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机与新局:珍藏版
  • 新机与新局: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机与新局:珍藏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3.09 4.8折 89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志平 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04774668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31234781

上书时间2024-06-1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历任三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曾获“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石川馨-狩野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卓越贡献企业家终身成就奖”“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企业领袖”“《财富》CEO终生成就奖”“全面质量管理推进40周年卓越企业家”“中国杰出企业思想家”等多项殊荣。

    作为杰出的中央企业领导者,宋志平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他开创并成功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三精管理”等改革创新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先后推动8家中央企业重组、混合近千家民营企业,创造性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公式,被公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在水泥领域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实践与经验、三精管理均荣获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其中在水泥领域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实践与经验被写入哈佛案例。以混合所有制推进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荣获第六届管理科学奖。




目录
第一部分 同心抗疫篇

01◎ 疫情之下看中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 003
02◎ 疫情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复原力 / 010
03◎ 后疫情时代的上市公司经营策略思考 / 022
04◎ 疫情下,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 028
05◎ 2020 年熬得住,活下来,再出发 / 033
06◎ 疫后企业和资本市场 / 039
07◎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 045
08◎ 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基本盘 / 050
09◎ 当前局势剖析与企业家应对策略 / 054
10◎ 谈企业的“稳、保、机、局”/ 065
11◎ 后疫情时代,世界水泥产业重塑新格局 / 070

第二部分 企业改革篇

01◎ 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 075
02◎ 企业改革的一场及时雨 / 079
03◎ 后疫时期经济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 082
04◎ 深化混改要在四个字上下功夫 / 086
05◎ 混改与并购 / 093
06◎ 国企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 097
07◎ 国企民企是“孪生兄弟”,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 113
08◎ 混合所有制是一场企业制度创新 / 117
09◎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 121

第三部分 资本市场篇

01◎ 致敬资本市场 30 年 / 137
02◎ 上市公司要认真学习新证券法 / 142
03◎ 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145
04◎ 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150
05◎ 努力做好协会工作,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160
06◎ 科创板公司上市首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167
07◎ 独角兽和资本市场 / 171
08◎ 激发上市公司活力,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 175
09◎ 资本市场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 179
10◎ 以自律管理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184
11◎ 国有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中的作用 / 189
12◎ 做优做强上市公司 / 192
13◎ 解码千亿级市值上市公司 / 195
14◎ 资本市场支持产业数字化发展 / 204
15◎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6
16◎ 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210
17◎ 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 218

第四部分 经营发展篇

01◎ 按着常理做企业 / 227
02◎ 做有效的经营者 / 234
03◎ 公司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 240
04◎ 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 249
05◎ 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 / 261
06◎ 从战略高度看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 / 264
07◎ 从质量时代到品牌时代 / 269
08◎ 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创新 / 271
09◎ 后疫情时代的企业升维战略 / 274
10◎ 如何破解企业成长中的怪圈 / 280
11◎ 技术、互联网和资本——企业发展的三维空间 / 286
12◎ 双循环下的企业布局和经营 / 290
13◎ 在双循环中创新发展产业链 / 299
14◎“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 302

后 记 企业成长的逻辑——学习、创新、责任 / 309

内容摘要
\\\"《新机与新局》是在特殊时期、用特殊方式写成的书。本书记录了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经济形势等重大变化,作者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也作为多所商学院的教授,对于企业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化危为机、守正出新、稳健经营、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同心抗疫篇”,主要讲了企业的困难观,指出企业在困难时期应该如何生存、发展,怎样提高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政策中、市场中、经营中、管理中育新机,如何在创新中、改革开放中、经济转型中、双循环下开新局,提出“用平常心应对困难,用进取心化危为机,用自信心再造辉煌”。第二部分是“企业改革篇”,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实施、落地,回答了“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经典问题,指出在复杂环境中,用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资本市场篇”,总结资本市场三十年来上市公司的发展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做优做强上市公司、促进上市公司合规经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思考。第四部分是“经营发展篇”,提出从管理到经营、从产品到品牌、从创新到升维等转型思路,指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应坚守主业、有效创新、稳健经营,同时要抓住机遇调整战略布局,以获得新的发展。本书结尾,作者还详细回顾了四十年来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提出学习、创新、责任这一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逻辑,也是做企业成功的“秘诀”。
\\\"

