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大学通识讲座(贯通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京大学通识讲座(贯通篇)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4.12 8.1折 4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日)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译者:刘红曼

出版社人民邮电

ISBN9787115415516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486882

上书时间2024-05-16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为日本东京大学通识讲座辑录,讲座打破文理界限,以东京大学特有的“自由七艺”理念为核心,重新引导知识与素养的回归。内容包括前沿科学与技术、哲学思辨、社会公共难题、历史新解、生命解谜、园林艺术探究等。讲座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角度来阐释知识与思想,并保留了讲座现场教授与听众之间的互动问答,重现临场气氛与求知的乐趣。

作者简介
东京大学教养学部,位于东京大学的驹场校区,是东京大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及新生前期课程学习的机构。凡入学东京大学的新生,都要在教养学部学习2年基础性课程。教养学部重视“自由七艺”的通识素养教育,跨越学科界限,贯通文理之隔,对各学科知识博约相辅,以培养思想开放、知识多元、思维创新的创造性人才。自创办以来,在跨学科研究领域以及优秀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卓越成绩,是日本教育和人才培育的典范模式。

目录
PART 1  欢迎来到“七艺”的世界
  第一讲  拯救超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最前沿
  松田良一(Ryoichi Matsuda)
  第二讲  “鬼脚图”的数学原理——数学的自由魅力
  桂利行(Toshiyuki Katsura)
  第三讲  民主现在还有魅力吗?——反思民主的意义
  森政稔(Masatoshi Mori)
  第四讲  解开“存在”之谜——来自哲学的邀请
  北川东子(Sakiko Kitagawa)
PART 2  学问和实践 广袤的地球
  第五讲  地球是温柔的行星吗?——生命的灭绝和进化
  矶崎行雄(Yukio Isozaki)
  第六讲  让人生“幻想化”——来自中国黄土高原
  安富步(Ayumu Yasutomi)
  第七讲  与非洲的饥饿与贫困战斗——一位日裔科学家的故事
  戈登·H.佐藤(Gordon H.Sato)
PART 3  认知、学习的意义和快乐
  第八讲  从榎本武扬看明治维新的世界——领土国家的形成
  臼井隆一郎(Ryuichiro Usui)
  第九讲  英式园林诞生的背后——它的美学和政治学
  安西信一(Shinichi Anzai)
  第十讲  行为与描述——文化人类学的异文化理解
  森山工(Takumi Moriyama)
  第十一讲  朝永振一郎与汤川秀树——成长的轨迹
  冈本拓司(Takuji Okamoto)
PART 4  维持人类和社会的科学力量
  第十二讲  先天的命运能够改变吗?——生命科学的发展
  安田贤二(Kenji Yasuda)
  第十三讲  生物具有的分子机器——形式和机制
  栗栖源嗣(Genji Kurisu)
  第十四讲  作为能量来源的乳酸——运动与疲劳的关系
  八田秀雄(Hideo Hatta)
  第十五讲  支撑舒适生活的物性物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前田京刚(Atsutaka Maeda)
后记

内容摘要
 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编的《东京大学通识讲座(贯通篇)》为日本东京大学通识讲座辑录,讲座打破文理界限,以东京大学特有的“自由七艺”理念为核心,重新引导知识与素养的回归。内容包括前沿科学与技术、哲学思辨、社会公共难题、历史新解、生命解谜、园林艺术探究等。讲座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角度来阐释知识与思想,并保留了讲座现场教授与听众之间的互动问答,重现临场气氛与求知的乐趣。

主编推荐

日本教育改革典范模式

东京大学“自由七艺”通识教育 

贯通文理 本末兼思 博约相辅 探求真知

 

