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全二集)
  •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全二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全二集)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06.91 8.3折 3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叶衍兰//叶恭绰|校注:陈祖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30421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8元

货号31999254

上书时间2024-04-0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祖武,1943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5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1998年至2008年,任历史研究所所长。2009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至今一直在馆员岗位履职。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学案史》《清初学术思辨录》《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清代学术源流》《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等。兼任全国古籍规划小组成员,主要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生全集》《清儒学案》《榕村全书》等。
\"

目录
\"校補緣起 
校補凡例 
第一集
清代學者象傳序一 
清代學者象傳序二 
沁園春 
人月圓 
清代學者象傳叙 
清代學者象傳例言 
顧炎武 
黄宗羲 
傅 山 
徐 枋 
項聖謨 
陳恭尹 
屈大均 
冒 襄 
冒 襄 
侯方域 
吴偉業 
魏際瑞 
魏 禧 
魏 禮 
王士禛 
田 雯 
錢陸燦 
盛符升 
宋 犖 
徐乾學 
吴之振 
王時敏 
道 濟 
王 鑑 
惲 格 
王 翬 
吴 歷 
王原祁 
徐秉義 
彭孫遹 
秦松齡 
陳維崧 
朱彝尊 
湯 斌 
汪 琬 
潘 耒 
施閏章 
黄與堅 禹之鼎 
徐 釚 
尤 侗 
毛奇齡 
吴兆騫 
孫 暘 
顧貞觀 
高士奇 
查 昇 
孫致彌 
高其倬 
姜宸英 
查慎行 
何 焯 
蔣廷錫 
王 苹 
惠士奇 
張 照 
顧嗣立 
錢陳群 
黄 任 
陳祖范 
王安國 
汪由敦 
張鵬翀 
陳兆崙 
高鳳翰 
藍鼎元 
杭世駿 
齊召南 
鄭 燮 
錢 琦 
莊有恭 
袁 枚 
裘曰修 
沈德潛 
竇光鼐 
厲 鶚 
馬曰琯 
胡天游 
金 農 
丁 敬 
朱 珪 
馮 浩 
劉 墉 
錢 載 
翁方綱 
王 昶 
王鳴盛 
紀 昀 
朱 筠 
錢大昕 
蔣士銓 
康基田 
畢 沅 
王文治 
王 杰 
曹仁虎 
馮應榴 
董 誥 
姚 鼐 
任大椿 
朱孝純 
潘奕雋 
錢 灃 
程晉芳 
周永年 
王念孫 
吴錫麒 
汪如洋 
法式善 
曾 燠 
秦 瀛 
孫星衍 
阮 元 
伊秉綬 
石韞玉 
洪亮吉 
羅 聘 
黄景仁 
黄 鉞 
張問陶 
李賡芸 
戴敦元 
凌廷堪 
英 和 
唐仲冕 
段玉裁 
錢 坫 
汪 中 
楊芳燦 
黄 易 
趙希璜 
詹應甲 
趙懷玉 
吴嵩梁 
王學浩 
王芑孫 
黎 簡 
奚 岡 
姚文田 
王引之 
鮑桂星 
宋 湘 
陳用光 
李兆洛 
孫爾準 
姚元之 
孫原湘 
張燕昌 
吴榮光 
許宗彦 
陶 樑 
董國華 
吴慈鶴 
郭 麐 
陳鴻壽 
彭兆蓀 
陳文述 
錢 杜 
郭尚先 
林則徐 
程恩澤 
鄧石如 
湯貽汾 
吴蘭脩 
戴 熙 
陳裴之 汪 端 
儀克中 
姚 燮 
魏 源 
清代學者象傳跋 
徵求清代學者象傳啓事  

