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别塔
  • 巴别塔
  • 巴别塔
  • 巴别塔
  • 巴别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巴别塔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4.55 7.6折 98 全新

库存9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匡灵秀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57965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844063

上书时间2024-05-0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996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四岁随家人移居美国,目前于耶鲁大学的东亚语文系攻读博士。二十二岁凭借处女作震撼奇幻文坛,出道即入围星云奖、世界奇幻奖、英伦奇幻奖、轨迹奖,还曾获康普特·克洛科奖和克劳福德奖的“最佳处女作”。
她凭借《巴别塔》收获了星云奖、轨迹奖、英国国家图书奖等一系列重磅奖项。该书融合历史与奇幻,探讨语言和翻译的力量,结合她自己多年的学术背景,上市前已备受各界期待,并持续受到世界奇幻奖、巨龙奖等奇幻文学奖项的提名与肯定。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二卷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三卷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插曲:拉米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四卷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五卷
插曲:莱蒂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尾声
致谢
译后记

内容摘要
语言即魔法,翻译即背叛。
19世纪20年代,瘟疫席卷广州,男孩罗宾全家惨死,而他死里逃生,神秘的洛弗尔教授出手相救,把他带往大洋彼岸的英国伦敦培养成人,只为使他有资格培进入巴别塔内学习。
巴别塔是这个世界的翻译中心,也是魔法的中心地带。塔中精通多门语言的学者借助翻译使魔法生效。因为翻译不可能完美,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丢失或扭曲的含义就被白银捕捉并展现。刻字的白银是帝国力量的源泉,它使英国的舰队所向披靡,促使工业革命诞生,还把全世界的白银卷入囊中。
随着学习的深入,罗宾沉醉于翻译魔法的精细优美,却不知道自己和同伴即将卷入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当中……消失的学生,诡秘的社团,当恶意、嫉妒、贪婪还有暴力充斥于这座理想之塔,是忠于自己母语的故土,还是在异国他乡继续苟活,他们必须做出抉择。

主编推荐
一、语言即魔法。设定新颖的魔法奥秘,它来源于翻译时丢失的语义,只要一个词翻译出来与原意有所差异,魔法就会在银条上生效。
变出红枣:囫囵吞枣/To accept without thinking。
效果:甜腻滋味充斥着他的口腔。他快要被蜜枣噎死了。喉咙堵得严严实实,他无法呼吸——
隐身:无形/invisible。
效果:他们没有了形态,飘荡着,扩张着。他们是空气,是砖墙,是鹅卵石地面。

二、史诗般的恢宏叙事,真实还原的牛津古老校园,渺小的人物如何撼动帝国的根基,孤独无助的时刻只有依靠友谊。
电报的发明、照相机的诞生,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白银魔法息息相关。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背后推手,是协助帝国殖民扩张的帮凶。当人物的选择与历史的走向相互重叠,小说的厚重由此显现。作者参照牛津史与过往学习经历,还原了古老的牛津校园。《巴别塔》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对主角罗宾的塑造。在小说结束时,试着回顾一下小说的开头,你会发现罗宾的变化有多大。他的悲伤、愤怒、进退两难、挣扎、善良以及相对短暂的幸福时刻都让人感觉如此真实。他要战胜的嫉妒、贪婪、人物的善良一次次遭受着考验。幸运的是,罗宾还有陪伴他的三个小伙伴。

三、翻译即背叛。语言不是涵盖一整套普世概念的术语表,翻译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是戴着镣铐舞蹈,是遗憾的艺术,是巴别塔的诅咒。
翻译意味着对原意的损毁,还意味着对母语的欺骗。当罗宾发觉自己所钟爱的翻译魔法,成为帝国侵略的帮凶,他陷入迟疑与犹豫。是遵循内心的道德指引投身反抗,还是苟且偷生享受荣华富贵?

