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创业思考
  • 小米创业思考
  • 小米创业思考
  • 小米创业思考
  • 小米创业思考
  • 小米创业思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米创业思考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51 6.5折 86 全新

库存14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雷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527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31510876

上书时间2024-04-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中国大陆有名天使投资人。 2012年12月,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雷军曾任两届海淀区政协委员,2012年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1] 2013年2月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目录
前言 VII
第一章 奇迹时代
  梦想落地 004
  从操作系统做起 006
  小米手机出世 012
  赢得梦幻开局 014
  生态展开 017
第二章 低谷
  遭遇发展瓶颈 020
  补课:交付、创新和质量 021
第三章 重回增长
  IPO 和最年轻的世界500 强 023
  走向全球 025
第四章 新十年新征程
  重启高端市场 026
  明确“三大铁律” 027
  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活 028
第五章 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互联网创世记 032
  一个程序员的求索 035
第六章 互联网七字诀
  专注 048
  极致 058
  口碑 077
  快 090
第七章 技术为本
  科技公司的本质属性 100
  工程师文化就是鼓励创新 114
  工程思维不是“工程师专属” 120
第八章 和用户交朋友
  性价比是最大的诚意 126
  新媒体不等于营销 129
  永远离用户更近一点 134
  “闭着眼睛买”,信任才是唯一 139
第九章 爆品模式
  爆品是打造出来的 141
  建立爆品模式 145
  打造爆品的四项关键能力 147
第十章 高效率模型
  小米模式要解决的两个矛盾 152
  商品定价里的效率密码 155
  减少中间环节,赚点“小费” 159
  以用户为中心的增长飞轮 162
第十一章 新零售
  从电商走向新零售 165
  小米之家模式凭什么能胜出? 178
  零售的本质是什么? 183
第十二章 生态链模式
  小米为什么做生态链 188
  生态链爆品是如何炼成的 193
  好看、好用才是好质量 210
  小米生态链2.0 217
第十三章 智能制造
  效率革命的深水区 225
  带动国产供应链发展 227
  三道待解难题 230
第十四章 小米方法论的演进思考
  警惕“规模不经济”陷阱 241
  制定“三大铁律” 245
  小米造车的思考 248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 253
  小米方法论的成长考验 257

后记 
  什么是小米模式 263
  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 270
  小米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 275
  我的梦想,我的选择 294
  为小米汽车而战 307
  金山为什么能活30年 312

内容摘要
雷军首部作品,完整解析创办和经营小米的商业思考。
雷军系统梳理30年创业心法和经营哲学,深度复盘“小米模式”,认为取得持续成功的核心在于只干了一件事:坚持“互联网+制造”路线,推动效率革命,实现用户利益和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雷军在书中首度全面公开包括产品三大铁律、互联网七字诀、高效率模型、爆品模式、生态链要素等,涉及管理、投资、工作等多维度经验,为创业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鉴和指导,也可以为普通人提供持续精进的头部思维。

精彩内容
前言
这是一本复盘之书,核心内容来自小米十周年总结。2020年上半年,我和同事们花了大约半年时间,对小米创业历程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讨论,形成了一系列结论。
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30多年的沉浮摔打,从最初学生时代的创业尝试,到开发通用软件、电商、游戏,再到做移动互联网工具、云服务、消费电子硬件、IoT(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等,直到去年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就像我年轻时听过的鲍勃·迪伦的歌里说的那样,“答案在风中飘荡”。一路求索,关于商业思考,不同时期的答案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响飘荡。
商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商业实现最大化的现实意义?我的答案是:效率。它能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化的美好幸福感。
小米自创立至今12年只干了一件事: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制造业,实践、丰富“互联网+制造”,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12年前出发时,我和我的同事们对制造一知半解,我们手中所有的,只是一套叫作“互联网思维”的工具。但我依然相信,我们一定有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因为我相信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没有善恶对错,但互联网理想、精神和方法,从互联网出现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为了高效、透明、公平和普惠。所谓互联网精神,并不独见于狭义的互联网行业,也远不止今天我们所常见、熟悉、直观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有人说,如今已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我并不甚赞同。在我看来,互联网终于脱离了幼儿期,开始走向青春期,真正走入苍茫人世,为所有人、所有事赋能。
我始终坚信,互联网应该是尊重人的,而不是束缚人的;互联网应该是解放生产力的推动思维和技术动力,而不是以邻为壑的割裂藩篱;互联网应该不断推动开放与共享,而不是简单零和竞争的数字鸿沟;互联网应该是社会整体财富的耕耘者,而不应该只是流量、财富的吸纳者和分配者。
所以,互联网应该成为公共服务,透明服务于人,方法公布于众,数据属于用户,在充分授权和保护的前提下,商业世界和公共服务的参与者可享、可用、可管理。其中的关键是,发挥互联网的信息汇集带宽、交互反馈快捷,以及数字化可追溯、可管理、可统筹的优势,积极与实体经济结合,真正担负起推动经济均衡持续发展、实现民众幸福感最大化的职责。只有这样,互联网才不只是被动使用的数字工具,更是真正的数字化发展引擎。
从2005年开始,这些思考在我脑中不断盘旋,渐渐形成了创办小米的基础方法和实践指导。在十多年的探索中,这些思考和实践被逐步打磨,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方法论的雏形。站在中国制造业数十年筚路蓝缕的厚重积累之上,乘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开始起飞的时代大潮,经过不断实践完善,这套方法论也渐渐开始在“互联网+制造”领域取得进展。
这是我的第一本关于商业思考的书。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商业理论学者,所以并不会写一本理论化的书。作为一个工程师,也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想尝试总结并分享我们基于小米创业历程的思考,以及对这些思考进行改进、完善的方法。这些思考一定不完美,甚至还非常简陋;这些思考也一定不是商业进步和模式创新的唯一解。但我相信,对于很多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而言,其中的不少方法和思考会有一点借鉴、适用的价值。同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跟所有的小米同事、米粉朋友、合作伙伴,以及支持“小米模式”的朋友,做一次集中的分享和探讨。
这本书里的内容绝非我一个人的思考,很大程度上,这是一部小米创始人团队、管理层和很多小米同事的集体作品,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小米还非常年轻,小米的创业思考也才起步。这本书更多的是对小米过去12年的总结,面对未来,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思考、继续实践。我期待小米能够成为一家百年企业,更相信小米创业过程中思考的模式和方法,其价值将远大过小米本身,其影响也将比小米本身更深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