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长时储能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长时储能技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2.75 8.2折 15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耿学文 贺徙 徐超 刘凯 等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752448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0元

货号32085846

上书时间2024-06-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耿学文,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科技信息与新兴产业中心副主任、新源芯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圣母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或访问研究。从事高性能储能材料和器件、电力智能运维、新能源政策等研究。作为章节主要执笔人参与撰写国家重点专项图书和国家级报告各1次,在JournalofEnergyStorage、IEEEInternetofThings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第十七届全国交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2.贺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总工程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事局主席。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型电力系统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专委会委员、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和中国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特聘专家、中关村储能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电化学储能安全、低碳综合智慧能源、新能源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本,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国家突出贡献奖、2021年度及2022年度储能年度人物。
3.徐超,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储能专业带头人。担任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高等工程教育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传热传质分会主任、及多个SCI期刊副主编/编委。长期从事新能源与储能相关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获得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等荣誉。
4.刘凯,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能锂电池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Energy,NatureCommunications,AngewChemIntEd,Advanced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Energy等Highlight和报道。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榜单。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长时储能综述
1.1电力储能
1.1.1电力储能发展史
1.1.2储能的战略意义
1.2长时储能概览
1.2.1长时储能的概念
1.2.2为什么要发展长时储能
1.2.3长时储能的技术特点
1.2.4长时储能的发展现状
1.3经济测算与发展展望
1.3.1长时储能的发展促进政策
1.3.2长时储能竞争力分析和经济测算
1.3.3长时储能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抽水蓄能
2.1抽水蓄能概述
2.1.1什么是抽水蓄能
2.1.2抽水蓄能的特点
2.2国内外抽水蓄能发展历程
2.2.1国外发展历程
2.2.2主要国家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现状
2.2.3我国发展历程
2.3抽水蓄能技术现状
2.3.1基本原理与工作特性
2.3.2抽水蓄能电站分类
2.3.3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
2.3.4抽水蓄能电站设备
2.4我国抽水蓄能方面的政策
2.4.1总体环境介绍
2.4.2国家政策
2.4.3地方政策
2.5抽水蓄能技术发展趋势
2.5.1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
2.5.2海水抽水蓄能技术
2.5.3矿井抽水蓄能技术
2.6抽水蓄能电站成本分析
2.6.1固定成本
2.6.2变动成本
2.7电价/商业模式分析
2.7.1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模式、优化调度与电价机制
2.7.2抽水蓄能电站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第3章锂离子和钠离子储能
3.1锂离子电池概述
3.1.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1.2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3.1.3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
3.2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3.2.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2.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3.2.3电解质
3.2.4隔膜
3.3锂离子电池储能相关政策和市场分析
3.3.1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政策
3.3.2锂离子电池储能市场分析
3.4锂离子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案例
3.4.1锂离子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3.4.2锂离子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3.5储能领域新星——钠离子电池
3.5.1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3.5.2钠离子电池的优势
3.5.3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
3.5.4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案例
3.6锂离子电池储能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压缩空气储能
4.1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背景
4.1.1长时储能技术
4.1.2压缩空气储能的历史回顾
4.1.3新型储能技术的政策支持
4.2压缩空气储能原理及关键技术
4.2.1压缩空气储能的理论基础
4.2.2压缩空气储能的种类
4.2.3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4.2.4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4.2.5液化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4.3压缩空气储能中的能量储存技术
4.3.1压缩气体储存技术
4.3.2蓄热和热交换技术
4.4压缩空气储能应用项目介绍
