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4.6 6.9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霞|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2730691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2039892

上书时间2024-05-1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霞,女,山东禹城人,1970年出生,哲学博士,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评审专家,学科带头人,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哲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项目等8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学术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登,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目录
导论
上编  构建什么样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第一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要素构成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主体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载体
    第四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方法
  第二章  “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目标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思想性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理论性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亲和力
    第四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针对性
  第三章  “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要求
    第一节  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调查分析
    第二节  特等奖公开课教学话语的典型分析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具体要求
下编  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多元社会思潮对教学话语思想性的冲击
    第二节  网络语言对教学话语理论性的消解
    第三节  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学话语亲和力的影响
    第四节  语言的抽象化对教学话语针对性的消解
  第五章  “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创新
    第一节  话语内容的创新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四节  话语主体的创新
  第六章  多主体、全过程、全方位立体评价体系
    第一节  教学话语评价的根据和原则
    第二节  思政课教学话语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休系建设的主题,以“要
素构成”“话语目标”“话语要
求”“存在问题”“创新模式”“评价机制”六大板块构成研究框架。第一章,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要素构成,包括教学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话语载体、教学方法、话语表达等要素。第二章,分析“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目标,解读各话语目标的内涵。第三章,提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话语要求,以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要求的调查分析和特等奖公开课教学话语的典型分析为基础,提炼
能够体现“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六要
六有”具体要求。第四章,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多元社会思潮、网络信息碎片化、教学话语的单一化和教学话语的抽象化分别对教学话语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消解。第五章,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的创新路径,构建有思想高度、有学理深度、有内容广度、有现实活度、有对话效度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话语内容是核心,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学模式是载体,话语主体是基础。
第六章,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评价机制,形成多主体、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