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骨科手术的争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下肢骨科手术的争议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20.2 7.6折 1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 E.卡洛斯·罗德里格斯 -默沙恩(E. Carlos Rodríguez-Merchán? ) (英) 亚历山大·D.利德尔(Alexander D. Liddle)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23605011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58元

货号32049251

上书时间2024-05-1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国强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关节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关节外科领域专家,先后获评第六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全军优秀硕士导师等,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国家毕业后继续教育骨科专委会委员。在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类风湿以及膝关节疾患行关节置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进行多项技术改进。参与设计开发关节机器人,率先在临床上开展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明显的行业引领效果。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1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5篇,其中SCI文章42篇,JCR大于2区9篇,中文核心23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22项,其中国际PCT4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转化医疗器械许可证2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技术成果奖6项。
倪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关节领域专家,在国内率先参与开展假体周围感染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机器人及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置换手术、3D打印技术辅助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数据库等临床新技术新业务,并在肌腱干细胞结合组织工程技术促进肌腱韧带再生修复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经验丰富。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自然基金项目1项,军队青年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课题3项,解放军总医院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解放军总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际/国内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7项。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固定还是非骨水泥固定
一、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 THA 设计
二、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 THA 结果
第 2 章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
一、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历史
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
三、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四、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患者监测
五、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未来
第 3 章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一期还是二期
一、临床结果
二、死亡率
三、并发症发生率
四、手术技术
五、成本效益
第 4 章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入路
一、背景
二、髋关节后入路 
三、髋关节直接外侧入路
四、髋关节前入路
五、不太常见的入路
六、不同方法的比较
七、复杂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翻修术
八、除髋关节置换术以外的髋关节入路适应证
第 5 章 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 
一、基础科学
二、诊断和影像
三、股骨头坏死的髓芯减压术
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五、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
第 6 章 膝关节软骨缺损外科治疗的争议
一、关节镜清理术
二、微骨折
三、镶嵌成形术(自体骨软骨移植)
四、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
五、自体软骨细胞植入
六、基质相关软骨细胞植入
七、脱细胞支架
八、间充质干细胞
九、自体胶原诱导软骨形成 
十、新型自体基质
十一、比较研究
十二、软骨疗法的成本效益
第 7 章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还是重建
一、ACL 修复
二、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修复还是重建 
第 8 章 前交叉韧带重建:单独手术还是联合关节外手术 
一、外侧关节外肌腱固定术
二、前外侧韧带解剖重建
三、前交叉韧带重建:单独手术 vs 联合手术
四、AALLR 和 LET 的适应证
五、LEAP 并发症
第 9 章 膝关节周围截骨最佳手术技术
一、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所有膝内翻的最佳选择吗
二、截骨手术是否需要常备血管外科医生
三、为什么关节内磨损及软组织的处理最复杂 
四、如何提高截骨准确性:计算机辅助截骨术 / 患者个性化截骨工具 / 机器人
五、膝关节截骨术矢状位矫正与髌骨高度
六、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间隙必须填充植骨吗
第 10 章 胫骨高位截骨或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髁骨关节炎:循证医学指导治疗
一、决定内侧髁骨关节炎治疗的因素 
二、HTO 和 UKA 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三、HTO vs UKA 的疗效比较
四、内侧髁骨关节炎外科治疗的共同决策
五、总结
第 11 章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vs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一、适应证
二、并发症
三、翻修率
四、术后功能结果 
五、关节外科医生及医院手术量的影响 
六、成本 - 效果分析
第 12 章 双侧同期 vs 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
一、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二、双侧单髁关节置换术 
第 13 章 全膝置换术后远期急性血源性感染 
一、TKA 术后远期急性血源性 PJI 的发生率
二、关节镜 DAIR
三、切开 DAIR 
四、一期翻修
五、二期翻修
六、对比研究:DAIR,一期翻修还是二期翻修
第 14 章 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钢板、髓内钉还是关节置换术
一、基本概念
二、分型
三、治疗
四、初次肿瘤假体置换术 
第 15 章 有金属过敏史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传统膝关节假体还是低致敏性假体
一、金属过敏的诊断:应该做什么测试,它们可靠吗
二、金属过敏对 TKA 疗效的临床影响
三、我们应该植入传统初次 TKA 还是低致敏性 TKA 
四、金属过敏患者使用初次低过敏性 TKA 是否有正当理由
五、金属过敏导致 TKA 失败:是否应进行“低致敏性”翻修 TKA
第 16 章 踝关节置换术 vs 踝关节融合术:做出正确抉择
一、背景与现状
二、踝关节融合术与踝关节置换术:真的有金标准吗
三、选择踝关节置换术和踝关节融合术的关键因素
四、选择踝关节融合术或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因素
五、如何正确抉择
第 17 章 跟腱断裂:非手术治疗、切开手术还是微创手术
一、保守治疗
二、外科治疗
第 18 章 骨关节炎生物标志物:在预测疾病进展和评估现有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一、生物标志物在阐明 OA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二、生物标志物在预测骨关节炎发生和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三、生物标志物在预测症状性 OA 的影像学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四、与 OA 疾病进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五、OA 相关关节液生物标志物与激活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特异的相关性:用于靶向治疗 OA 进展的高危人群
六、生物标志物在鉴别 OA 患者和其他问题中的作用
七、OA 患者血清肌肉生物标志物与肌少症的相关性
八、性别间的生物标志物差异
九、运动对软骨和炎症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内容摘要
本书引进自Springer出版社,由西班牙马德里拉巴斯大学医院骨科的E.CarlosRodríguez-Merchán教授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骨科的AlexanderD.Liddle教授联合编写。著者结合最新的研究文献及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探讨分析了下肢关节矫形手术中存在的各种争议性问题,旨在为这些重要争议性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书中所述涵盖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医学上颇具临床价值和成本效益的下肢关节矫形手术,从手术入路、假体固定方式、双侧是否分期手术、表面置换、截骨、单髁、金属过敏患者,以及假体周围骨折和感染等并发症处理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指导建议。本书重点突出,阐释系统,图文并茂,可供广大从事下肢整形外科医生借鉴参考,亦可作为骨科及其他科室临床医生了解下肢矫形手术的参考资料。

