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对话
  • 生命的对话
  • 生命的对话
  • 生命的对话
  • 生命的对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的对话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9.3 7.1折 5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理查德·莱德//戴维·夏皮罗|责编:鲁秀敏|译者:刘彩梅//周美言//江淑一

出版社华龄

ISBN9787516924280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1676559

上书时间2024-04-1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请思考你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如下问题,并将从本书中获悉答案。

 

当年老时,我想成为什么样子?

 

我想被动老去?还是积极变老?

 

年老是否意味着学习和成长的终结?

 

如果人终将故去,我该怎样活得更具意义?

 

我该如何正确地面对衰老与死亡?

 

……

 

 

 

无知无觉、循规蹈矩的生活并不真诚,尽管黑夜永恒,也要像流星划过夜空。 对于《生命的对话》的教诲,我深表感激。

 

——书评人 潘采夫

 

 

 

积极变老即培养思想势能,成为祝福管道!任何人可学习并付诸行动,略过是是非非,以成全驱动,讲好自己人生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韩布新

 

 

 

当读到这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将老年人应有的责任以及可以拥有的活泼生命充分表达出来,我感到被赋予了强大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 王大华

 

 

 

老年有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具意义和最令人满意的一段时光,让我们不是被动地变老,而是主动地“成长到老”,以迎接人生最具意义和最令人满意的“第二次成长”。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 吴玉韶

 

 

 

长寿已经时代来临,但每个有幸长寿的人,最终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恐怕不是活多长,而是最终活成什么样子。

 

——生死教育工作者、安宁疗护志愿者 陆晓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美】理查德·莱德(RichardLeider)是美国杰出的高管生活教练之一,被福布斯评为\"最受尊敬的五大高管教练之一”,并被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评为\"教练界的传奇人物\"。出版多部畅销书籍,其中一些书籍的销量超过百万册,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美】戴维·夏皮罗(DavidShapiro),哲学家、教育家和作家,长期致力于探索事物的本质,以及年轻人与成年人生活平等的议题。与理查德·莱德合著多部书籍。
译者简介刘彩梅,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心理学科普工作者,供职于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
周美言,英美文学学士,美国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戏剧和舞动治疗师,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曾为数十位国际心理学专家和表达性艺术治疗师提供课程翻译。
江淑一,美国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常务委员,主编《应用心理学》,曾任养老院长,现供职于大家健投。

目录
第一章 老了?谁老了?是说我吗? // 001
第二章 如果人终归一死,活着有何意义? // 015
第三章 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吗? // 037
第四章 是否始终拥有美好生活? // 053
第五章 如何终止循规蹈矩的日子? // 069
第六章 正在经历晚年危机? // 081
第七章 如何赢得一个及格的人生? // 097
第八章 怎样在变老时继续成长? // 113
第九章 如何奏响生命乐章? // 127
后记 在路上 // 147

内容摘要
请思考你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如下问题,并将从本书中获悉答案。
当年老时,我想成为什么样子?
我想被动老去?还是积极变老?
年老是否意味着学习和成长的终结?
如果人终将故去,我该怎样活得更具意义? 我该如何正确地面对衰老与死亡?
……无知无觉、循规蹈矩的生活并不真诚,尽管黑夜永恒,也要像流星划过夜空。 对于《生命的对话》的教诲,我深表感激。
——书评人潘采夫积极变老即培养思想势能,成为祝福管道!任何人可学习并付诸行动,略过是是非非,以成全驱动,讲好自己人生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韩布新当读到这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将老年人应有的责任以及可以拥有的活泼生命充分表达出来,我感到被赋予了强大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王大华老年有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具意义和最令人满意的一段时光,让我们不是被动地变老,而是主动地“成长到老”,以迎接人生最具意义和最令人满意的“第二次成长”。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吴玉韶长寿已经时代来临,但每个有幸长寿的人,最终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恐怕不是活多长,而是最终活成什么样子。
——生死教育工作者、安宁疗护志愿者陆晓娅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老去的过程中成长得更圆满的书,也是让中老年生活更加充实、精彩的实操指南。
本书提出的变老(grow old)观点,重在“变(grow)”上——如何让自己具备成长性思维,以及在生活中始终持有目标感、意义感。通过两位作者的一场深度对话,探讨了“怎样在变老时继续成长?”“如何重新奏响生命乐章?”等话题,并给出详尽而独到的答案。
丧失即获得。当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忌惮、恐惧衰老时,让自己学会积极变老是专享的解决路径。一旦开始用乐观的心态来保持学习和成长,重构自己人生的后半程,我们就会发现,衰老并非难题,而是生命的与众不同之处!
人生本该完整和不留遗憾。请从这一秒开始,带着靠前的目标感和激情而活吧!

精彩内容
有一个古老的笑话: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把世界分成两类的人,另一类是不把世界分成两类的人。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不过也
提醒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种类划分都是武断的。话虽如此,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同意,我们的人生确实被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朝阳美和夕阳红。
对人生阶段的划分,有一种更诚实,但并不那么诗意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前半生
是一个年轻人,在后半生则不再是一个年轻人。更坦白的说法是,我们的人生,一
半是青年期,一半是老年期

我们的社会推崇前半生
文化。这种文化重点关注人生的外在维度,鼓励我们想办法去实现看得见、摸得着
的发展性目标,看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存状况。这种文化重视社会进阶。成功通常是通过一些外部标准来衡量的。例如,我们赚了多少钱、自我努力能否变现,或者我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这种文化对后半生的评价就不那么友好了。它在很大程度上与生命进入衰退期
有关,后半生就像一个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下行螺旋,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济状况越来越没有保障。
不管是在这本书中,还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认同上面这些观点。人生的两个阶段同等重要
,同样有价值。毕竟,如果不对等,它们就不会是一半一半的关系,对吧?
在人生的后半段,成功
是由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指标来衡量的。所以,我们可能很难以外在的标准去评判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