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原生银行
  • 数字原生银行
  • 数字原生银行
  • 数字原生银行
  • 数字原生银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原生银行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2.49 7.6折 69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兴赛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5748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2085695

上书时间2024-06-2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兴赛,银行从业者与观察者,曾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战略规划、乡村振兴金融等部门。从事银行战略、行业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研究10余年,专注于银行数字化、银行改革创新、乡村振兴金融发展等领域。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金融)博士后。现为北京成唐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开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其中在《经济学动态》《财经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国研网全文转载。著有《未来银行之路》《平台银行》等。

目录
前言  下一个十年, 我们在哪里?——写在中国银行业的“后白银时代”
第一部分  总述
第一章  数字化革命与银行的数字原生战略
数字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图景
重构的银行数字化逻辑
以数字原生战略深化银行数字化发展

第二部分   数字原生银行的逻辑架构与体系构建
第二章  建立具有主动获客能力的客户触达体系
建立、完善银行的“客户触达”战略
明晰银行场景战略的数字化视角
把开放银行打造成为与场景和生态竞争相适应的银行体系
在推动经济社会场景数字化进程中获取场景和生态竞争优势

第三章  打造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服务形态
从对立到融合的网点转型之路
进化、重整中的国内银行App体系
通过平台一体化,推动银行网点和App运营和服务升级 

第四章  构建与企业级数字化运营相适应的组织体系
与数字化相脱离的组织体系
构建融入企业级运营的风控体系
消除组织内部的数字鸿沟
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架构
以完善新型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银行向生态型组织转型

第五章  建立以应用驱动的大数据运营体系
超越数据治理
融入外部数据生态
建立与大数据应用相适应的数据治理与服务体系
建立与数据应用相融合的经营管理体系

第六章  打造数字化的科技基础
推进银行科技工作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
推动IT技术架构向分布式、服务化架构转型
在“一个银行”框架下升级银行IT系统建设
构建关键技术应用的服务体系
建立开放性的银行科技创新生态

第三部分 以战略性业务数字化深化数字原生银行发展
第七章  以财富管理与养老金融的数字化助力C端突围
以财富管理、养老金融进一步完善银行的C端触达战略
推动财富管理业务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依托数字化,建立、完善战略性的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第八章  以科技金融推动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战略升级
科技金融是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方向
以数字化为依托,赋予科技金融以新动能
构建深度陪伴、生态化、专业化的科技金融经营体系
建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科技金融获客模式与科技企业评价方式
建立和完善适应宏观周期与科创周期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九章  以数字化重塑农村金融格局
农村金融既有格局打破,非传统机构的服务下沉
传统农村银行机构的应对与调整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数字化之争
在经济社会急剧变革中重构银行的农村金融战略

第四部分 关于数字化的更广泛讨论 
第十章  深度数字化中的未来银行展望
以ChatGPT 、GPT-4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
深度数字化时代已经在路上
深度数字化时代银行的可能图景
关注银行深度数字化的风险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未来10年中国银行业数字化发展行业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已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国内领先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更多新挑战。银行业一方面亟待对过去几年的数字化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战略反思;另一方面,面对新的历史阶段,更需要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数字原生银行》一书综合了大量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研究和深入的原创理论研究,建立了关于“数字原生银行”的系统理论体系。该理论意为银行要消除自身行为与互联网的天然隔阂,用互联网思维和逻辑去思考和行动。但数字原生银行并非对过去互联网科技公司行为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互联网的进化方向,在智能化的基础上,重新强化银行服务、银行运行对“人”的关注,即要打造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有温度的数字化银行。
这本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考察我国数字化进程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第二部分阐释“数字原生银行”的体系构成,包括服务形态、组织体系、数据运营体系以及技术基础体系;第三部分阐释银行如何通过战略新兴业务的数字化来推动银行业务体系以及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第四部分通过对人工智能最新发展的考察,分析其对未来银行的影响。

