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怎样创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生怎样创业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0.76 6.0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亮

出版社中国发展

ISBN9787517714026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2080603

上书时间2024-06-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卢亮。经济学博士,挪威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MBA导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工资福利专业委员会理事。在国内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等各类课题10余项,多次赴境外开展学术交流,曾为五凌电力、湖北残联、国家电网、中国银行、中粮集团、湖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成都市政府、人社部技能培训中心、恩施电网、国际劳工局和世界银行等多家组织机构提供过讲座、专业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主要研究领域为薪酬与福利、就业与创业、人力资本评估等方向。

目录
\"目录

理论研究

第一章?绪论 3
1.1?本书背景 5
1.2?研究现状综述 8
1.2.1 大学生创业 8
1.2.2 创业与就业 14
1.3?研究内容 28
1.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创新 31
1.4.1 研究方法 31
1.4.2 技术路线 32
1.4.3 研究创新 32

第二章?创业理论研究 33
2.1?创业的定义 35
2.2?创业类型的划分 37
2.3?各种创业理论模型 42
2.3.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模型 44
2.3.2 基于创业事件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模型 45
2.3.3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模型 46
2.3.4 GEM的创业模型 46
2.4?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较分析 48
2.4.1 基于创业动机的比较 49
2.4.2 基于行业或者部门分布的比较 50
2.4.3 基于初始资源的比较 51
2.4.4 基于对经济社会贡献的比较 52
2.4.5 基于创业者个人特征的比较 53

实证研究

第三章?高校毕业生创业类型与就业关系研究
????——创业环境与创新策略的调节作用 57
3.1?引言 59
3.2?理论与假设 61
3.2.1 创业类型 61
3.2.2 创业类型与就业关系 62
3.2.3 外部扶持环境与创新策略的调节作用 66
3.3?数据采集与模型构建 69
3.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69
3.3.2 变量与测量 69
3.3.3 模型构建 70
3.3.4 统计分析结果 71
3.4?结论与展望 75

第四章?创业类型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来自全球创业观察的经验证据 79
4.1?引言 81
4.2?文献综述与评价 82
4.2.1 两种创业类型特征 82
4.2.2 创业与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 83
4.2.3 研究假设 85
4.3?实证研究 89
4.3.1 分析工具与数据 89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90
4.3.3 HLM分析 90
4.4?结论与展望 97

第五章?中国的创业与就业岗位的增加 101
5.1?引言 103
5.2?文献综述 105
5.2.1 创业与就业关系的理论 105
5.2.2 国外实证研究的归类和评价 105
5.2.3 国内的学术研究 110
5.3?实证分析 112
5.3.1 模型构建与理论假设 112
5.3.2 变量说明和研究方法 114
5.3.3 模型结果分析 116
5.4?结论与展望 121

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六章?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25
6.1?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基本情况 127
6.2?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 130
6.2.1 创业者个人基本特征分析 130
6.2.2 创业者创业现状分析 137
6.2.3 创业者对创业环境、自身产品或服务的感知调查 147
6.2.4 创业者的创业感受调查 150
6.2.5 创业者团队管理方式认知调查 153
6.2.6 社会网络为创业者提供资源的认知调查 154
6.3?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 156
6.3.1 大学生自身素质 157
6.3.2 家庭背景因素 161
6.3.3 高校因素 162
6.3.4 政府政策的因素 166
6.3.5 社会文化层面因素 168

第七章?高校创业教育分析 171
7.1?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73
7.1.1 我国创业教育的模式 173
7.1.2 我国创业教育的目标 175
7.2?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77
7.2.1 对创业教育的误解  177
7.2.2 不成熟的学科定位 179
7.2.3 不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180
7.2.4 缺失的创业教育管理平台 182
7.2.5 滞后的创业学科建设 183
7.2.6 薄弱的师资力量 185
7.3?中美创业教育比较 186
7.3.1 中美创业教育特点对比 186
7.3.2 中美创业教育现状比较 191
7.4?创业教育问题的改进 193
7.4.1 观念更新:正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93
7.4.2 科学规划: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194
7.4.3 借鉴学习:鼓励对创业教育的多样化探索 194