四、装帧大气典雅。封面沿用美版封面,主视觉巴别塔气势恢宏。书名采用烫金工艺,封面魔法能量线往塔尖汇聚象征着巴别塔在这个世界魔法中心的地位。

精彩内容
\\\"节选自第四章他们准时赶到,不过只能勉强算是准时。就在他们穿过方庭的草坪跑向学院时,九点整的钟声刚好敲响。
两个苗条的年轻人正在草坪上等他们,罗宾猜那就是他们的另外两个同学。其中一个是白人,另一个是黑人。
“你们好,”见他们靠近,那个白人说,“你们迟到了。”罗宾呆呆地盯着她,努力想喘口气。“你是女孩。”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罗宾和拉米都在清心寡欲、与世隔绝、远离同龄女孩的环境中长大。“女性”是一个只存在于理论中的观念,是小说中的素材,是偶尔从街对面瞥一眼的罕见现象。罗宾记得最清楚的描述来自他匆匆翻阅的一本萨拉·埃利斯夫人?的著作,书中给女孩贴上了“温顺、随和、细腻、顺从得可爱”的标签。在罗宾的认知里,女孩是神秘莫测的话题,她们不具备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具备的特质使得她们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难以解读,甚至根本不像是人类。
“抱歉,我是想说,你好,”他语无伦次地说,“我不是有意——算了。”拉米却没那么含蓄:“你们怎么是女孩?”那个白人女孩用尖锐而鄙夷的眼神瞪了他一眼,罗宾不禁替拉米打了个哆嗦。
“这个嘛,”她慢条斯理地答道,“我猜,我们之所以决定做女孩,是因为成为男孩似乎要以放弃一半脑细胞为代价。”“大学要求我们穿成这样,以免让年轻的绅士们心烦意乱或者心不在焉。”那个黑人女孩解释道。她的英语略带一点口音,听着有些像法语,不过罗宾也不确定。女孩抬起左腿,展示她崭新笔挺的裤管,新得像是昨天刚买的。“你知道,不是每所学院都像翻译学院这么自由主义。”“这样会不舒服吗?”罗宾问她,鼓起勇气想证明他本人没有任何偏见,“我是说,穿长裤?”“说实话,不会,毕竟我们有两条腿,而不是鱼尾巴。”她向罗宾伸出手,“维克图瓦·德格拉夫。”他和她握了握手:“罗宾·斯威夫特。”她扬起一边眉毛:“斯威夫特?可你肯定——”“利蒂希娅·普赖斯,”白人女孩插了进来,“叫我莱蒂就行。你呢?”“拉米兹。”拉米的手悬在半空中,仿佛不确定要不要和女孩们有肢体接触。莱蒂替他做了决定,她握了握他的手;拉米不舒服地躲了一下。“拉米兹·米尔扎。朋友都叫我拉米。”“你好,拉米兹。”莱蒂向四周看了看,“看来我们就是全班了。”维克图瓦轻轻叹了口气,她对莱蒂说:“Cesontdesidiots。”“Jesuistoutàfaitd’accord。”莱蒂小声回应。?两个女孩噗嗤笑出了声。罗宾听不懂法语,但他隐约感觉女孩们对他做出了评判,而且评价并不高。
“你们在这里啊。”一个瘦高个子的黑皮肤男人向他们挥手致意,让他们不必再谈下去。男人自我介绍道,他叫安东尼·瑞本,是专精于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的留校研究员。“我的监护人自称是个浪漫主义者,”他说,“他希望我能继承他对诗歌的热情,但当他发现我明显在语言方面更有天赋之后,就把我送到这里来了。”他满怀期待地止住话头,示意他们报上各自擅长的语言。
“乌尔都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拉米说。
“法语和克里奥尔语,”维克图瓦说。“我是说,海地克里奥尔语,如果你觉得那算一种语言的话。”“算。”安东尼欢快地说。
“法语和德语。”莱蒂说。
“汉语,”罗宾说完,又觉得似乎不太全面,“还有拉丁语和希腊语。”“噢,我们都懂拉丁语和希腊语,”莱蒂说,“这是入学的基本要求,不是吗?”罗宾的脸涨得通红;他不知道这事。
