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大传978702017231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康熙大传9787020172313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1.88 7.6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新良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72313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674978

上书时间2024-07-2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白新良,河北省正定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清史研究专家,是国家清史工程编写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清史研究及教学工作。出版过《清代全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乾隆传》等多部著作,在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童年
一、普通皇子……
二、顺治去世……
三、康熙继位……

第二章除奸
一、辅臣专权……
二、换地之争……
三、擒拿鳌拜……
四、御门听政……

第三章发愤
一、经筵日讲……
二、钻研科学……

第四章搏斗
一、三藩由来……
二、决意撤藩……
三、南国烽烟……
四、变生肘腋……
五、闽广从逆……
六、陕甘变乱……
七、艰难相持……
八、横扫叛逆……
九、吴逆病死……
十、直捣巢穴……
十一、彻底撤藩……

第五章武功
一、统一台湾……
二、抗拒沙俄……
三、亲征朔漠……
四、怀柔蒙古……

第六章经世
一、笼络遗民……
二、消泯满汉……
三、群力决策……
四、打击党争……
五、推行密折……
六、改革旗务……
七、四出巡幸……
八、兴廉惩贪……

第七章利民
一、重农恤商……
二、蠲免赈济……
三、治理黄河……
四、开矿禁矿……
五、开海禁海……

第八章文治
一、设馆修史……
二、尊奉程朱……
三、振兴教育……
四、编修群籍……

第九章晚景(上)
一、普免钱粮……
二、偶兴文狱……
三、遣使绝域……
四、出兵安藏……
五、镇压起义……
六、千叟盛宴……

第十章晚景(下)
一、摹古立储……
二、诸子争储……
三、艰难探索……
四、雍正继位……

第十一章家庭
一、祖母……
二、母亲……
三、兄弟……
四、姊妹……
五、后妃……
六、皇子……
七、皇女……

第十二章师友
一、发蒙塾师……
二、日讲诸臣……
三、外籍教师……

第十三章著作
一、诗情画意……
二、文章尔雅……

第十四章作风
一、勤政务实……
二、崇尚节俭……
三、仁慈宽厚……

第十五章地位

附录
一、康熙皇帝年表……
二、康熙皇帝诸母表……
三、康熙皇帝兄弟表……
四、康熙皇帝姊妹表……
五、康熙皇帝后妃表……
六、康熙皇帝皇子表……
七、康熙皇帝皇女表……
八、主要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年号为康熙,他是清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国内政局的安定,清朝统治由此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他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高阶段。本书作者以通俗的写法和专业的历史正说形式,全景再现了这位史上明君的一生。