第八章?创业扶持政策回顾与展望 195
8.1?全国创业扶持政策 197
8.1.1 1999—2002年:关注创新,提倡大学生高科技创业 198
8.1.2 2003—2007年:增加就业,重视一般性创业活动 199
8.1.3 2008—2014年: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200
8.1.4 2015—2022年:创新与就业并重,扶持政策体系全面升级 204
8.2?地方创业扶持政策 207
8.3?我国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及存在问题 211
8.3.1 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其创业方向 211
8.3.2 高校——搭建创业平台,提升创业水平 212
8.3.3 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减轻创业压力 214
8.3.4 社会团体——发展完善中,潜力有待提升 215
8.4?政策展望 221

第九章?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 225
9.1?创业支持的主导者——政府 227
9.1.1 完善和创新创业政策 227
9.1.2 提供准公共服务 229
9.1.3 引导大学生创业 233
9.2?创业支持的主角——高校 235
9.2.1 以创业学院为载体,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235
9.2.2 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236
9.2.3 完善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 237
9.3?创业支持的协助者——社会机构 239
9.4?创业支持的基石——家庭 242

第十章?大学生创业就业绩效测算 245
10.1?研究综述 247
10.2?标准、模式与原则 249
10.3?指标的选取和制定 251
10.3.1 选取指标 251
10.3.2 指标说明 253
10.3.3 方法及运用步骤 255
10.3.4 指标值打分标准的确定 259

第十一章?结语 263
11.1?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65
11.1.1 大学生创业存在“双高”的特点 265
11.1.2 
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对增加就业数量的贡献程度相差
不大 266
11.1.3 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者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266
11.1.4 我国的创业与就业岗位的增加 266
11.2?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体系的建立 268

\"

内容摘要
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们创业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还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哪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有效地帮助创业中的大学生群体?本书通过实地调查武汉、深圳和郑州等城市正在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结合国内外关于创业就业前沿研究、发展动向和实践做法,利用相关的创业理论,并以两种创业活动——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环节面临的众多问题,以及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积极探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了“政府、高校、社会机构和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本书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学术价值,也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外部环境,把握自身内在特点,从而在创业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也为社会各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大学生创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思路借鉴。

精彩内容
\"自序就业是民生之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人数会一直维持在千万级别,他们的就业难题将持续存在。创业作为一条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已经被提到了战略高度。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各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支持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希望以此达到帮助大学生顺利创业就业的目的。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创业与就业的关系,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和我的工作团队在调研武汉、深圳和河南等地大学毕业生创业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和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有效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书内容大致分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现状和对策研究三部分,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按照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提出的标准,把大学生创业分为机会型和生存型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表现出“双高”的特点:机会型创业者的比例高于生存型创业者;两类创业者对自己的创业评价高。其次,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对增加就业数量的贡献程度相差不大。再次,生存型创业者和机会型创业者的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如能提高交易结构方面的创新水平,生存型创业会比机会型创业更能提高就业绩效,即更能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和延长创业活动的存续时间。最后,针对本研究的发现,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于两种类型创业的扶持都要兼顾,不可偏向某一种创业;在认识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出覆盖创业过程的“三阶段”扶持政策,建立“四位一体”的支柱扶持体系,政府和高校发挥主要作用,社会和家庭发挥辅助作用。
本书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其完成得益于我的团队成员辛勤的付出,感谢张悦、彭诺敏、但彬、袁雯丽、张明、王爱铃,从烈日炎炎的深圳到大雨滂沱的武汉,和我一起访谈调研创业的毕业生、创业园区的负责人、培训机构的创业导师;同时也要感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胡延华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邓汉慧教授,是他们深厚的学识以及慷慨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本书的调查研究得以顺利地进行。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钟紫君女士,受益于她的交流、鼓励与帮助,终于得偿所愿。也为她在出版过程中的高效、专业、贴心的工作风格感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于本书的诸多疏漏和不当之处,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卢?亮2024年3月20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