第二集
序 
本書略例 
錢謙益 
孫奇逢 
徐 波 
陳洪綬 
金俊明 
陸世儀 
張履祥 
歸 莊 
陳 瑚 
應撝謙 
朱用純 
萬斯年 
侯方域 
王夫之 
陳衍虞 
袁于令 
高 詠 
汪 楫 
吕留良 
黄虞稷 
李澄中 
陸隴其 
梁佩蘭 
胡 渭 
曹貞吉 
顔 元 
張 貞 
萬斯同 
喬 萊 
胡 方 
吴瞻泰 
納蘭性德 
龔翔麟 
李 塨 
萬 言 
張 塤 
趙執信 
儲大文 
王 澍 
任啓運 
惠周惕 
繆 沅 
華希閔 
李 紱 
江 永 
葉方藹 
華 嵒 
符 曾 
沈 鳳 
惠 棟 
秦蕙田 
沈廷芳 
全祖望 
舒夢蘭 
莊存與 
謝 墉 
江 聲 
戴 震 
陸 燿 
程瑶田 
李文藻 
錢 塘 
桂 馥 
章學誠 
彭紹升 
錢大昭 
武 億 
孔廣林 
莊述祖 
劉台拱 
孔廣森 
陳 鱣 
温汝适 
謝蘭生 
焦 循 
黄丕烈 
舒 位 
張廷濟 
李宗瀚 
瞿中溶 
陳壽祺 
朱爲弼 
改 琦 
端木國瑚 
齊彦槐 
俞正燮 
梁章鉅 
包世臣 
陶 澍 
唐 鑑 
張維屏 
周 濟 
徐 松 
錢儀吉 
苗 夔 
王 筠 
陳 沆 
潘德輿 
方成珪 
陳 奐 
劉文淇 
黄式三 
錢泰吉 
汪遠孫 
丁 晏 
徐繼畬 
柳興恩 
吴式芬 
劉喜海 
梁廷枏 
顧廣譽 
顧 沅 
吴熙載 
何紹基 
譚 瑩 
趙之琛 
汪士鐸 
吴嘉紀 
魯一同 
張 穆 
鄭 珍 
桂文燿 
朱次琦 
馮桂芬 
陳 澧 
李善蘭 
許 槤 
莫友芝 
吴 雲 
金錫齡 
孫衣言 
江 湜 
劉毓崧 
徐 壽 
鄒伯奇 
陶福祥 
俞 樾 
黄彭年 
張裕釗 
葉衍蘭 
許 增 
汪 瑔 
黄以周 
張鳴珂 
趙之謙 
李慈銘 
潘祖蔭 
沈樹鏞 
譚 獻 
王闓運 
周星詒 
李文田 
吴大澂 
楊文會 
劉壽曾 
陳 豪 
楊守敬 
趙元益 
吴汝綸 
沈家本 
姚振宗 
王先謙 
丁 謙 
馮 煦 
廖廷相 
繆荃孫 
王懿榮 
朱一新 
袁 昶 
樊增祥 
張百熙 
王頌蔚 
張佩綸 
黄遵憲 
孫詒讓 
王鵬運 
葉昌熾 
盛 昱 
皮錫瑞 
沈曾植 
廖 平 
林 紓  
嚴 復 
范當世 
黄紹箕 
鄒代鈞 
錢 恂 
文廷式 
鄭文焯 
丁以此 
朱祖謀 
易順鼎 
康有爲 
李葆恂 
梁鼎芬 
屠 寄 
况周儀 
李 詳 
江 標 
李希聖  

\"

内容摘要
\"《清代学者象传》由中国现代书画大师、20世纪著名文人、晚清文献学家叶衍兰、叶恭绰祖孙编写,收入清代368名学者的人物图像,基本反映清代知名学者的全貌。此书原分二集,第一集169人,叶衍兰费时30余年,摹写171幅学者图像,并有人物小传;第二集收200人图像,无人物小传,上起清初钱谦益、孙奇逢,下迄清末民初江标、李希圣。叶恭绰本拟将第二集所缺各家传文补齐,然而1968年8月病逝,此愿未得一践。
1928年,叶恭绰交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第一集;解放初期出版第二集,有图无传。1986年,顾廷龙先生将《象传》合为一编,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祖武先生早先读到此书,对两位叶先生筚路蓝缕之功深致景仰,对《象传》之未成完帜而惋惜。此后便生将《象传》续成完书之想。2008年,陈祖武先生在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卸去兼任行政职务,得以专意读书问学,多年夙愿可付诸实践,名为《清代学者象传校补》,即对第一集人物小传施加新式标点,并做必要校勘;遵循第一集体例,为第二集所缺199家小传补齐。 \"