精彩内容
第二章除奸从顺治十八年(1661)开始,清朝统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使满洲贵族保守势力重新抬头。他们大幅度扭转顺治以来加强中央集权、加快封建过程的基本路线,一系列汉化措施被改变,康熙皇帝受到公开侮慢和轻视,大权旁落辅臣之手。鳌拜集团结党擅权,上凌幼君,下扰生民,民族矛盾日趋激化,上层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危机,全国政治形势不断恶化,终于引发了一系列震动全国的大事件。
三、擒拿鳌拜康熙皇帝在登基七年后,终于亲操政柄了。然而此刻他的心中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平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堆未了的难题和令人担忧的隐患。
几年来,四辅臣把持朝政,几乎取代了皇帝的权力,使入关以来建立的尚显稚弱的封建皇权变得更加衰微,取而代之的是满洲上层贵族集团,地位尤其特殊的上三旗各派势力益发严重的倾轧、争斗和对权力毫无遏制的追求。朝廷中,皇帝形同虚设,辅臣间刀斧相加,各派势力分门立户,朋党丛生。对中原地区,辅臣们始终以维护满族旧制为宗旨,实行一系列压迫人民、反对汉化、坚持异族统治的强硬政策,以至到康熙六七年间,全国各地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刑狱繁兴,怨声载道。西南、南和东南边隅,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各拥重兵,割据一方,分庭抗礼的野心日益彰明;台湾诸岛,郑氏大军已公然占据,自成政权,劝民力农,修武办学,开口通商;西北部则有蒙古准噶尔上层指挥的叛乱大军的威胁。
千头万绪之中,康熙皇帝首先要考虑的只能是亲理朝纲,然而他已经明确地感觉到,这并不容易做到,辅臣们仍在对抗。这一切都预示着紫禁城要发生一场始料未及的大事情。
早在康熙六年(1667)初,在四辅臣中最具有协调作用的索尼已预感到自己不久于世,提出请皇帝亲政。康熙皇帝对这个始终忠于皇室的四朝老臣倍加褒扬,并谕吏部,要求对这个身染重病且又年迈的首席辅臣“特加恩宠,以示酬庸之典”。索尼因而被晋一等公,与前所授一等伯并世袭,并一再得旨嘉奖。三个月后索尼病逝,谥号“文忠”,赐葬有加礼,鞍马二匹、银二千两,仍加祭四次,几个儿子也分别承袭世职、爵位或被晋封。
七月,位居索尼之次的苏克萨哈被鳌拜及其朋党借康熙皇帝之手处以绞刑,遂使鳌拜一伙“今日归政于皇上,明日即将苏克萨哈灭族”的预谋得逞。在康熙皇帝左右,如今只站着鳌拜和遏必隆两位辅政大臣。遏必隆依然唯唯诺诺,尽管他明知自己往日助纣为虐,为自己今后的出路感到担忧,但他眼见鳌拜不肯归政于皇帝,自己也不敢将已写就的辞呈奏本奉上。只有鳌拜,依然恃权任气,骄横跋扈,对已亲政的康熙皇帝争执顶撞,甚至高声质问,多次越权矫旨。康熙初年,孝庄文皇后为皇帝择妃立后,鳌拜曾与苏克萨哈一同前往太后面前阻拦启奏,反对将噶布喇(索尼长子)之女立为皇后。康熙五年,鳌拜因换地之争中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拂逆己意,恼怒之至,坚持对三大臣施以重刑。康熙皇帝知鳌拜因苏纳海始终不肯阿附而欲泄私恨,不准其请。鳌拜根本不听,出门便矫旨,将三大臣处绞。索尼死后,他更加事事凌驾于各辅臣之上,“班行奏章,鳌拜皆前列”;有时甚至将旧日奏稿呈上皇帝,强迫康熙皇帝顺从己意。当着皇帝的面,他常常高声呵叱部院大臣,施威震众,甚至拦截奏章,从来无视君臣之礼。为杀掉苏克萨哈,他气势汹汹,又争又吵,对康熙皇帝进行要挟,迫使康熙皇帝改变自己的决定,满足其凶险报复之心;甚至在康熙八年(1669)的新年朝贺典礼上,他竟然身着黄袍,仅顶戴与皇帝有所不同罢了。
数年来,他依仗自己的权势培植亲信,打击异己,以部臣对自己阿谀奉承与否来决定亲疏去取。他虽位居四辅臣之末,却谙于争权夺势,终于将朝廷大权操于自己一人之手。他网罗亲信,广植党羽,专用奸佞之徒,在朝中纠集成一股欺藐皇帝、操纵六部的势力。
辅国公班布尔善处处阿附鳌拜,在朝中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擅改票签,决定拟罪、免罪。他追随鳌拜,结党行私,康熙六年,他密切配合鳌拜戮杀了苏克萨哈,并精心为其罗织了二十四大罪状。由于他帮助鳌拜翦除异己有功,被擢为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
正白旗副都统玛尔赛曾跟随鳌拜之弟穆里玛平定李自成农民军馀部李来亨,在宫中一向与班布尔善一起谄媚鳌拜,深得赏识,被擢为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苏纳海被诛后,鳌拜一心欲将自己的党羽塞入户部,便不顾户部已奉旨补入尚书的事实,援顺治年间曾设满洲尚书二员旧例,迫使康熙皇帝同意将玛尔赛补为户部尚书,又命其兼任正白旗蒙古都统。玛尔赛在户部,与尚书王弘祚常有矛盾,不能独断专行,心中不满,大学士班布尔善便借一次户部失职过失之机,单独票拟,将王弘祚革职,清除出户部,为玛尔赛泄私愤。康熙八年(1669)正月,玛尔赛病逝,鳌拜又请康熙皇帝予以封谥,康熙皇帝没有同意,鳌拜竟擅自谥其为“忠敏”。
