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
—《一支铅笔的梦想》创作感想
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飞翔的翅膀。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就会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团队、个体的人,都会有各自的梦想。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引起了社会大讨论。为此,中央电视台还推出了一档社会调查栏目:“你的梦想是什么?”
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自己的梦想是周游世界;有的说自己的梦想是有个好身体,不得病、涨工资;有的梦想孩子们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多生个小孩;有的梦想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但这些多半是大人们的回答。问到孩子们,有的说自己的梦想是长大了当飞行员、当高铁司机;有的想上星光大道或者开一家奶茶店;有的想当马戏团的小丑演员。这些天真直率的表述,让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质朴和单纯。
老百姓千千万万个梦想打包在一起,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但是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一个诗人,我有着自己的思索。我的梦想呢就是潜下心来,回归自我,为孩子们创作出喜闻乐见的作品,以优秀的作品引导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向诗,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感恩社会。
这个梦想与我的创作追求比较契合。一次访谈中,被主持人问及创作感言,我给出的答案:一直尝试着把文字作为积木,玩出趣味来,当然是与孩子们一起。搭成美、搭成新奇、搭成无限想象;玩出笑、玩出泪、玩出无尽爱意……
走进童年,就走进了心灵的故乡。人的初心,多半在儿时定格。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幸福,不在于出版了多少书,拿多少版税,而是拥有不老的童心和纯净的视野,以及以孩子的视觉来打捞诗情和快乐。
比如,我会给予我笔下的故土和童年以色彩,给予我笔下的动物和植物以性格。尽管有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在为它们倾诉,还是它们在为我代言。但我相信“ 诗以人见”。因为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基因是一致的。
比如,我写《一支铅笔的梦想》。外形细细长长的铅笔,不就是日渐成长的孩子吗?包括形体和思想。活泼好动是天性,不安现状是天性,向善向乐是天性,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热爱孩子是创作的原动力。
《一支铅笔的梦想》,原本是一首诗歌作品,后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幼儿文学百年经典”原创图画书时,改变了一下排列,收录统编版教材时,延续了这
个形式。
一支铅笔到底有多少梦想呢?也许有六十个或者六百个,甚至更多。我知道我是永远跟不上孩子的想象和脚步的。
那么,就把铅笔的下一个梦想留给你来写,好吗?
张晓楠
2020 年4 月
作者简介
目录
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
童心对灵魂的呵护
附录:
一支铅笔的梦想
梦中的动物和植物
驻足麦田的感觉
暌违已久的感动
附录:
是吗,妈妈?
到我的水边来吧
喊 魂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附录:
雪地上的鸟儿
童心对灵魂的呵护
小树有自己的方式
拱破乡村的梦境
向着儿童诗艺术深处掘进
附录:
早春听雨
黑猫警长
苏醒的村在
乡愁,是无法治愈的病
附录:
鸡蛋换杏喽—
家乡鹅
一把蒲扇
张晓楠印象
附录:
不凋的张望
七月的脖子怎么歪了
青蛙与荷塘的童话
重回一趟小时候
附录:
捉迷藏
偷瓜的孩子
推铁环
张晓楠的诗课堂
童心 童趣 童真
附录:
快乐成一阵小雨
雨点,天书逃下的文字
燕子,春天的箭簇
好的儿童诗不易写
附录:
砸梆儿
套知了
打水漂
一代人的深情之书
附录:
内容摘要
书中有金波、王宜振、谭旭东等名家的点评,从多个角度解读张晓楠的儿童诗,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书中另附有作者近三十年的50首经典诗作,与名家点评相呼应。其中《一支铅笔的梦想》入选统编小学语文课本,《不能飞翔的鸟儿》入选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通用教材,《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秋天的小名》入选中国语言文学教科书《儿童文学概论》,《叶子是树的羽毛》(二首)入选《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儿童文学》,《拱破乡村梦境》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等。读诗可以净化孩子的心灵,提高孩子的审美力和写作力;点评导读能让孩子更近距离地接触诗人的创作内心,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
