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通论(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说文解字通论(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6.12 7.5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宗达|责编:朱兆虎//王鹏鹏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3025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841982

上书时间2024-05-0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许嘉璐
引言
第一章  《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
一、关于形、音、义
二、关于文字与说解
三、关于“六书”
四、关于笔意与笔势
五、《说文解字》标音的方法
〔附〕章太炎《一字重音说》
六、《说文解字》解释字义的方式
第二章  运用《说文解字》解释古书
一、运用《说文解字》所列的字形解释古书的词义
二、运用《说文解字》的说解分析古今字义的变迁
三、运用《说文解字》分析词义的系统性
四、运用《说文解字》分析假借现象
五、充分利用旁见的说解
六、注意《说文解字》的训释字和被训释字
第三章  《说文解字》中所保存的有关古代社会状况的资料
一、关于古代社会生产
二、关于古代的科学
三、关于医疗学
四、关于社会制度
第四章  《说文解字》的局限性
一、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和观点
二、科学水平的局限
三、归纳方法的缺陷
四、编排体制的紊乱
后记
附录一  基础与专攻
——从黄侃师学习《说文解字》的体会
〔附〕我与《说文》(节录)
附录二  我的学、教与研究工作生涯

内容摘要
 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结合篆籀古文字体,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第一次系统
地对中国文字作了诠释,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不朽名著。陆先生从1956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说文解字通论”,本书为其讲义的整理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说文》的内容、体例,以及如何借助《说文》解释古书、了解古代社会。本书所贯穿的训诂方法,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和继承我国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启示。
本次出版,对引文作了覆核,对讹字作了校订,并请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先生对全书进行审校,原
书凡征引《说文》某字,均依陆先生授课情形及征
引习惯,详明卷次和所属部首,使便按检。并附录陆先生《我的学、教与研究工作生涯》《基础与专攻》《我与〈说文〉》等文章以供参考。

精彩内容
 对文献语言学形、音、义三者互相依存的关系,可以作这样一个粗浅的比喻:汉语的字、词犹如北京人喜欢吃的糖葫卢。糖葫卢是用竹签穿上一串果子,果子上粘上糖。果子好象字义,果子外皮的糖是字形,竹签子好比是字音,关键是必须用竹签子穿在一起才能成为糖葫卢。所以说以“声音”统帅“形”、“义”是研究文献语言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汉语研究史上最可宝贵的经验。
在先秦古书里,有不少标明义界的范例。一种是用极精确、简练的几个字就形象地说明了它的义界。比如
,春秋时代卫国的一个公族叫“孟絷”,其名是因为他一只脚有毛病而得。“絷”“垫”皆从执得声,絷可读垫,则孟絷之絷,即今所谓“踮脚”之踮。《春秋》三传都想把孟絷以脚有毛病而得名这一点加以形象的叙述,亦即把“絷”的义界标明出来。《左传·昭公七年》:“孟絷之足不良,能行。”这个解说比较笼统,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就不如《穀梁传》解释得精确。《穀
梁传》只用“两足不能相过”六个字就把“絷”的义界非常形象地标识出来了。因为一般人走路,总是先迈一
只脚,再用另一只脚迈过去,这样两脚交替地去行走,也就是“两足相过”。孟絷的一只脚有毛病,只能先迈一只脚,再跟上一只脚,这只有病的脚总也不能迈过那只脚去,因此,“两足不能相过”正是描绘出踮脚人走路的形象,恰好抓住了事物特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