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忆与杂写(1933-1991)(精)9787108051745
  • 杂忆与杂写(1933-1991)(精)9787108051745
  • 杂忆与杂写(1933-1991)(精)9787108051745
  • 杂忆与杂写(1933-1991)(精)9787108051745
  • 杂忆与杂写(1933-1991)(精)9787108051745
  • 杂忆与杂写(1933-1991)(精)978710805174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杂忆与杂写(1933-1991)(精)978710805174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2.01 6.1折 3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绛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1745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225619

上书时间2024-07-2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杂忆与杂写(1933-1991)》选收了杨绛怀人忆旧的文章三十余篇,作者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所写的序文、前言,以及作者的讲演、发言和有感而发的小品文等共二十余篇,这些文章读来亲切感人而又发人深省。
这本增订本比初版新增二十余篇文章,多为作者九十高龄以后所写,长或方余,短则数百,无不体现了一个历经世事的老人的宽厚睿智,而情感的蕴藉有致,文笔的自然天成更是已臻化境。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目录
自序
第—部分  忆旧
  老王(一九八四年三月)
  林奶奶(一九八四年四月)
  怀念石华父(一九八五年)
  纪念温德先生(一九八七年一月)
  第一次观礼——旧事拾零(一九八八年三至四月)
  大王庙(一九八八年八月)
  客气的日本人(一九八八年八月)
  “遇仙”记(一九八八年八月)
  忆高崇熙先生——旧事拾零(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
  “吾先生”——旧事拾零(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
  闯祸的边缘——旧事拾零(一九八八年九月三日)
  花花儿(一九八八年九月)
  控诉大会(一九八八年九月)
  黑皮阿二(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赵佩荣与强英雄(一九九〇年六月)
  阿福和阿灵(一九九〇年六月)
  记杨必(一九九〇年六月)
  车过古战场——追忆与钱穆先生同行赴京(一九九一年一月)
  顺姐的“自由恋爱”(一九九一年一月)
  小吹牛(一九九一年三月)
  一块陨石(一九九一年三月)
  第一次下乡(一九九一年四月)
第二部分  拾遗
  收脚印(一九三三年)
  阴(一九三六年)
  流浪儿(四十年代)
  风(四十年代)
  喝茶(四十年代)
  听话的艺术(四十年代)
  窗帘(四十年代)
  《傅译传记五种》代序(一九八〇年十一月)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在塞万提斯纪念会上的发言(一九八二年四月)
  读《柯灵选集》(一九八四年七月)
  塞万提斯的戏言——为塞万提斯铜像揭幕而作(一九八六年十月)
  《洗澡》前言(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孝顺的厨子——《堂吉诃德》台湾版译者前言(约一九八八年)
  兰姆谈莎士比亚悲剧(一九八九年三月)
  读书苦乐(一九八九年)
  《堂吉诃德》译余琐掇
出版说明

内容摘要
《杂忆与杂写(1933-1991)》收录了杨绛先生
1933-1991年忆旧怀人的长短文章。此次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篇当时漏收的文章。一部分是怀念人的,“从极亲到极疏”;一部分是追忆事的,“从感我至深到漠不关心”。还有一些是从旧稿中拾取的。那些款款道来的人和事,给人们的不仅是美文的享受,也是对一个时代各种人物一种生动的认识方式。