主编推荐
   《新机与新局》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的一部近期新力作,围绕企业的困难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资本市场三十年、双循环下企业的战略布局等提出关于企业管理经营、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这本书反映了企业和企业家在困难和逆境中成长的逻辑,既是作者思想的真实记录,也是我们难以忘怀的一段历史。

精彩内容
\\\"05◎2020年熬得住,活下来,再出发记得2020年年初我在正和岛的新年论坛上讲了2020年要做正确的事,这次我想讲讲企业如何劫后重生。
中国经济已出现反弹迹象◆“四个能力”大家知道,我们从2020年1月底进入了全国抗疫阶段,整个2月是疫情最严重的阶段。我比较早地提出来,企业抗疫要有“三力”:应对力、抗压力和复原力。后来我又加了一个免疫力。
有的人大病后很快就能复原,而有的人一病不起。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加强锻炼,才能从疫情中走出来。每次大危机都会让一部分企业倒下,但是也会让一部分企业脱颖而出。这符合进化论,这个时刻既有“危”,也有“机”。
◆“四个紧盯”3月,我们一方面抗疫,另一方面开始抓复工复产,统筹抓好抗疫和社会经济的工作。这段时间里,我们要做到“四个紧盯”:一是紧盯疫情,做好防控;二是紧盯市场,抓好订单;三是紧盯上下游的产业链,缺一个部件产品都无法出厂;四是紧盯资金链,因为资金是我们的“血液”,不能断。
◆“五个抓住”到了4月,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了,到了复商复市的阶段。同时,国际疫情开始大范围蔓延,国内经济恢复和国际抗疫同时开展。当时我跟大家讲要做好“五个抓住”。抓住什么?抓住一些机遇。
一是要抓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机遇。争取复原,早恢复经济,同时把握时间差,下好先手棋。在美欧之前率先复工复产,在它们复商复市时我国企
业就可以快速切入。 二是要抓住政策机遇。在整个复工复产当中,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企业一定要抓住政策机遇。三是要抓住产业链重新洗牌的机遇。四是要抓住疫情后全球化重新布局的机遇。五是要抓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我觉得这段时间做企业一定不能只看到“危”,也要看到“机”,从“危”中看到“机”、抓住“机”,转“危”为“机”。
……06◎疫后企业和资本市场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种影响之下,我觉得企业要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下一步该怎么办,我想就这个问题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提几点建议供大家思考。
抓住机遇,调整发展战略从国际、国内的经济结构,包括资本市场结构、技术结构来看,我觉得企
业应该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第一,我们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来干预贸易活动,这其实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时间,这次疫情加大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干预。中国的企业要有相应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一些战略上的思考,因势利导地去调整战略。
我们肯定不能再用过去的那种“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而要调整战略,巩固我们的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比如,提高高端或者中高端产品制造的数量和水平,同时减少中低端、低端的产品,这样在贸易平衡的过程中可以保住强大的制造中心的地位。
第二,我们要研究全球布局。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沿用过去那种产品出口的格局,而是要由“产品走出去”向“企业走出去”进行转变。如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巨石,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了一家玻璃纤维工厂,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投产、生产;另一个在埃及的工厂辐射整个欧洲,覆盖那里的客户,这样就能够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企业的影响。同时,我们要跟随区域化的趋势,划分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亚洲市场等,按照区域市场来进行布局。过去我们总讲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将来世界各地都有中国的工厂。
另外,经历这次疫情后,国内经济恢复需要新一波的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企业家来讲,这将是机会。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其中有4亿多人是中产阶层,应该说消费能力是挺强的。如果再推动国内大循环,市
场会奇大无比。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全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本土市场的开发,必须全面开发国内市场,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格局,构建“两栖”企业。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