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学元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翻译学元理论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51 6.5折 8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镇源|责编:杨康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95250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31380686

上书时间2024-06-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集中研究翻译学元理论,通过剖析不同时期西方翻译学背后的元思维,将翻译学元理论的建构支点归结于认知,并阐发出一种介 于实有性与虚无性之间的居中元认知思维;这一思维促使翻译学的学理认知秉承正念,既不离虚实,又不为虚实所缚,从“心为论转”的窘迫走向“心能转论”的自在;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中国哲学的相关传统与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历程,基于中庸与心学传统提出相应的元理论建议,以丰富和彰显翻译学的中国特色。



作者简介
杨镇源(?1980-?),?男,文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独著),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学刊》《中国科技翻译》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重点难点
四价值与创新点
五主要结构
第一章西方翻译学的发展历程
一前理论期
(一)关于忠实
(二)关于通顺
(三)关于美感
二语言学理论期
(一)雅各布逊的翻译对等观
奈达的对等学说
(三)对等的各种延伸
三多元理论期
(一)功能与交际
(二)文化与描述
(三)解构与颠覆
第二章翻译学背后的元思维剖析
一感性随意的即兴发挥
(一)基础:传统文艺学
(二)套路:灵感式点评
(三)优势与局限
二基于对等的细化分类?
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套路:机械式谋划
(三)优势与局限
三开放扩?张的多元演绎
(一)基础:发散式思维
(二)套路:拓展式探究
优势与局限
第三章认知:?翻译学元理论的建构支点
一翻译学元理论:失落与反思
(一)尚不具备充分元理论配套的翻译学界
(二)放开意识与收拢意识的失衡:理论的碎片化风险
(三)元理论建构:从归结开始.
二趋向心理机制的归结方向
?(一)“计划外”的理论尴尬
(二)症结:表象之囿
(三)瞄向心理机制
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一)有意识与无意识
(二)无意识的集体性
(三)作为意识种子的原型
四集体无意识理念下翻译学元理论的建构途径一立足于认知支点
(一)翻译学价值取向的集体无意识溯源
至善原型:翻译学集体无意识价值取向的共同始发点
翻译学元理论建构的认知支点.
第四章基?于居中元认知的翻译学虚实观重拾纯粹性
(一)德国浪漫主义的纯粹性概念
(二)本雅明的纯语言
从“纯语言”到“纯理论”一-纯粹性在翻译理论
二理论万象:?纯理论的坍缩后果
关于“坍缩”概念
(二)相与非相:对翻译纯理论的摸象之途.
(三)相关的翻译学元理论认知问题
三居中元认知:?不昧虚实
(一)翻译理论的实化倾向
(二)翻译理论的虚化倾向
虚实之间的居中元认知
四正念之途:?从“心为论转”到“心能转论”
(一)翻译学界的各种“转向”
(二)被虚实观绑架的“转向”伪命题
(三)从被动到主动:立足于正念的人本主义元理论精神
第五章关于翻译学的中国特色思考
一中国翻译学的过去与现在
(一)经验期的摸索
现当代的进展
(三)有待进一步彰显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哲学传统的元理论启示
(一)向内而求的心学传统
(二)中立不倚的中庸传统
(三)翻译学元理论研究的两条重要线索
三元理论建议一:直指人心的认知探索
(一)西方翻译学“凝滞于物”的元理论倾向
依托于心学的元理论模式.
(三)效果期许
四元理论建议二:?居中自在的思维建构
(一)中国翻译学界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攀附问题
(二)依托于中庸的元理论思(三)效果期许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集中研究翻译学元理论,通过剖析不同时期西方翻译学背后的元思维,将翻译学元理论的建构支点归结于认知,并阐发出一种介?于实有性与虚无性之间的居中元认知思维;这一思维促使翻译学的学理认知秉承正念,既不离虚实,又不为虚实所缚,从“心为论转”的窘迫走向“心能转论”的自在;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中国哲学的相关传统与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历程,基于中庸与心学传统提出相应的元理论建议,以丰富和彰显翻译学的中国特色。

精彩内容
本书集中研究翻译学元理论,通过剖析不同时期西方译学背后的元思维,将翻译学元理论的建构支点归结于认知,并阐发出一种介于实质性与虚无性之间的居中元认知思维。这一思维促使译学的学理认知秉承正念,既不离虚实,又不为虚实所缚,从“心为论转”的窘迫走向“心能转论”的自在。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中国哲学的相关传统与中国译学的发展历程,提出对应的元理论建议,以丰富和彰显翻译学的中国特色,对西方译学话语形成进一步的平衡和补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