安东尼看起来饶有兴致。“你们这个小集体很国际化嘛,是不是?欢迎来牛津!你们觉得牛津怎么样?”“很可爱,”维克图瓦说,“不过……我也说不清,也有点奇怪吧。感觉有点不真实。我觉得我好像是在剧院里,一直在等着剧终谢幕。”“这一切可不会凭空消失。”安东尼向塔楼走去,挥手示意他们跟上,“等你们走进大门就更不会了。他们让我在十一点之前带你们参观整个学院,在那之后我会把你们交给普莱费尔教授。这是你们第一次进塔吗?”他们抬头望着塔楼。这座建筑令人叹为观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塔身通体白色,熠熠生辉,一共有八层,外墙环绕着装饰性的立柱和彩绘落地玻璃窗。这座塔楼是高街天际线的最高点,相比之下,附近的拉德克利夫图书馆和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几乎不值一提。拉米和罗宾在周末无数次路过这座高塔,两人都对它赞叹不已,但他们总是远远欣赏,不敢靠近。当时还不敢。
“非常壮观,对吧?”安东尼心满意足地舒了口气,“你们永远不会对这幅美景习以为常的。信不信由你们,这就是你们未来四年的家,欢迎来到这里。我们叫它巴别塔。”“巴别塔,”罗宾重复道。“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叫我们嚼舌人??”安东尼点了点头,“这笑话和学院本身一样老,但每年九月都有贝利奥尔的一年级新生觉得是自己发明的,所以几十年来我们都甩不掉这个傻里傻气的绰号。”他轻巧地迈上正门的台阶。大门前的地砖上刻着一个蓝金双色的徽记,那是牛津大学的盾徽。上面刻着拉丁语铭文:Dominusilluminatiomea(主乃吾光)。在安东尼踏上盾徽的那一瞬间,厚重的木门自动徐徐打开,露出灯火通明、金光闪闪的室内,里面是许多楼梯、诸多忙碌的黑袍学者和很多书籍,很多、很多、很多书籍。
罗宾停下脚步,只觉得眼花缭乱,不敢上前。在牛津的所有奇观之中,巴别塔是最不可思议的,它是一座跃离时光的高塔,一个源于梦境的幻象。那些彩色玻璃窗,那高耸而庄严的穹顶,所有这些仿佛从洛弗尔教授的餐厅装饰画中直接显现,降临于这条单调的灰色街道上。它是中世纪手抄本里古雅清幽的插图,是通往仙境的门户。他们难以想象自己每天都要在此学习,甚至觉得自己无权走进塔中。
然而它就矗立在这里,就在他们眼前静静等待。
安东尼招招手,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行啦,进来吧。”“翻译机构一直是伟大文明不可或缺的工具,不,是伟大文明的中心。1527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创立语言翻译秘书处,那里的雇员掌握了十几种语言,为帝国领土的统治尽心尽力。皇家翻译学院在17世纪初设立,最早位于伦敦,直到1715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才搬到如今在牛津的地址。在那场战争之后,英国人觉得培养当下的年轻人学习西班牙刚刚失去的那些殖民地的语言是比较稳妥的举措。是的,这些我早就背下来了。不,不是我写的,只不过我这个人太有魅力,自己还是一年级新生的时候就开始带着大家参观了,也就渐渐上手了。请从这边穿过大厅。”安东尼有一个罕见的本领:一边倒着走路,一边侃侃而谈。“巴别塔一共有八层,”他说,“《禧年书》宣称,《圣经》里的那座巴别塔达到了超过五千腕尺的高度,也就是将近两英里,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的巴别塔是全牛津最高的建筑,可能也是全英国仅次于圣保罗大教堂的最高建筑。不算地下室的话,我们这座巴别塔的高度将近三百英尺,也就是说,全塔的总高度是拉德克利夫图书馆的两倍——”维克图瓦举起手:“这座塔是不是——”“里面比外面看起来更宽敞?”安东尼接过话头,“确实。”罗宾刚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现在这种反差让他失去了方向感。巴别塔从外部看非常壮观,但看起来还不足以容纳他在内部见到的超高天花板和高大无比的书架。