆汪曾祺先生的一本作品精选集,收录了黄裳、铁
凝、林岫、王安忆、苏北等文学名家的近五十篇文章,涉及汪曾祺的生活、文学创作、书法和绘画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生动再现了汪曾祺士大夫的形象。

精彩内容
 值得一说的是他的《金冬心》。初读,激赏,后来再读,觉得不过是以技巧胜,并未花多大力气就写成了,说不上“代表作”。说来颇有意思,我也曾对金冬心发生过兴趣,编过一本《金冬心事辑》,从雍乾间冬心朋辈的诗文集中辑取素材,原想写一篇清前期扬州盐商、文士、画人之间关系的文章,一直未下笔,见曾祺的小说,未免激赏。后来重读,觉得这正是一篇“才子文章”,摭取一二故实,穿插点染,其意自见,手法真是聪明,但不能归入“力作”。
但从此又引出另一有趣话题。有论者说汪曾祺是最后一位士大夫型文人;又有人说,汪是能作文言文的最后一位作家。我翻过他的《全集》,并未发现他有一两篇文言作品,但为何会给人留下如此印象?这就不能不从他的语言运用、文字风格去找原因。是他的语言文字给读者留下了浓郁而飘浮的特异气氛的结果。
“……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这是曾祺笔下的一节文字(见《桥边小说》中的《幽冥钟
》。另外在《钓鱼的医生》里有“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句,可以比观)。偶然相遇,不禁有奇异的生疏而兼熟悉之感。这岂非六朝小赋中的一联?写出了环境、气氛,既鲜明又经济,只用了八个字,以少许胜多许,而且读来有音节、韵律之美,真是非常有力的手法。平视当代作者,没有谁如此写景抒睛。这是最
后一位士大夫么?是“文言文”么?回忆一九四七年前后在一起的日子。在巴金家里,他实在是非常“老实”、低调的。他对巴老是尊重的(曾祺第_本小说,是巴金给他印的),他只是取一
种对前辈尊敬的态度。只有到了咖啡馆中,才恢复了海阔天空、放言无忌的姿态。月旦人物,口无遮拦。
这才是真实的汪曾祺。当然,我们(还有黄永玉)有时会有争论,而且颇激烈,但总是快活的,满足的。我写过一篇《跋永玉书一通》,深以他俩交往浸疏为憾,是可惜两个聪明脑壳失去碰撞机会,未能随时产生
“火花”而言。是不是曾祺入了“样板团”、上了天安门,形格势禁,才产生了变化,不得而知。曾祺的孩子汪朗虽有所解说,但那是新时期的后话了。
不能不联想到沈公(从文)。
从《沈从文全集》的通信部分看,他是写过不少信件,包括对公私各方面,对他的工作、处境,有说不尽的牢骚,充分诉说了生命受过的重重挤压。但在一九六二年,当局面多少有些宽松之际,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得到外出视察的机会时,久被压抑的心情得到弛放,他写起诗来,对同游的委员们也不无讥嘲。我当时向他索得几页诗稿,在报上发表了,让他在久离文坛后与读者有个见面机会。诗稿是用毛笔蓝墨水写在红格账簿纸上,一色漂亮的章草。诗见报后从文即来信,索回原稿,他的理由是:“旧体诗刊载过多,对年轻人无多意思。”“拙诗最好莫再分割刊载,因为如此一来,对读者无多意义,对作者亦只能留下一
种填篇幅痛苦不好受印象。”坚持索回原稿。来信至再至三,而且越来越“严肃”,使我十分恼火,曾向永玉诉说:“沈公是怎么啦?”永玉说,随他去吧,老毛病啦。于是手稿至今仍压在手底。沈公写的是五言排律,也许是读了周作人在老虎桥所写的《往昔》组诗而引起了诗兴,不知可的确。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有两次与曾祺同游。一次是随团去香港访问,不知曾祺是否曾被邀作报告,我是有过经验的。推辞不掉,被邵燕祥押赴会场(燕祥兄与陆文夫似同为领队)。并非我不喜说话,实在是觉得那种在会场上发言没有什么意思。又一次与曾祺同游,一起还有林斤澜,叶兆言负责照管我们的生活,从扬州直到常州、无锡,碰到高晓声、叶至诚。一路上每逢参观院校,必有大会。曾祺兴致甚高,喜作报告,会后请留“墨宝”,也必当仁不让,有求必应。
不以为苦,而以为乐。这是他发表《受戒》后声名鹊起以后的事。
这是社会环境、个人处境的变化对作家内心有所
影响而产生的后果的两个好例。
我以《故人书简》为题写过几篇纪念曾祺的文章,差不多每篇都全录曾祺原信。以为这样做好,可以保存他的文字原貌,实在是想要删减也不易。有一封
关于王昭君的抬杠信,可以见当年在酒店、咖啡馆里谈天的风景。谈天中争论是常事,事过即了,不以为意。此后曾祺没有就此议题继续谈论。我想关于王昭君,应以老杜“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律为不刊之作。
杜甫是贴着昭君这个活生生的人下笔,不是当作政治筹码说事的。
P3-P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