4.4.1传统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2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3等温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4液化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4.5组合式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4.5未来展望
4.5.1未来压缩空气储能的角色定位
4.5.2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发展方向
4.5.3未来发展与期望
参考文献
第5章液流储能
5.1液流电池概述
5.1.1液流电池的基本概念
5.1.2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5.1.3液流电池的特点
5.2液流电池的分类
5.2.1水系液流电池
5.2.2非水系液流电池
5.2.3固体浆料液流电池
5.2.4氧化还原靶向反应液流电池
5.2.5金属空气液流电池
5.2.6其他液流电池
5.3液流电池的结构与组成
5.3.1液流电池单电池
5.3.2液流电池电堆
5.3.3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5.4液流电池关键材料
5.4.1液流电池电极材料
5.4.2液流电池隔膜材料
5.4.3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
5.4.4液流电池导流板
5.5液流电池的应用场景
5.5.1新能源发电并网
5.5.2电网削峰填谷
5.5.3分布式储能
5.5.4应急发电装置
5.6液流储能应用案例
5.6.1重点研发单位
5.6.2代表性企业
5.6.3液流储能电站应用案例
5.7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氢储能
6.1氢储能的特点及发展必要性
6.1.1氢储能的定义及技术架构
6.1.2氢储能特点分析
6.1.3氢储能必要性分析
6.2氢能制取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2.1氢储能在制氢环节的诉求
6.2.2制氢技术现状及关键指标对比
6.2.3氢能制取重点突破方向
6.3氢能储存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3.1氢储能在储氢环节的诉求
6.3.2储氢技术现状及关键指标对比
6.3.3地下储氢重点突破方向
6.4氢能运输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4.1氢储能在运输环节的诉求
6.4.2运输技术现状及指标对比
6.4.3氢能运输重点突破方向
6.5氢能发电技术现状和重点突破方向
6.5.1氢储能在发电环节的诉求
6.5.2氢能发电技术现状及指标对比
6.5.3氢能发电重点突破方向
6.6氢储能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第7章热储能
7.1热储能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7.1.1显热储热
7.1.2相变储热
7.1.3热化学储热
7.1.4不同储热技术对比
7.2热储能在电力储能中的应用路径
7.2.1热储能在电能替代中的应用
7.2.2热储能在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
7.2.3热储能在火力发电灵活性改造和深度调峰中的应用
7.2.4热储能在压缩空气储能中的应用
7.2.5热储能在卡诺电池储能中的应用
7.3热储能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7.3.1储热材料
7.3.2储热装置及系统
7.4热储能经济性分析
7.4.1显热储热技术
7.4.2相变储热技术
7.4.3热化学储热技术
7.4.4不同储热技术对比
7.5热储能领域的相关政策
7.6热储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7.6.1热储能不同技术发展路线
7.6.2热储能发展规模预计
参考文献
第8章重力储能
8.1重力储能的基本原理
8.2重力储能的特点及优势
8.3重力储能的主要技术路径
8.3.1基于流体及微型固体颗粒的重力储能
8.3.2基于构筑物高度差的重力储能
8.3.3基于山体落差的重力储能
8.3.4基于深坑、矿井的重力储能
8.3.5混合重力储能系统
8.3.6各类重力储能技术汇总及对比
8.4重力储能的关键技术
8.5重力储能经济性分析
8.6国家在重力储能领域的相关政策
8.7重力储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9章移动长时储能
9.1移动长时储能概述
9.1.1移动长时储能简介
9.1.2移动长时储能政策分析
9.1.3移动长时储能与移动电源车的对比分析
9.1.4移动长时储能的研发及技术核心简述
9.1.5移动长时储能产业链现状
9.1.6移动长时储能在全球的应用占比分析
9.1.7移动长时储能国内外主要生产商
9.2移动长时储能供电技术
9.2.1移动长时储能供电技术简述
9.2.2移动长时储能供电研发误区
9.2.3移动长时储能供电稳定性及能耗比
9.2.4移动长时储能供电解决的痛点分析
9.2.5移动长时储能供电国内外需求简析
9.3移动长时储能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
9.3.1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介绍
9.3.2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简述
9.3.3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与劣势
9.3.4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的行业应用
9.3.5大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国内外主要生产商
参考文献
第10章二氧化碳储能
10.1二氧化碳储能背景分析
10.1.1全球气候变暖
10.1.2碳达峰与碳中和
10.2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原理
10.2.1二氧化碳的优良物性
10.2.2二氧化碳储能的工作原理
10.2.3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分类
10.3二氧化碳电热储能
10.3.1工作原理
10.3.2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10.4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
10.4.1工作原理
10.4.2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10.5液态二氧化碳储能
10.5.1二氧化碳液化技术
10.5.2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的工作原理
10.5.3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
10.6二氧化碳储能关键设备和技术
10.6.1压缩单元设备和技术
10.6.2膨胀单元设备和技术
10.6.3蓄/换热单元设备和技术
10.6.4液化单元设备和技术
10.7二氧化碳储能性能评价方法
10.7.1技术性指标
10.7.2经济性指标
10.8二氧化碳储能多元应用集成技术
10.8.1耦合CCUS的二氧化碳储能技术
10.8.2基于分品位用能的二氧化碳储能技术
10.9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10.10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未来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超过50%,这对储能设施提出了具备十几小时乃至几天的储能时长的新需求,以满足GW级别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和长时间削峰填谷的需求。
《中长时储能技术》一书旨在向储能行业从业者及对此行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中长时储能技术系统性的介绍。本书共10章,涵盖了长时储能综述、抽水蓄能、锂离子和钠离子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储能、氢储能、热储能、重力储能、移动长时储能及二氧化碳储能等行业内技术路线,系统而详尽地剖析了各技术路线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应用分类、经济性分析、政策支持、工程项目案例等,每章通过对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各技术路线深入浅出的介绍,浅析国内外电力行业环境下各技术路线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了中长时储能的必要性、前瞻性及可广泛部署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