“某种设计精巧的刻银术的作用,不过我不清楚具体的配对镌字是什么。我来这里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都视作理所当然。”安东尼领着他们穿过在橱窗前排长队的忙碌人群,他们大多是镇上的居民。“现在我们是在会客大堂里,所有交易都在这里进行。当地商人为他们的设备订购银条啦,城里的官员要求对公共设施进行检修啦,诸如此类。这是整座塔楼唯一允许平民进入的区域,不过他们不怎么和学者打交道,我们有文员去处理他们的需求。”安东尼挥挥手,示意他们跟着他走上中央楼梯,“这边走。”二楼是法务部。这里挤满了面色冷峻的学者。他们在纸上奋笔疾书,翻阅一册册厚厚的、散发着霉味的参考书。
“这里总是很忙,”安东尼说,“国际条约,海外贸易,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些是帝国的齿轮,是让整个世界运转的东西。大部分巴别塔的学生毕业以后都会来这里工作,因为这里薪水高,而且一直在招人。他们也做了很多无偿的公益翻译,在这层楼的西南分区,有一支团队正在把《拿破仑法典》翻译成其他欧洲语言。?但是其他工作收费很高。这一层的收入是最高的,不过当然,没有刻银部的收入多。”“刻银部在哪一层?”维克图瓦问。
“第八层,最高一层。”“为了看风景吗?”莱蒂问。
“为了防火,”安东尼说,“万一着火了,那最好烧在建筑顶层,这样大家才有时间逃出去。”没人知道他是不是在开玩笑。?安东尼领他们登上又一层楼梯。“三楼是口译员的大本营。”他挥手展示空旷的大厅。这里几乎没有使用痕迹,只有几个茶渍斑斑的茶杯随意摆放在那里,个别写字台的桌角上放着一沓纸。“他们基本不在塔里活动,但当他们来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个准备简报的私密空间,所以这一层都是他们的。他们平时要陪同达官显贵和外交官员出国旅行,在俄罗斯参加舞会,在阿拉伯之类的地方和酋长一起喝茶。我听说这些旅行能把人累死,所以从巴别塔出来的职业口译员不是很多。他们通常是从小就在巴别塔以外的地方掌握了多门语言,比如家长是传教士,或者每年夏天都和外国亲戚待在一起之类的。巴别塔的毕业生都尽量避开这条路。”“为什么?”拉米问,“听起来很有意思啊。”“如果你想要的是花别人的钱出国旅行,那确实是个不操心的职位,”安东尼说,“但是做学问的人嘛,天生就是一群不爱和人打交道、喜欢伏案工作的家伙。旅行听起来是很有意思,直到你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是窝在家里,捧着热茶坐在暖和的炉火边和一堆书作伴。”“你对学者的看法有点狭隘。”维克图瓦说。
“我的看法来自经验。你迟早会理解的。那些投身于口译工作的校友通常干不满两年就改行了。就连斯特林·琼斯也只熬了八个多月,要知道,那可是威廉·琼斯爵士的侄子啊,而且不管去哪里,他们给他安排的都是头等舱。总之,现场口译并没有那么大的魅力,因为在口译中真正重要的是:你得在说清楚基本观点的同时不冒犯任何人。你没法仔细雕琢语言的细微之处,而那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四楼比三楼忙碌得多。这里的学者显得更年轻,与法务部精心打扮、西装革履的翻译者相比,这里的人大多头发蓬乱,袖子上还打着补丁。
“文学系,”安东尼介绍起来,“把外国小说、故事和诗歌翻译成英语,也有把英语译为外语的,但不常见。说实在的,文学部的声望不算高,但还是比口译部更让人向往。很多人认为,要成为巴别塔的教授,第一步自然是在毕业后进入文学部做研究。”“话说,我们当中有些人是真的喜欢这里。”一个身穿留校研究员长袍的年轻男人大步走向安东尼,“这些是一年级新生?”“都在这里了。”“你们人不多嘛,是不是?”这个男人乐呵呵地向他们挥了挥手,“你们好。我是维马尔·斯里尼瓦桑。我上个学期刚毕业;我会梵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和德语。?”“这里所有人都用掌握的语言介绍自己吗?”“当然了,”维马尔说,“你掌握的语言决定了你这个人的有趣程度。研究东方语言的都很迷人。研究古希腊罗马语言的就很无聊。但不论如何,欢迎来到整座塔里最棒的一楼。”维克图瓦兴致勃勃地端详周围的书架:“国外出版的每一本书你们都能拿到手吗?”“是的,基本上都可以。”维马尔答道。
