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人竞渡(宁波发展史话)/宁波文化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羽人竞渡(宁波发展史话)/宁波文化丛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55 6.2折 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涂师平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ISBN9787552616729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3080059

上书时间2024-05-1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涂师平,中国水利博物馆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副研究馆员,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职业发展”校外导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宣传教育。历任江西省宜春市博物馆馆长、宜春市政协委员、宁波博物馆馆长助理、宁波市社科联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有专著《中国古陶瓷壶集萃》,并任《浙东文化论丛》《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邵克萍画传》和《随心赋彩:石墨作品集》等学术著作的副主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省级刊物28篇,担任报刊文化专栏作家,发表专栏文章58篇。

目录
总序  唤醒宁波的文化之魂
宁波史说
名城趣话
  一  从[羽人竞渡]说名城内涵
  二  从地名话名城故事
  三  水城宁波
  四  中国大运河的出海口
  五  鼓楼千秋望海曙
  六  老城街市沧桑变
  七  人文昌盛传佳话
  八  宁波帮经营天下
  九  物华天宝遗珍多
  十  [圣地宁波]与[东南佛国]
  十一  宁波文化的[非遗]记忆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宁波文化丛书是一套以普及、传承宁波优秀地方文化为目的的图书,通过对宁波文化中衣食住行、特色文化、地域文化等内容的系统整理,展示宁波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以此提升宁波文化的影响力。丛书以通俗为风格,图文并茂。涂师平编著的这本《羽人竞渡(宁波发展史话)》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以现存遗址、文物等为基础,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展现了宁波城市的发展变迁。

精彩内容
 宁波不仅将越窑青瓷输出海外,也将越窑青瓷制作技术向海外传播。大约在10世纪初,宁波越窑青瓷产区的工匠,来到高丽全罗南道的康津郡,指导并参与砌造龙窑,使得朝鲜半岛很快掌握了制瓷技术,生产出了与越窑青瓷文化内涵相近的高丽青瓷。
宋代是中国古代市舶司制度最健全、功能发挥得最正常的时期,它使万千舟船、各路客商的活动变得井然有序。雍熙四年(987年),政府在杭州设置两浙市舶司,淳化元年(990年)迁至明州,次年又迁回杭州。咸平二年(999年),政府于明州再设一
个市舶司,杭州、明州市舶司并存时代由此开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诏立高丽交易法”规定:明州是赴高丽、日本等国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
宋代明州海运码头设在三江口的奉化江西岸,也
就是江厦街沿江一带。宋代明州市舶务设在城内东渡门之南,市
舶务东侧有城门“来安门”,门外建有办理外国舶商签证之处的“来远亭”。
政和七年(1117年),宋朝政府在明州创设“高丽司”,管理与高丽有关事宜,并建“高丽使馆”,以应使者往来之需。东海之滨的明州,一度成为两国使节往来的唯一港口。高丽使馆是宁
波“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产。宣和五年(1123年),由路允迪、傅墨卿率领的北宋使团,乘坐明州打造的巨型“神舟”,出使高丽国,这是两国官方交往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宋代明州依靠连通内陆运河和陆路交通,连接长江黄金水道等区位优势,为海外交通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不仅是中央政府面向东亚的政治交流门户,也是商品经济从内陆向海洋,从区域市
场向近海市场扩张的桥头堡。从北宋末期到南宋一代,明州港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海外交通港口之一,成为中国东南的国际大码头。
元帝国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曾再三派遣使者诏谕日本来元朝贡,日本自恃与元朝远隔大海,对傲慢的蒙古人根本不加理睬,这使忽必烈十分恼怒,两次出兵东征日本。
其中一次是1281年,忽必烈命令元军分东路军和江南军两路向日本进发,而江南军共10万人分乘4000余艘大小战舰,从庆元(今宁
波)出发,进攻日本。两次东征日本都因遭遇巨大台风而失败。
后来,元朝改用怀柔政策,允许与日本贸易,希望使其“慕华自朝”。1976年发现于韩国新安海底的元代沉船,是一
艘由庆元港(今宁波)开出,途经朝鲜,前往日本京都东福寺的贸易船,这是迄今发现的元代东亚最大的贸易船。发掘打捞的遗物总共有23502件,是二十世纪世界考古史上一次惊人发现,再次证实元代庆元府(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明初的海禁政策使得私人“寸板不得下海”,外商艰于来华经商,港城宁波在明代的海禁中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宁波港是中日勘合贸易的唯一港口,再加上以双屿港为代表的走私贸易,推动着海上丝绸之路继续发展。
清代中晚期海禁废弛后,宁波港海运发达,贸易兴盛,当时舟楫所至,北达山东,南抵福建、广东,并沿长江,将四川、湖北、
江西、安徽等地的商品,运集宁波,商人们仿效元代海外贸易的做法,重兴海运。清代设在宁波的浙海关是当时全国四大海关之一。
宁波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虽经千余年沧桑,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东汉晚期至清代中期遗存120余处。其中,有10处遗存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中国段(海路部分)》,这10处遗存是:元代永丰库遗址,宋代渔浦门码头遗址,唐一清州城遗存(鼓楼、天宁寺塔、天封塔、和义门瓮城遗址),唐代它山堰,北宋一清保国寺建筑,西晋一清天童寺、阿育王寺建筑,清代庆安会馆,明代天一阁,宋一清镇海口海防遗址。这些遗存较集中地分布在以宁波城为中心的近海和江河两岸,内容涵盖了宁
波港口与贸易、城市建设、多元文化、海防设施等诸多方面,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内涵之丰富,均为古代港口城市所罕见。
宁波港“东出大海,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具有运河城市与海港城市的双重特征。
P104-10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