精彩内容
第1章?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固定还是非骨水泥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最成功且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术之一,它被认为是“20世纪的外科手术”[1]。THA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的髋关节功能和生物力学。 在过去的60年里,有非常多的THA假体问世,但直到1961年,J.Charnley通过引入“低摩擦关节置换术”才彻底改变了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该概念主要有3点贡献:①低摩擦关节置换术的理念;②使用丙烯酸骨水泥实现骨固定;③使用22mm股骨头与高密度聚乙烯骨水泥臼杯组成摩擦界面[2,3]。 从那时起,逐渐发展出了许多其他类型的THA假体。由于植入物设计不良、骨水泥技术不成熟,以及假体的早期松动率高(统称为“骨水泥病”)[4],新的非骨水泥型THA在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涌现[5]。 如今,现代的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THA手术都表现出较好的长期随访效果。然而,一些争议仍然存在:哪种方法是最佳的固定方式?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以及哪种固定方式的并发症较少?我们在本章将讨论这些问题。最佳固定方法应由临床结果和假体在位率来确定[6]。骨水泥固定成本更低,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并可能与一些特定的并发症有关,如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7]。另外,非骨水泥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但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应力遮挡,大腿疼痛和假体周围骨折等也更常见 [8]。 一、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THA设计假体设计影响THA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将讨论能够改善THA临床和放射学结果的最重要内容。 (一)骨水泥型髋臼杯如今,骨水泥型髋臼杯仍保留着 50年前设计时的一些特点。人们普遍认为,“理想的骨水泥型髋臼杯”必须是全聚乙烯的,其外表面有3个或4个凸起或间隔,并带有一个突出的环形塑料边。这些间隔确保在骨水泥型髋臼杯周围形成厚薄均匀的2~4mm的骨水泥壳,凸出的塑料边提供了骨水泥向骨渗透的最佳压力。髋臼骨水泥的加压与降低翻修的风险相关[9–12](图1-1)。 (二)骨水泥型股骨柄虽然骨水泥型股骨柄可以根据几何学、长度、形状、横截面、材料和表面分类,根据Shen和Huiskes[13-15],以及股骨柄荷载传递至骨水泥的方式,可将骨水泥型股骨柄分为2类(图1-2)。 1.“锥形滑动设计”——“压力锁定”:Charnley,CPT(Zimmer,Warsaw.Indiana),Exeter(Stryker,Mahwah,NewJersey),C-stem(DePuyInternationalLtd.,Leeds,UnitedKingdom)。 ?抛光、无领、双锥或三锥度几何形状。 ?骨水泥很好地固定在骨上,允许假体在骨水泥壳内微动。这种微动可以保护骨水泥-骨界面避免松动。这种假体在第一年的初始位移有0.9~1.4mm。 ?在压力作用下,骨水泥内的锥形将轴向压力转化为骨-骨水泥界面处的径向压应力。 2.“组合梁设计”——“形态锁定”:Lubinus,PrecoatHarris,Elite。 ?Harris学说[16]。 ?颈领和粗糙表面(磨砂、喷砂或珠状)限制股骨柄远端插入骨水泥壳内。 ?股骨柄和骨水泥之间的固定更牢固,且假体和骨水泥之间没有微动,使假体和骨水泥成为一体就像一根“组合梁”。 ?压力直接传递到骨水泥界面,当骨水泥和骨之间的微绞索断开时,早期松动和骨溶解较常见。 ?另外,颈领可以减少股骨近端应力遮挡,降低股骨柄弯曲应力,并降低远端骨水泥的应力(图1-3)。 目前普遍接受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骨水泥技术是冲洗且干燥股骨髓腔,将水泥加压挤入远端堵塞的股骨髓腔,预热股骨柄和远端中置器的使用可提高骨水泥型股骨柄的固定质量和寿命[17–20]。 目前常用矩形和椭圆形横截面假体,因为矩形横截面假体会增加应力。股骨髓腔的骨水泥技术也取决于假体的横截面形状[21]。综上所述,外科医生对于使用抛光的,还是粗糙的骨水泥型股骨柄几乎没有定论,现在有很多种具有良好长期生存率的骨水泥型股骨柄在临床中使用[15,20–2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