“所有新出的法语书呢?一出版就能拿到?”“是的,真贪心呀。”他不带恶意地答道,“你们会发现我们的购书预算真的没有限度,而且我们的图书管理员喜欢把整套书都买齐。不过我们不能把买来的所有书都翻译出来,没有那么多人手。目前占据我们大部分时间的还是古代文本的翻译。”“所以他们是唯一每年都入不敷出的部门。”安东尼说。
“加深对人类处境的理解不关乎盈利。”维马尔哼了一声,“我们一直在更新古典作品的翻译。从上个世纪到现在,我们对某些语言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没有理由让古典作品一直高不可攀。眼下我正在把《薄伽梵歌》翻译成更好的拉丁语版本——”“只要你不介意施莱格尔刚出过一本。”安东尼打趣道。
“那是十多年前了,”维马尔反唇相讥,“再说施莱格尔的《薄伽梵歌》翻得太差劲了,他都没把握住整个文本背后的基本哲学。从译文里就能看出来,因为他大概用了七个不同的词来翻译‘瑜伽’——”“总之,”安东尼一边说一边带他们走开,“这就是文学部。如果你问我,我觉得那是在巴别塔接受教育后最糟糕的出路。”“你对文学不满意吗?”罗宾问道。罗宾和维克图瓦一样欣喜,他觉得在四楼度过一生会是多么美妙呀。
“不满意。”安东尼轻笑一声,“我来这里是为了刻银术。我觉得文学部的人太贪图安逸了,维马尔也知道这一点。你们看,悲哀的是,他们原本可以成为所有学者中最锋芒毕露的那一群人,因为他们是真正理解各种语言的人,他们知晓语言的生存和呼吸,深知如何用只言片语让我们血脉奔涌、皮肤刺痛。但他们过度沉迷于语言可爱的一面,不愿花心思将这种充满生机的能量转化成某些更强大的能力。当然,我指的是刻银术。”五楼和六楼是教室和参考资料室。这里存放着初级读本、语法教程、文选、同义词词典,安东尼说,这里还有世界上每一种语言的词典,而且至少有四个不同的版本。
“其实整座塔楼里到处都是字典,不过如果你需要做大量繁杂的查询工作,还是要来这里,”安东尼介绍道,“正好在塔楼中间,你们发现了吧,所以大家顶多走四层楼梯就能找到需要的东西。”在六楼的中央区域,玻璃展柜的深红天鹅绒铺面上摆着一排红色装帧的书籍。柔和的灯光映在皮革封面上,让它们看起来仿佛拥有魔法,更像是魔法师的魔法秘籍,而不是普通的参考资料。 “这些是语法汇编,”安东尼说,“它们看起来很珍贵,但是没关系,你们可以碰。它们就是用来给人查询的。先在天鹅绒上擦擦手指就行了。”精心装订成册的语法汇编厚度各不相同,但装帧整齐划一,按每种语言的拉丁语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同一种语言内部按出版日期排列。有些语法汇编一套就填满了一整个展柜,主要是欧洲语言;另一些语言只有很少的几册,大部分是东方语言。汉语语法汇编只有区区三册;日语和韩语语法汇编各自只有一册。令人意外的是,菲律宾的他加禄语足足有五册。
“不过这些可不是我们的功劳,”安东尼说,“那几本的翻译工作都是由西班牙人完成的,所以你们会在封面页后面看到将西班牙语译为英语的译者姓名。还有一大批加勒比地区和南亚语言的语法汇编正在编写中,就在这边。那些地方的语言直到巴黎和约之后才引起巴别塔的兴趣,当然是因为那份和约丢给大不列颠帝国一大堆领土。与之类似的是,你们会发现非洲语言的语法汇编大多数是从德语翻译成英语的,这主要是德国传教士和语言学家的功劳,我们这里好多年都没人研究非洲语言了。”罗宾无法控制自己。他满怀渴望地向东方语言的语法汇编伸出手,拇指轻轻翻开书册的前几页。在每一册的封面页上,手写体小字整整齐齐地写着编制本册首版的学者们的名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