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陶瓷/中华文化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陶瓷/中华文化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9.32 5.5折 17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锦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03682

出版时间2012-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7元

货号2392617

上书时间2024-05-2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编者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习二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本《中国陶瓷》(作者陈锦)是其中一册。

目录
引言
中国陶器的起源
定居的生活
从土器开始
火的熟练使用
陶器与考古
人和动物的故事——来自黄河流域的文明
大地湾彩陶
光彩照人的仰韶文化彩陶
高贵神奇的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
化与瑞典人安特生
盛开在新石器时代的花朵——长江流域的陶器
河姆渡遗址的重大发现
“鱼米之乡”中的马家浜
神秘而精美的良渚文化
瓷器的萌芽——商、周陶器
向瓷器飞跃——白陶
原始青瓷的姊妹——印纹硬陶
秦始皇和他的兵马俑们
打井打出奇迹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地下的皇家军队
汉代陶器——走向巅峰
中国第一座地下遗址博物馆
个性与写意
秦俑与汉俑
盛唐的舞蹈——唐三彩
盛世气象映三彩
三彩的迷人风韵
其他功能的唐三彩
脱胎换骨——瓷器的起源
原始青瓷——在陶与瓷之间
原料选用
成型工艺不断进步
瓷器的童年与少年
“南青”与“北白”——唐代瓷器
绕不过去的隋朝
盛唐气象
“南青”越窑翠如玉
“北白”邢窑白如雪
诗意盎然长沙窑
花瓷鲁山窑
“瓷器之路”的起点
再现宋人精致生活——宋代瓷器
南海一号——中国最具价值的沉船
宋代——个空前绝后的朝代
神秘的汝窑
体现皇权威仪的官窑
传说中的哥窑
玫瑰般艳丽的钧窑
活泼新颖的民窑瓷器
龙泉青瓷——雪拉同
建窑兔毫盏
灿若繁星吉州窑
挥洒自如磁州窑
如梦如幻的元青花
一次惊心动魄的拍卖
这是一个怎样的青花
罐,为什么值天价
是谁发现了元青花
许多不解之谜
明代——青花瓷的高潮
御窑厂浮出水面
官窑一统天下
斗彩值万金
民窑青花生动活泼
有声有色的龙泉窑与德化窑
绚丽多彩的清代瓷器
“碗礁一号”在诉说
绚丽多彩的清代瓷器
不一样的窑火,不一样的瓷器
画在瓷上,人在瓷里
绚丽迷人的粉彩瓷
最高贵的瓷器

内容摘要
 这本《中国陶瓷》(作者陈锦)是“中华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册。
《中国陶瓷》包括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青花;罐,为什么值天价;是谁
发现了元青花;许多不解之谜;明代——青花瓷的高潮;御窑厂浮出水面;绚丽迷人的粉彩瓷等内容。

精彩内容
 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用泥土制陶是全球共同的创造。陶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人和一般动物的区别,在于能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人类在不断地改进工具,从石击石粗略打制的旧石器到能够进一步打制石镰、石斧等难度较大的石器,进而又采用了磨制的方法,制成了形状端正、表面光滑、精细锐利的新石器。随着弓箭的发明和石球的应用,人类生活的领域更加扩大了,不再完全依靠自然界的赐予,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进行生产,取得所需的生活资料。这为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中华先民们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逐渐认识到幼小的动物可以饲养,不仅长得快,繁殖多,而且远比猎取可靠,这就是原始畜牧业的开始。同样,先民们在长期
采集野生植物过程中,逐渐发现某些落地的种子,能够发芽、生长,经过试种,能生长出更多的食物,于是原始农业就产生
了。人类就不再过着到处为家的流浪生活而开始定居下来,陶器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变革中产生出来的。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定居生活的需要,制陶就很快地发展起来。考古资料证明,一般是先有了农业,然后才出现陶器。陶器出现以后,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稳定。
石器和陶器尽管都是原始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但石器只不过是从一种自然的形状改变成另一种人为的形状而已。
陶器却不同,它要将黏土按照人们的需要制成一定的形状,再经火烧而变成陶器。所以说,陶器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
种物质改变成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人类通过劳动改变天然物的一个重要开端。
原料与烧成是陶器形成的二要素。
原始社会人们对于制陶原料——黏土经火烧后可以成为陶器的知识,是经过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在陶器未出现以前,篮子是盛放搬运果实的万能工具。当人们用它去汲水时,发现篮子是会漏水的。可想而知,原始人是多么迫切地希望得到一种能够盛水和煮食物之用的容器了。当发现雨后的地面小坑内的积水现象,他们就把盛满积水的小土坯挖出来放在篮子内,以达到不漏水的目的。这种容器一旦放在阳光下晒干后,就自然地成为土器了。当然,这种土制的容器,很容易破碎,又只能用来盛放干的食物,还不能用它来盛水和煮食物。但是土器的出现,表明人们对制陶原料——黏土的性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陶器的出现迈出了第一
步。
陶器的产生,从工艺发展上来说,可能有一个从不烧到烧,也就是说从土器到陶器的发展过程。正因为这种没有经过火烧的土器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可能保留下来,所以没有得到考古学资料的证实。
陶器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在170万年前至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焙烧的黏土会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先民以灵感,由此而发明了陶器。
火,早在旧石器时代,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类从对野火的了解、控制,一直到人工摩擦取火,不仅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还使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获得了新的斗争手段。火,使人类开始了熟食;火,给人以温暖和光明。人们在学会使用火后所
产生的这一系列的新鲜事物面前,发现了火坑内经过火烧后的土块变得更坚硬;认识到黏土制作的容器再经火烧会与土块一样变得更加坚硬,于是,将使用的土器放人火中焙烧,从此一种更加耐用,可以盛水或煮食物用的容器——陶器便出现了。人类自从开始利用火以后,历史上所有重大的科学发明,几乎都是与火分不开
的。陶器的发明,就是其中最早、最重要的一个。
从古代陶器的造型上看,最初的陶器多模仿某些器物,如根据篮筐制成的陶盆、陶罐以及仿葫芦做成的陶瓶等等。从制法上看,最初的陶器都是手制和模制的,有以篮子为外模、在内部涂泥制坯和以篮子为内模、在外面涂泥两种成型方法。因此,{在最早的陶器外面,都留有考古学者称之为“篮纹”的工艺痕迹。再从烧造上看,最初的陶器烧成温度是很低的,从而可以了解到开始烧陶不会是在窑内烧成的。在陶窑没有出现以前,陶器可能就是放在平地上铺的木柴、草秸上烧的,所以陶器烧成的温度很低。云南傣族在1950年以前,还保留着平地堆烧的原始烧制方法。后来为了提高它的烧造温度,就逐渐发明了专门为烧陶用的陶窑。
从土器到陶器,是人类利用火生产出的一种新物质,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大成果。
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利品,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都能在各自独立的环境中创造出来。欧洲已发现两三万年前的陶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考古学家就开始不断地在南方地区发现年代在距今万年左右的早期陶器遗存。科学考察证实,大约距今15000年,在中国南方可能已经开始制陶的试验,到距今9000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发明和探索。距今大约15000—9000年间,可以定为中国陶器的试验和起源阶段。距今8000~9000年,当农业性的村落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产生时,制陶技术已经成熟,获得了一次空前的推广和提高机会。P1-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