鳌拜一门更是显赫于世,他的弟弟穆里玛为满洲都统,康熙二年(1663)授靖西将军,因镇压李来亨农民军有功,擢阿思哈尼哈番,威重一时。巴哈也是鳌拜的弟弟,顺治帝时便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其子讷尔都娶顺治女儿为妻,封和硕额驸。鳌拜的儿子那摩佛官居领侍卫内大臣,班列大学士之上,其后又受袭二等公爵,加太子少师。鳌拜的侄子、姑母、亲家都依仗他的职位得到高官厚禄,甚至跻身于议政王大臣会议。
鳌拜将自己的心腹纷纷安插在内三院和政府各部,一时间“文武各部,尽出其门下”,朝廷中形成了以鳌拜为中心,以穆里玛、塞木特等人为主力的党羽集团。凡事在家与亲信定议后方才施行,甚至将各大臣、衙门各官奏上已经康熙皇帝批准的奏稿,也要带回家去另议,并商量对策。
对部臣,鳌拜向来以其对自己的追随与否决定亲疏去取,“相好者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凡拂逆己意的,定要加害报复。大臣费扬古一直与鳌拜不合,他的儿子、侍卫倭赫及侍卫西住、折克图、觉罗塞尔弼四人一同在御前值勤,对鳌拜也不表示敬畏之意。鳌拜因此深深恼恨,伺机加害。康熙三年(1664)四月,倭赫与其他三人在景山、瀛台值勤,曾私骑御马,又用御弓射鹿。鳌拜侦知,立即以此降罪四人,倭赫、西住、折克图、塞尔弼因此小事惹来杀身之祸。鳌拜仍不罢休,又诬费扬古“守陵怨望”,将他连同儿子尼侃、萨哈连一同处以绞刑,只有幼子色黑以“不知情”免死,被流放至宁古塔。折克图之父、西住之兄、塞尔弼之同祖兄都以子弟所犯罪重大,不即请旨治罪,分别革职、鞭责。鳌拜并下令籍没费扬古家产给予他的兄弟都统穆里玛。一次鳌拜的马被窃,他不仅捕杀了窃马贼,连御马群牧长也一并杀掉。为独揽朝政,鳌拜甚至控制议政大臣会议。康熙六年议苏克萨哈罪时,鳌拜担心大学士巴泰提出相反见解,根本不让他知道此事。蒙古都统俄讷、喇哈达、宜理布在议政时与鳌拜意见常相左,鳌拜便下令不许他们再参与开会议政。
康熙六年(1667)六月,内弘文院侍读熊赐履应诏上万言书,亟陈康熙初年以来朝政得失,影响国计民生。熊赐履首先分析了康熙皇帝登基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形势,指出全国百姓已经相当贫困,以至逃难不止。官府催征,“私派倍于官征,杂项浮于正额”,“蠲征则吏收其实而民受其名,赈济则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正是吏治腐败。地方推举人才,仅以催科为政,视表面乖巧定优劣,甚至以送礼薄厚确定人选。朝中大臣对此不加鉴别,知情也不举发,以致使无耻之徒久窃威权。并认为必须首先甄别督抚,“督抚廉则监司廉,守令亦不得不廉;督抚贪则监司贪,守令亦不敢不贪”。因而必须坚决清除地方的“贪污不肖者”。
对整顿朝纲,熊赐履作了详细的论述。他指出:康熙元年以来,“国家章程法度,其间有积重难返者,不闻略加整顿,而急功喜事之人又从而意为更变,但知趋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无情之弊已潜滋暗伏其中”;朝举夕罢,“以致盈庭聚讼,甲令游移”;对“职业隳废而士气日靡”“学校废弛而文教日衰”“风俗僭移而礼制日废”等朝廷弊政作了综合分析,尤其对“各衙大小臣工大率缄默依阿,绝少实心任事之人,甚至托老成慎重之名,以济尸位素餐之计;树议者谓之疏狂,任事者目为躁竞,廉静者斥为矫情,端方者视为迂腐”表示担忧,要求康熙皇帝亲自“立振颓风”,申饬朝中大臣“是则曰是,非则曰非,汉官勿以阿附满官为工,堂官勿以偏任司官为计”,以使朝纲得以整肃。对尊教兴学、提倡礼制等,熊赐履也提出一整套见解和措施,同时恳请康熙皇帝躬行节俭,熏陶德性,崇儒重道,举行经筵,学习传统治国理论。
熊赐履的奏疏清晰地分析了辅臣擅政以来国家政治的利弊和前途,立即受到朝野的注意和高度称许,康熙皇帝对此也十分重视。然而鳌拜等却以熊赐履的奏疏语皆有所指,心中十分厌恶,因而在朝见康熙皇帝时,提出要治熊赐履妄言之罪。康熙皇帝不准其请,批评鳌拜道:这是朝臣在讲国家政事,于你并没有伤害。不久又将熊赐履擢升为内秘书院侍读学士。其后熊赐履又数次上疏进谏,建议康熙皇帝召见儒臣,讲求治道。鳌拜对熊赐履益发不满,即下令传旨,责令熊赐履说明“积习隐忧”“未厌人望”之事实所在;又传旨严饬熊赐履“不能实在指陈,妄行冒奏,以博虚名”,并以“所陈无据”为由,下部议处,降二级调用。同时,鳌拜又以此为借口,要求康熙皇帝申禁言官,不得上书陈奏。然而,这时的康熙皇帝已逐渐成熟,他一面驳斥了鳌拜废禁言官的奏请,一面将被鳌拜擅降二级的熊赐履官复原位。一年以后,熊赐履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
对于鳌拜的专横跋扈,朝野贵族、部臣早已有目共睹,十分反感。康熙皇帝亲政以后,他仍贪恋权柄,迟迟不愿归政于康熙皇帝;仍旧恣意妄为,下至侍卫,上至辅臣,凡不合己意,便设法谋害打击,乃至论诛籍家、子孙连坐,使部臣敢怒不敢言。亲政的康熙皇帝对此更是厌恶之至。熊赐履对朝政直言不讳的批评和要求康熙皇帝崇尚汉族礼仪的建议,对鳌拜等人提出公开的指责,使年轻的皇帝决意摆脱辅臣的纠缠和控制,开始对朝廷政治进行冷静的考察与反思。熊赐履奏疏案标志着康熙皇帝的亲政进入一个新阶段。
年仅十六岁的康熙皇帝此时已深感鳌拜处处“欺朕专权”、另有所图了。为真正实现全面亲政,他必须从辅臣政治的阴影下彻底走出来。一方面,他认真地总结八年辅臣当朝时期清廷统治路线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开始有计划地做好彻底清除鳌拜集团的准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