精彩内容
大王庙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那年,我在北京女师大附属小学上学。那时学校为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的女学生创出种新服装。当时成年的女学生梳头,穿黑裙子;小女孩子梳一条或两条辫子、穿裤子。按这种新兴的服装,十二三到十五岁的女学生穿蓝色短裙,梳一条辫子。我记得我们在大操场上“朝会”的时候,老师曾两次叫我姐姐的朋友(我崇拜的美人)穿了这种短裙子,登上训话台当众示范。以后,我姐姐就穿短裙子了,辫梢上还系个白绸子的蝴蝶结。
那年秋天,我家从北京迁居无锡,租居沙巷。我就在沙巷口的大王庙小学上学。
我每和姐姐同在路上走,无锡老老少少的妇女见
了短裙子无不骇怪。她们毫不客气地呼邻唤友:“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无锡土话:“快来看哦!梳着辫子系着裙子哦!”)我悄悄儿拉拉姐姐说:“她们说你呢。”姐姐不动声色说:“别理会,快走。”我从女师大附小转入大王庙小学,就像姐姐穿着
新兴的服装走在无锡的小巷上一样。
大王庙小学就称大王庙,原先是不知什么大王的庙,改成一间大课堂,有双人课桌四五直行。初级小学四个班都在这一间大课堂里,男女学生大约有八十
左右。我是学期半中间插进去的。我父亲正患重病,母亲让老门房把我和两个弟弟送入最近的小学:我原
是三年级,在这里就插入最高班。
大王庙的教职员只有校长和一位老师。校长很温和,冻红的鼻尖上老挂着一滴清水鼻涕。老师是孙先生,剃一个光葫芦瓢似的头,学生背后称他“孙光头”。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打学生,最爱打脑袋。个个学生都挨打,不过他从不打我,我的两个不懂
事的弟弟也从没挨过打,大概我们是特殊的学生。校长不打学生,只有一次他动怒又动手了,不过挨打的学生是他的亲儿子。这孩子没有用功作业,校长气得当众掀开儿子的开裆裤,使劲儿打屁股。儿子嚎啕大哭,做爸爸的越打越气越发狠痛打,后来是“孙光头”跑来劝止了。
我是新学生,不懂规矩,行事往往别扭可笑。我和女伴玩“官、打、捉、贼”(北京称为“官、打、
巡、美”),我拈阄拈得“贼”,拔脚就跑。女伴以为我疯了,拉住我问我干什么。我急得说:“我是贼呀!”“嗨,快别响啊!是贼,怎么嚷出来呢!”我这个笨“贼”急得直要挣脱身。我说:“我是贼呀!得逃啊!”她们只好耐心教我:“是赋,就悄悄儿坐着,别让人看出来。”又有人说:“你要给人捉出来,就得挨打了。”我告诉她们:“贼得乘早逃跑,要跑得快,不给捉住。”她们说:“女老小姑则”(即“女孩子家”)不兴得“逃快快”。逃呀、追呀是“男老小”的事。
我委屈地问:“女孩子该怎么?”一个说:“步步太阳。”(就是古文的“负暄”,“负”读如“步”)一个说:“到‘女生间’去踢踢毽子。”大庙东院是“女生间”,里面有个马桶。女生在里面踢键子。可是我只会跳绳、拍皮球,不会踢键子,也不喜欢闷在又狭又小的“女生间”里玩。
不知谁画了一幅“孙光头”的像,贴在“女生间”的墙上,大家都对那幅画像拜拜。我以为是讨好孙先生呢。可是她们说,为的是要“钝”死他。我不懂
什么叫“钝”。经她们七张八嘴的解释,又打比方,我渐渐明白“钝”就是叫一个人倒霉,可是不大明白为什么拜他的画像就能叫他倒霉,甚至能“拜死他”。这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多年后我读了些古书,才知道“钝”就是《易经》《屯》卦的“屯”,遭难当灾的意思。
女生间朝西。下午,院子里大槐树的影子隔窗映在东墙上,印成活动的淡黑影。女生说是鬼,都躲出去。我说是树影,她们不信。我要证明那是树影不是鬼,故意用脚去踢。她们吓得把我都看成了鬼,都远着我。我一人没趣,也无法争辩。
那年我虚岁九岁。我有一两个十岁左右的朋友,并不很要好。和我同座的是班上最大的女生,十五岁
。她是女生的头儿。女生中间出了什么纠纷,如吵架之类,都听她说了算。小女孩子都送她东西,讨她的好。一次,有个女孩子送她两只刚出炉的烤白薯。正打上课铃,她已来不及吃。我和她的课桌在末排,离老师最远。我看见她用怪脏的手绢儿包着热白薯,缩一缩鼻涕,假装抹鼻子,就咬一口白薯。我替她捏着
一把汗直看她吃完。如果“孙光头”看见,准用教鞭打她脑袋。
在大王庙读什么书,我全忘了,只记得国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孙光头”把“子曰”解作“儿子说”。念国文得朗声唱诵,称为“啦”(上声)。我觉得发出这种怪声挺难为情的。
每天上课之前,全体男女学生排队到大院西侧的菜园里去做体操。一个最大的男生站在前面喊口令,喊的不知什么话,弯着舌头,每个字都带个“儿”。
后来我由“七儿”“八儿”悟出他喊的是“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弯舌头又带个“儿”,算是官话或国语的。有一节体操是揉肚子,九岁、十
岁以上的女生都含羞吃吃地笑,停手不做。我傻里傻气照做,她们都笑我。
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仿佛在大王庙里。
一九八八年八月P32-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