精彩内容
打造“人与数字化有机融合”的数字原生银行银行数字化是一个持续过程。过去十多年里,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主要围绕渠道服务电子化以及内部管理信息化展开,而2016年后,在金融科技战略推动下,部分业务(例如数字普惠业务)的线上化和数字化成为数字化的新领域。那么,当前乃至未来5~10年,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会是怎样的历史阶段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超越银行本身,从经济社会的整体数字化进程来判断银行的数字化需求。我们不妨看一个在印象中与数字化相去甚远的一个行业的例子。
这是一个关于混凝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故事。混凝土传统生产流程主要依靠人工配合,协同性差,品质把控难度高;此外,预拌混凝土对运输时效要求较高,而运输环节多为人工派单,效率低下,路线选择也不尽科学。为此,重庆一家企业通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大幅提高运输与泵送效率和产能利用率——运输与泵送效率提高21%,产能利用率提升32%。该企业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能化生产组织。围绕自身积累的几万条混凝土配合比数据,以人工智能开展学习,打造配合比模型,实现从人工操作转向“自动化”。
第二,智能化质检。以AI机器视觉把控混凝土质量。
第三,数字化调度。将订单、生产、质检、物流等所有信息集纳在一块大屏上,工作人员动动指尖就能管理整座生产基地。
第四,与产业生态的数字化、平台化链接。该公司通过“公鱼互联云平台”与5800余家产业链供需用户互联互通,客户可线上采买水泥、钢材等大宗物资;在运输方面,可实现车辆线路自动规划、运输状态可视。订单及业务往来在线上留痕后,数据真实客观,可为中小企业“增信”,实现“一键触达供应链金融”。目前“公鱼互联云平台”上中小企业已获供应链授信3000余万元。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数字化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深度和广度——数字化正从电商等流通领域向生产等领域拓展,从中也可以看到其对金融及其服务方式的深远影响。在上述体系中,无论是产业链条、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被纳入数字化的平台和生态之中。在此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加入数字化平台和生态,或系统直联,为个人客户、小微企业客户、大中型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至此,银行数字化迈入新的时代。过去,银行数字化本质上是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的电子化(对应的是支付、转账等交易型业务的数字化),以及零售和小微部分业务和产品的线上化。但归其根本,银行体系仍然是以线下为主导、以线上为辅助手段的体系,尤其是对大中型客户而言。但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场景的数字化发展,银行全量客户开始平台化和生态化。于是,数字化场景和生态中的银行,开始代替网点成为银行的基本形态,银行的全面数字化时代开始到来。
上述进程,对银行数字化的方法论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跃迁。如果说,过去的银行数字化,只是在渐进框架下,在以线下服务为主导的体系中加入数字化元素,那么,未来5~10年,则是需要从整体上打造一个完全的、以线上化和数字化为核心的银行体系。简言之,打造整体性的数字化银行,而不是在线下主导框架内进行局部数字化升级,是未来5~10年中国银行业数字化的核心任务。
关于中国银行业数字化的策略与方向问题,本质上是如何看待互联网进化方向以及如何看待传统银行体系的优势与劣势的问题。过去20多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实质上是“线上化”对时空约束的突破以及相关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其关键词是效率。未来5~10年,互联网给社会所带来的进步,更多地依托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大数据应用带来的智能化发展——其关键词是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精益化”。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情感交互变得尤为珍贵,互联网的人文关怀越显得必要。毕竟,互联网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而非单纯追求智能技术的升级。因此,下一阶段的互联网,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互联网与人的关系问题。
未来5~10年,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也是中国银行业数字化的重要方向和内涵。不过,和新时代互联网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样,中国银行业在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数字化进程中,也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与人的关系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效率与服务温度的结合问题。当前,效率是客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智能化发展以及银行数字化开始涵盖全量客户,银行服务的温度、银行服务的人文关怀也将成为客户体验的关键影响因素。
第二,人工服务与智能服务相融合的一体化平台构建问题。智能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人工服务,有温度的服务意味着庞大的网点和人工服务不仅不是银行的累赘,反而是智能化时代重要的资源。如何构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人工服务,构建人工服务与智能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这是新时期人工服务转型的方向。
第三,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避免“工具人”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产生机器对人的替代问题。同时,人也容易成为机器流程下的被动工具。与此同时,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仍然依赖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因此,如何避免员工成为“工具人”,实现人与机器的和谐共生,如何正确处理专家经验与模型的关系,将成为新时期银行数字化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四,人的数字化能力打造以及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问题。全面数字化的功能实现,有赖于银行全部肌体的高效、协同运作。这不仅需要数字化专家的介入,也需要每个银行员工的参与。因此,提高普通员工的数字化素养,确保全部员工具有与数字化相匹配的能力,成为重要的要素条件。不仅如此,数字化还将给普通员工带来能力、劳动强度、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人文关怀来提高银行员工对数字化的适应性,也是银行数字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不难看出,新时期互联网要重新回归对人的关注,因此,基于以上互联网的进化方向,“打造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数字原生银行”,将成为新时期银行数字化战略的主要方向和关键内涵。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打造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服务形态。明晰银行场景战略的数字化视角。把开放银行打造成与场景和生态竞争相适应的银行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场景数字化的进程中获取场景和生态竞争优势。构建网点与银行App一体化的平台服务体系,建立有温度的智能化服务。
第二,构建融入数字化的组织、职能体系。深化风控体制改革,推动风控组织角色与功能的进化。以数字化为契机,推动职能部门、后台部门职能和角色的转变。推动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架构转型。完善新型组织建设,推动银行组织向生态型组织转型。
第三,构建以应用驱动的大数据运营体系。融入外部数据生态,建立与大数据应用相适应的数据治理与服务体系,建立与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战略,以组织与人才体系建设完善银行体系的“用数意识”与数据工作能力,建立数据工作的系统性推进机制。
第四,建设数字化的科技基础设施。构建分布式、服务化架构。推动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有效连接。推动经营管理系统的企业级、智能化升级。推动IT运维的智能化发展。推动技术中台建设。建立完善开发运维一体化机制。
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但完全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银行体系,目前尚处于未来银行发展蓝图的构想当中。不过,它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即在以“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银行体系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数字原生银行的体系构建,最终要落地于业务经营上。当前,各家银行通过C端(个人客户)战略、B端(企业端客户)战略以及G端(政府端客户)战略,试图实现数字化背景下的客户竞争以及业务发展。不过,从实践来看,一些银行实施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上述战略缺乏准确的业务内涵。没有具有足够发展前景并与数字化趋势相适应的业务去承载和激发银行的数字化创新。
因此,上述战略的实施,必须将数字化与战略性新兴业务的发展相连接。就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银行业务转型而言,农村金融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养老金融业务、科创金融业务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就是这样的关键性业务载体。这些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强化银行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升级传统上对公、对私、普惠金融等业务的内涵,同时也有利于赋予数字化以更强大的内生性动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