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的视觉密码
  • 解码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的视觉密码
  • 解码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的视觉密码
  • 解码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的视觉密码
  • 解码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的视觉密码
  • 解码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的视觉密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解码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的视觉密码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40.84 7.5折 188 全新

库存4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杰茜卡·切拉西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2167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88元

货号31976880

上书时间2024-06-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杰茜卡?切拉西JessicaCerasi(著)杰茜卡?切拉西是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基金会阿布扎比分馆的助理策展人。她曾担任英国政府艺术收藏馆现代与当代艺术策展人、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助理策展人、2016年悉尼双年展助理策展人、卡罗尔/弗莱彻画廊展览经理、伦敦南岸中心海沃德画廊策展助理。怀着对当代艺术欣赏的浓厚兴趣,杰茜卡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教授一门颇受欢迎的课程:“揭开当代艺术的神秘面纱”(2017―2019)。她也是2017年出版的《谁害怕当代艺术》(Who'sAfraidofContemporaryArt)的合著者。
林力博LiboLin(译)具有超过30年的媒体从业经历,创办并主编过多份报纸和杂志,跨越财经、社会、体育、时尚、美酒等领域。曾任《法国葡萄酒评论》(LaRevueduVindeFrance)中文版执行出版人兼主编。拥有中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和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

目录
前言Introduction 

什么是当代艺术 What is contemporary art? 
它源自哪里 Where did it come from? 
它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吗 Does it have to mean something? 
它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 What about how it feels? 
它非得如此严肃吗 Does it have to be so serious? 
谁是作者有关系吗 Does it matter who makes it? 
界线该在何处划定 Where do you draw the line? 
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吗 Can anything be art? 
这一切从前都做过了吗 Has it all been done before? 
未来的走向如何 What now? 

参阅资料 References 
图片来源和作者 Picture credits 
鸣谢 Acknowledgements

内容摘要
小便池、马桶、运动鞋、香蕉、洗衣袋、帐篷……这些日常物品何以成为艺术作品,激起怀旧、狂热、放松、欢乐、恐惧、惊奇等情绪,并使得观众对消费主义、城市空间、人类劳动、社会性别、存在主义、环保主义等众多议题产生共鸣?
自1917年,从杜尚的《泉》开始,当代艺术进入公众视野。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更注重观念展示,而非审美,日常物品和行为都能成为艺术,观众甚至是作品的一部分,影像、表演、装置、多媒体、混合媒介、公共艺术……艺术不局限于高高在上、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情感的表露、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生活时代的映射,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边界。
泰特现代美术馆是全球访问量最高的现当代美术馆,在2012年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作者杰茜卡曾在此讲授当代艺术入门课程,她避开晦涩的专业语言,提供新的理解路径,以10个问题解读当代艺术的视觉密码,不乏众多著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马塞尔?杜尚、草间弥生、徐冰、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莫瑞吉奥?卡特兰、马岩松、白南准……带领读者欣赏当代艺术百余年来的代表作品,揭开当代艺术的神秘面纱。

精彩内容
-当代艺术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因此,世界上有多少个角落,当代艺术就拥有多少不一样的历史。就像寻祖一样,我们可以沿着世系一代又一代地追溯,找出多个源头。如果我们想理解当代艺术的现状,那么了解一下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将大有裨益。因此,就从一件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说起吧,还有什么比这更合适的呢?你猜对了,就是《泉》。
-1917年,有人匿名将一件签有“R.Mutt1917”字样的标准男用小便池作为艺术作品呈交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SocietyofIndependentArtists)的首次展览。这个新成立的协会原来一直声称不设置评审机制,接纳所有会员呈交的作品。然而,经过一番讨论和投票,协会的理事会还是拒绝了这一作品,并陈述了以下理由“这件叫作《泉》的东西放在合适的地方会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器物,但艺术展厅并非放置此物之地?而且,它根本就不能被定义为艺术品。”1今天读着这样的评论,很难不带着一丝苦笑。但坦率地说,现在许多人对此作品仍有着同样的感觉。
-这件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惊世骇俗,具有极大的颠覆性,想到这是一件100多年前的作品,真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大规模生产的小便池,在一场艺术展中可以占据何种地位这正是问题之所在。正是此器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才让这件作品如此石破天惊。在《泉》之前,观众一般不必去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要么是绘画,要么是雕塑。然而,如果你接受一件如《泉》这样低俗的器物为艺术品的话,那想必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品。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品的话,那么,是什么使它成为艺术品的要在展览会上亮相要出自艺术家之手这该由谁说了算-这些都是我们不断地围绕许多当代艺术品提出的问题。因为“艺术品”本身是一个概念,不能被简化为一套标准,尽管我们可能对艺术技巧、艺术家特质和作品独特性都有所期待。而《泉》使艺术技巧、艺术家特质和作品独特性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变得复杂无比。这件作品没有展示传统的艺术技巧,而是大胆地呈现出一种创意,迫使人们重新评估既有的观念。至于艺术家特质,当这件作品已是工业化生产而非艺术家亲手制作时,这个概念就再也不是指艺术家鲜明的风格了。如果说还存在什么独特性的话,这种独特性只能体现在这件特定物品如今被赋予的价值上,那些安装在卫生间里的大批量生产的相同物品并不具有这种价值和独特性。
-《泉》的作者是谁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1935年,法裔美籍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声称这是他的作品,一直以来人们也把这件作品放在他的艺术实践的背景中去理解。然而,在过去20年中,一些新的学术研究结果认为,《泉》的作者实际上是德裔美籍诗人和艺术家艾尔莎?冯?弗雷塔格-洛林霍芬(BaronessElsavonFreytag-Loringhoven)男爵夫人。我们或许永远不会得知真相,但无论谁是作者,都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艺术逐渐远离了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潮流,这被称为“回归秩序”。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才对1917年的“R.Mutt事件”再度产生兴趣,一代更年轻的艺术家从这件作品中获得了灵感。
-《泉》(更广泛地说,包括杜尚采用的各种“现成物品”)的一个重要遗产,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引入高端艺术领域。1954年,美国画家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Rauschenberg)开始把油画与找到的其他物品结合进行创作,他的这种做法被称为“组合”。他曾说过,在他的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多少东西是与油画相关的。放弃传统艺术材料的决定是一种刻意的努力,艺术家们希望找到一种更能反映出日常生活实际状况的语言。
-这样的实验性做法一发而不可收,且不局限于纽约。在东京,先锋派的“具体美术协会”(Gutaigroup)于1954年成立,其口号是“创作出前所未有的作品”2。他们致力于与过去决裂,开创一片新天地,从而摆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惨痛经历。他们的创作横跨绘画、装置、表演以及在艺术空间外展现的“偶发艺术”(happening),做法颇为激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