日本图书馆推荐读物

以知识与思想传递自由火种

直面世界的真实与人类的心智


【黑洞不是黑的】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解开“意义”的谜题现在,我们再转过来讨论这位“拍牛”的马达加斯加少年。大家对这个少年的行为给予了“正在拍牛”的描述。那么,向这个少年的同村人问相同的问题——这位少年在干什么——的话,他们应该会这样回答:“这个孩子正在让牛睡觉。”“拍牛”是让牛睡觉,听起来很怪异。那我就来说明其中缘由吧。这位少年的父亲很早便去世了,而最近,在他和弟弟身边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生病、
意外事故、考试不合格等。巫医(依靠通灵的能力,降下各种神谕,占卜灾难,并指出化解办法的人)看了后说,死去的父亲饿了,所以缠上了少年和他弟弟
,灾难也才会接踵而至。巫医占卜后说,你们要从父亲留给你们的牛中,选出一头献给父亲作为献祭。这样,父亲便会满足,进而停止纠缠。
我们通过录像看到的是,接受了巫医建议的少年在祖父母、伯父们以及年长的亲戚们的帮助下,执行杀牛供奉时的片段场景。像这样献纳牺牲某种东西的仪式叫献祭。在马达加斯加的这个地区,让牛成为牺牲品,也就是杀牛前,举办仪式的当事人(这里指祈愿消灾的少年)要对牛说话。与其说是对牛说话,还不如说是说话给牛听。说给牛听的内容大概是“今天要杀你,但不是随意滥杀,是有正当理由的。所以,不要烦躁,不要闹。安安静静地睡下吧。”为了让那些话能够“渗透”到牛的身体里,诉说者需要一边说给牛听,一边拍牛背。
所谓“让牛睡觉”,也就是让牛听他说话,让牛任他拍,让牛一动不动地睡去。刚才大家说的“咒语一样的东西”,就算没有说对,也八九不离十。只是,从“咒语”一词联想到的一般是一些非通用的神秘语言,而这里用的是有明确意思的日常语言。
那么,这里也可以用“通过关联”的描述阶梯来分析。这位少年做出了“拍牛”的行为。通过“拍牛”来“让牛睡觉”。更进一步,通过“让牛睡觉”来“实施对亡父的献祭”,通过“实施对亡父的献祭”来“消除灾难”。
必须注意的是,“拍牛”的描述,是在这一连串“通过关联”中位于起点的事实。拍牛,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看到的行为的直接描述,是紧贴现象本身的描述,是谁都可以完成的描述。用刚才的说法,就是范围极小的描述。因而,即使把它放置在“通过关联”的起点,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问题是,对少年的行为,大家只能给予范围最小的描述。关于法国高中教师的行为,大家给出的不是“正在发出声音”,也不是“正在说话”的描述,而是“传授知识”的描述,也就是说大家的描述焦点位于“通过关联”阶梯中范围程度较高的地方。但对马达加斯加农村少年的举止,只给予了范围较小的描述。
这件事说明了当我们要认识某种行为或要描述某种行为时,不能只是着眼于作为现象的举止本身,而是要对照围绕该举止的各种逻辑关联,把该举止定位到逻辑关联之中,这就是逻辑关联化。如果完全不了解马达加斯加农村地区的文化背景,就不能把某个举止当作特定的行为进行逻辑关联化。于是,只能把那个举止看作单纯的举止(如“拍牛”),直接描述眼
前所见的现象。与此相对,同样是异国发生的事,法国高中教师的举止则受到“学校文化”的逻辑关联,让大家能认知到她在“传授知识”,而并非仅仅只是“正在发出声音”。
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异文化”的“理解”,是研究者置身异文化之中,与之进行日常接触,把最初只能进行小范围描述的行为,通过更大范围的描述重新理解的一系列程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某种行为时,该行为需要得到某种“有意义”的支持,即在当地的文化、社会中有某种意义。通过扩大描述的范围,一步步登上“通过关联”的阶梯,这种“意义”的谜题最终会被解开,被他人所理解。因此,行为的描述不再仅仅是某种现实的客观现象,也承载着文化、
社会的意义。
P158-16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