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1950—2010
  •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1950—2010
  •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1950—20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1950—201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74 6.4折 9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东 胡逢祥 编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86989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986983

上书时间2024-04-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东,1963年生,安徽庐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台湾研究院院长、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兼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党委书记、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研室主任。兼任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客座教授,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台湾“中研院”等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及中国区域文化史。先后主持教育部年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多项。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客家通史”和上海市教委重大创新项目“中国现代史学的知识谱系”首席专家。著有《客家学导论》等作品。
胡逢祥,1951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历史文献学会和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全国史学理论研究会会员和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和上海市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多项社科规划项目,出版《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等专著。

目录
前 言 

第一讲 “去日本化”与“再中国化”:战后初期台湾社会文化的重建?
一、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渐进同化”政策和“皇民化”制度?
二、国民政府的文化重建战略与“国语运动”?
三、回归中华文化的总体战略及其实践路径?

第二讲 文化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对垒:两种思潮碰撞下人文学术的走向
一、民族本位文化思潮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二、自由主义思潮与中西文化论战?
三、两种文化理念对峙下的学术走向?

第三讲 科学实证思潮与台湾人文学术的展开?
一、史语所迁台与台湾人文学术的奠基?
二、实证史风的盛行及其实绩?
三、民族学研究的蔚兴?

第四讲 新儒学思潮的振起及其流播? 
一、新儒学思潮的兴起?
二、新儒学影响的扩大?
三、新儒学在台湾的发展?
四、 1980 年代后新儒学的再开展?

第五讲 科际整合思潮与史学的社会科学化?
一、人文学术研究风气的丕变?
二、“科际整合”的倡导者——殷海光
三、史学社会科学化潮流的涌起?
四、社会科学理论与台湾史学发展? 
五、社会科学方法与台湾的历史学? 

第六讲 从“西望”到“回归”:1970 年代的思想转型与人文嬗变?
一、“核心—边陲”结构下的思想文化困局
二、“核心—边陲”结构的松动与“边陲”的文化省思
三、思想转型与文学流变?

第七讲 “回归”大潮下的学术转向: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运动?
一、台湾人文社会科学的早期发展?
二、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化”运动的展开?
三、从方法论的反思向研究典范的转移?
四、从“中国化”到“本土化”?

第八讲 狂飙突进的“本土化”思潮:兴起、流布及其影响?
一、“本土”“本土化”与国民党的“本土化”改革
二、“党外”的崛起与“本土”话语的建构 
三、“中国结”与“台湾结”:“台湾意识”论的浮现
四、从“台湾文学”论到“台湾史”论:“本土化”推进的两翼?
五、从“台湾主体性”“命运共同体”到“生命共同体”:文化民族主义的突进?
六、“本土化”之后:台湾社会的种种迷思

第九讲 “本土化”思潮笼罩下的台湾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一、战后台湾史研究的展开?
二、彰显“主体性”的台湾史书写及其话语建构?
三、多元史观的建构?
四、历史教育的“本土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描述了台湾从光复到21世纪初,其人文学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思潮演进、政治形势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全书系统地梳理了战后初期的“去日本化”和“再中国化”思潮,1950—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思潮、新儒学思潮,1970年代的“科际整合”思潮、文化“回归”思潮,1980年代的“中国化”思潮,以及1980年代以后的“本土化”思潮等重大社会文化思想的发源与流变。
全书共分九讲,深入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氛围,探讨人文学术在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意识、理论方法与发展路径等。在人文学术与政治、社会、思想、期刊著作、人际网络、机构社群与芸芸大众之间,析出有机的互动与紧张,力图从细节与整体上揭示60年来台湾人文学术的发展与其政治变迁、社会演进、制度嬗变、思想脉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