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文化(天津卷)978750279101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海洋文化(天津卷)978750279101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56 4.7折 5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郭凤岐|总主编:吕滨

出版社海洋

ISBN9787502791018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0元

货号3633303

上书时间2024-07-2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举诸家之说,辩文化之理,兴及物之学,梳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文化,呈现不同区域的海洋文化独特性,构建中国海洋文化区域研究基础。
郭凤岐主编的《中国海洋文化(天津卷)》是“中国海洋文化丛书”的一本,紧紧围绕天津地区海洋历史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民俗信仰文化、海洋旅游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外交流文化等方面,介绍天津市的海洋文化的特色。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捕鱼制盐
  海洋渔业
  传统盐业
第二章  海漕海运
  海漕
  海运
第三章  农耕屯种
  早期农业开发
  屯垦种植的发展
  近郊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  西风东渐
  开埠前夕的天津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兴办民用企业
  创办电报、邮政
  开风气之现的西学、西医院和近代体育
第五章  文学艺术
  诗歌
  散文
  绘画艺术
  民歌与民间歌舞表演
  民间传说
  渔家号子
  谚语歌谣
第六章  民俗信仰
  妈祖信仰
  渔俗
  盐俗
  其他民间信仰
第七章  海洋事业
  近代最早的海洋化学工业
  石油开采
  滨海旅游
  国家海洋博物馆
  海洋管理
  海洋科技
第八章  滨海新区
  渤海岸边的希望之光
  “摸着石头过河”
  风云际会天津港
  天津港保税区
  决策滨海中国发展的大战略

内容摘要
 “中国海洋文化丛书”系统钩稽阐述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及其海外影响与中外文化海路传播等内容,既展示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极其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展示了我国学界不同学科、视角的已有相关研究积累,是学界和社会各界了解和进――步深化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的工具书性质的参考文献。郭凤岐主编的这本《中国海洋文化(天津卷)》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

精彩内容
 妈祖文化传到直沽后,成为天津文化的一个原点。历经千年风雨,妈祖在天津成为主祀的海神,民间信仰中的其他诸多神祗,如眼光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天花)娘娘、千子娘娘,子孙娘娘、引母娘娘、
乳母娘娘、百子娘娘、王三奶奶等,成为附祀。俗话说:摸摸王三奶奶的手,百病都没有;摸摸王三奶奶的脚,百病都能消。在北方特大城市天津,妈祖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既是优秀的,又是活态的。在天津,妈祖文化开始多元化了。
妈祖文化的多元性,使其民俗性更为凸显。天津妈祖庙,在元代由和尚住持;明代以后由道士住持,一直延续了500多年,共有道士100多人。佛教和道教,是中国的两大宗教,拥有众多信众。有意思的是,天津人在进妈祖庙祭拜时,既不是敬拜佛教,更不是敬祭道教,而崇敬的是妈祖。妈祖不是宗教,她是一
个普通的渔家女。最后虽然被封为“天后”,由民女变为神女,但是妈祖从本原上依然是民女,来自凡人、普通人,以最朴素的形式传播妈祖文化,传承最优秀的中华美德。
妈祖信仰的群众化,促使妈祖文化进一步扩大化、常态化。在天津天后宫正殿内,曾经放有“奉纳船”。传说一个广州的古董商人,携带古玩珍宝,乘船过海,在黑水洋遇到风暴,便呼喊娘娘而得救。他在直沽天后宫还愿时,奉献了木船,表示将满船珍宝献给娘娘,被称为“替身船”。此后,其他商贾便效仿之。妈祖文化是经商的人们祈求安全之所想,是有苦有难的人们免灾求福的精神寄托。妈祖文化的商民信仰,使其不断升温。
妈祖文化信仰的活动高潮,出现在娘娘生日的花会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娘娘诞辰时,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祝寿庆贺活动。出会时从天后宫依次而行,沿街表演,热闹非凡。清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经过三岔河口,看到娘娘会大加盛赞,御赐四名鼓手每人一件“黄马褂”,四位演唱鹤童“金项圈”各一个,并有“龙旗”两面。从此,“娘娘会”晋升为“皇会”。每到会期,送驾、接驾、巡香散福,礼仪至高,规模宏大;活动日多,人员广众,久盛不衰,胜过西方的狂欢节。清光绪十年《津门杂记》载:“天津系濒海之区,崇奉天后,较他处尤虔。”历史上的行会路线,虽然多有变更,但是“送驾”的路线基本上都要走东门、鼓楼东大街、鼓楼。如
《天津皇会考纪》记载了清末农历三月十六目的送驾路线:天后宫一宫南大街一袜子胡同一东门一鼓楼东大街一鼓楼一鼓楼西大街一西门一如意庵。
历史上的娘娘“娘家”,有多次变化。开始先到闽粤会馆“回娘家”。闽粤会馆,成立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是天津第一个会馆,为从福建、潮州、
广州来津的“三帮同乡”之服务场所,位于今天津市
西北角第二中心医院址。后来,因闽粤会馆地势狭小,改在如意庵驻跸。如意庵在西北角。清光绪年间,如意庵被焚,又改在千福寺驻跸。千福寺,在民间亦称“千佛寺”,原系清光绪末年建的云霞观。清末民初,千佛寺在“废庙兴学”中,改名“干福寺”,地址在永丰屯,今红桥区南头窑一带。1930年《益世报》报道:“因为前清奉旨开皇会的黄报,曾经在上海张贴,所以南方也有人专程赶这次三月的庙会。而且不但中国人信她,日本人信得尤其厉害。”妈祖文化还带来了天津最早的庙会。天后宫昔日的庙会主要有三:正月、三月、八月,三次各有不同特点。
正月庙会,起自腊月,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前后长达一个月光景,持续时间最长(元代正月庙市半月,时间延长是后来的发展)。参加者主要是本地居民。举办正月庙会时,天后宫的道士依照惯例,在正月初一的上午,在宫内要上表进香,唪经做法事,名日“祝福”。正月十五,高跷会在宫前广场表演,将正月庙会推向高潮。正月庙会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交融在一起,香客除了烧香,还要采购年货,因此格
外火爆、热闹,最具天津地方民俗特色。月余后,庙会在浓浓的乡情乡俗中落下帷幕。
三月庙会,是以酬神活动为名目所展开的大型经贸活动。皇会是其主要活动形式,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三月庙会往往对本埠以外的地区影响极大。参加者由本地居民和外地来客两部分构成,持续时间一般为五天。三月庙会的酬神活动,于三月二十三日上午在天后宫内举行,不出庙门。
八月庙会,时间短,仅八月十五一天,波及面小,多以本地居民为主。
旧时天后宫的庙会,不仅是天津的传统民俗盛大节日,而且是百货云集的市场。它对天津城市经济的崛起、兴盛、发展与壮大,有深远影响。
P143-14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