主编推荐
《一支铅笔的梦想》作者的创作心路,统编小学语文课文作家作品。书中精选作者近三十年的经典诗作,并有金波、王宜振、谭旭东等名家的点评,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
精彩内容
张晓楠是一位致力于儿童诗写作的青年作家,他的儿童诗情感饱满、语言
纯净,跃动着珠玉般的亮丽光彩。正如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发布的授奖词,概括了张晓楠儿童诗的特点:“张晓楠大睁着一双寻美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对山川、树林、四季景色给予了充满童趣的描绘。他以心灵拥抱故乡、土地和亲人,用清纯的诗句构建了一
个温暖和谐、无比丰润的世界。那些远去的生活记忆也因为童心的观照,闪耀着鲜丽的色彩和跳动的韵律。”张晓楠的儿童诗清新、
透明、空灵、谐趣,既有极富情趣的林间小品、四时童话,又有淳厚天然的乡间美景、童年记忆,更有对民工兄弟、留守儿童的饱含深情的记挂,释放出浓郁的人文关怀。他将“儿童性”充分而又艺术地融进“诗性”之中,使二者完美结合。他特别擅长意象的营造、意境的烘托、想象的升腾和情感的飞扬,既有浓浓的乡村情愫,又有洁净纯真的儿童世界,展示了独特的意象性和独具匠心的构造力;张晓楠先后有千余篇(首)儿童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文艺报》《儿童文学》等重要文学报刊,出版诗集《麦茬:记忆的梳子》《叶子是树的羽毛》《和田鼠一块回家》等。儿童诗集《叶子是树的羽毛》曾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
儿童文学奖、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最
近几年张晓楠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诗潮》等重要期刊发表多首儿童诗歌,其中,《在麦茬地凝望》《季节的折页》《奶奶的棉花田》《标点里的童年》等诗歌发表在《儿童文学》上,《母亲的纺车》《课程表》《夏天的顿号》等诗歌发表在《诗潮》《少年文艺》等刊物上,他的儿童诗也成为儿童文学领域一处独特的风景。
张晓楠在他的儿童诗中,构筑了一个带有浓郁乡情的乡村世界,我们能看到裹着小脚凝望儿孙的奶奶、看到父亲母亲的劳作和希望、看到孩提时代一
起嬉戏玩耍的伙伴。诗集《和田鼠一块回家》中有一首组诗《乡村吆喝》,包括《鸡蛋换杏喽》《破烂换糖哎》《赊鸡崽喽》《磨剪子嘞抢菜刀》等几首诗,看到这组诗时,我们仿佛听到了从村巷里传来的一声声悠长的吆喝,仿佛回到了围着乡村货郎的孩提时光。现在这样的吆喝声即便在乡村也不常见,或许只有在看到晓楠笔下的这些诗歌时,才能唤起我们儿时的这些记忆,回忆起贫穷而快乐温暖的童年。《在麦茬地凝望》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表达了浓郁的思乡晴感:总喜欢到夏天的麦茬地/凝望——/凝望,那些/新长的绿苗佃F些套种的庄稼/偶尔夹杂的/点点黄花//多么像/母亲纳好的鞋底/一针一线/密密麻麻……//有好多时候/梦见自己/赤着脚,在走/朋§枚银针/一不留神/把乡情刺破∥与其他文体的表达方式不同,诗人先用了孩子能读懂的儿童视角,通过麦茬地描写了对故乡的思念。凝望麦茬地,“多么像/母亲纳好的鞋底/一针一线/密密麻麻……”,母亲纳的鞋底是沉淀在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情感,就是这一双密密麻麻布满针眼的鞋底,开启了我们绚烂人生的第一步。麦地化为最伟大的母亲形象,儿女走得再远,也走在母亲温暖的心房上。
张晓楠的诗,不但儿童喜爱,而且大人也喜欢,晓楠的诗给我们构造了一
个洁净纯真的世界,带我们享受真善美,感受生活的真谛。张晓楠2013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组诗《季节的折页》,包括《春天的闹剧》《夏天的家事》《秋天的婚礼》《冬天的书本》四首诗歌,用田野里植物生长的状态
描写四季的特点,让各种植物以主角的身份讲述生
长和成熟,让孩子们看到了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小雨、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花。单纯烂漫的孩提时光,最需要的是无忧无虑、嬉戏玩耍,春天去赏花踏青,夏天去看海捉鱼,秋天去收获成熟的果实,冬天打雪仗、堆雪人。他呈现出了孩子本来应该有的童年景象,是对孩子全身心的呵护和关爱,这样的诗作清新、明净、淳朴、洋溢着人性之美、童心之美、自然之美。
——选自《百家评论》2015年01期。
P119-121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