精彩内容
\"校補緣起葉衍蘭先生與葉恭綽先生祖孫二位合著之清代學者象傳(以下簡作象傳),凡作二集。第一集爲葉衍蘭先生著,上起清初顧炎武、黄宗羲,下迄道咸間姚夑、魏源,共著録清代前期學者一百六十九人。所著録學者,大抵人自畫像一幀,各撰小傳一篇,像傳輝映,相得益彰。衍蘭先生乃晚清文獻學家,詩書畫俱工,象傳之畫像、傳文及書寫,皆出先生一人之手,歷時三十餘年而成。大家手筆,彌足珍貴,一時學林共推「三絶」。惟先生生前未及刊行,清亡,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始由其孫恭綽先生在上海交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第二集爲葉恭綽先生著,上起清初錢謙益、孫奇逢,下迄清末民初江標、李希聖,共著録有清一代,尤其是第一集所闕之晚清同、光、宣三朝學者二百人。除去與第一集重出之侯方域外,實爲一百九十九人。經顧廷龍先生編輯安排,於一九五三年,在安定珂?版社影印出版。惟國家多故,世變日亟,雖經恭綽先生二十年之苦心搜輯,而是時所影印問世者,僅爲江西畫師楊鵬秋摹繪之各家畫像。至於二百家之傳文,則盡付闕如。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清史館所修史稿争議正熾,董理一代學術史風氣方興,象傳第一集的問世,順應潮流,引領風氣,頗爲四方矚目。一時學壇及社會名流,若康有爲、王秉恩、樊增祥、沈尹默、冒廣生、蔡元培、于右任、羅振玉、譚延闓等,皆有序跋或題簽。二十餘年之後,象傳第二集出。時當新中國建國伊始,百廢待舉,困難重重,雖由葉先生自費僅印二百部,但亦得郭沫若、陳叔通二位先生題簽。據知葉先生曾以此集一部送毛澤東主席,毛主席有答書致謝,且索觀第一集。恭綽先生原擬續事纂輯,將第二集所闕各家傳文補齊,然而迄於一九六八年八月病逝,此願終未得一踐。
一九八六年一月,顧廷龍先生將象傳之一二集合爲一編,親筆題寫清代學者象傳合集書名,敦請潘景鄭先生撰序,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顧、潘二位先生此舉,一則是對兩位葉先生卓著業績的紀念和表彰,再則亦把傳承文明,完成前輩文獻大家未竟事業的任務,交結了後起學人。祖武早先讀象傳合集,既於兩位葉先生之篳路藍縷而深致景仰,亦以象傳之未成完帙而惋惜。此後二十年間,將象傳續成完書之想,每每縈迴腦際。二〇〇八年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卸去兼任行政職務,得以專意讀書問學。恰逢商務印書館丁波博士來詢象傳整理事宜,於是多年夙願得此機緣遂告付諸實踐。天乎?人乎?實乃時代使然也。
五歷寒暑,朝夕以之,至二〇一四年秋,象傳校補粗見眉目。由於祖武生性迂腐,保守落伍,既不識互聯網,亦不知如何使用電腦,經與丁波博士商議,擬即以專用稿紙影印手稿出版。此議既定,承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教授俯允,是冬,專用豎格稿紙送至案頭,書稿謄正工作旋即開始。
近六七年間,象傳校補工作之得以順利進行,始終要感謝四方友人的指教、幫助和支持。揚州大學已故前輩祁龍威教授,雖素未謀面,然先生生前不惟多次來信來電賜教,而且轉贈當地學者之最新論著。南京師範大學江慶柏教授,以往亦無一面之緣,竟枉駕寒舍,頒賜大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清朝進士題名録。北京友誼出版社王逸明先生,則饋贈稀見鈔本影印件,使難覓依據的孔廣林一傳得以動筆。安徽大學諸偉奇教授、彭君華教授,四川大學舒大剛教授,福建師範大學林金水教授,福建省文史館盧美松、魏定榔二位先生,貴州省文史館顧久、靖曉莉二位館長,皆不時頒來各地古籍整理之新成果。歷史所諸位友人,若袁立澤、林存陽、楊艷秋、李立民、梁仁志等,或購置圖書,或搜尋資料,助我最多,亦受累最多。尤爲感念不忘者,是臺灣友人「中研院」史語所 陳鴻森教授、文哲所 林慶彰教授,二位先生專攻清代經學,多次頒賜研究論著,受教至深,終身得益。
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六易春秋,蕆事在即,承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先生厚誼,揮翰題簽,鼓勵鞭策。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央文史研究館肇建,首任副館長、代理館長葉恭綽先生之未竟遺著,六十餘年之後,承現任袁館長題簽,由忝側館員之列的後學續成完書。薪火相傳,後先一脈,或可目爲今日文化建設之佳話一則。
陳祖武謹識二〇一五年七月初稿於北京醫院骨科病房二〇一六年三月定稿時年七十有三校補凡例一、本書題爲清代學者象傳校補,顧名思義,乃係就葉衍蘭先生與葉恭綽先生祖孫二位合著之清代學者象傳一、二集(以下簡作象傳)進行校點、補闕。
二、本書之所謂校,係指依照古籍整理之通行規範,對象傳第一集之各家小傳,以繁體字重行謄寫,施加新式標點,並做必要校勘。補之云者,則是對象傳第二集所闕之一百九十九家小傳,遵循第一集體例,悉數補齊,以使原書克成完帙。
三、象傳第一集所撰各家小傳,篇幅長短不一,長者近千言,短者不過三五百字。此番補寫各傳,統以千字爲限,間有參差,上下亦不出一二百言。
四、象傳第一集各傳文字,爲晚清習見之史傳文。此番補寫各傳,亦使用淺近之語體文,以求行文風格大體相接。惟事類續貂,自慚形穢,是否得體,惴惴不安。
五、象傳第一集各家小傳,引據史料例不注出處,然事信言文,可據可依。此次補寫各傳,恪遵前例,嚴格綴裁史籍,貫串成文,以保持全書體例之畫一。
六、校補之幸能蕆事,仰賴前輩學者數百年之積累。有清一代之官私史籍、碑誌傳狀、年譜日記、學案等等,皆爲校補之依據,教益至深,感恩不盡。恭置案頭,朝夕受教之晚近學者大著,則主要有錢仲聯先生廣清碑傳集、卞孝萱先生民國人物碑傳集、張舜徽先生清人文集别録、袁行雲先生清人詩集叙録等等。校補工竣,飲水思源,謹向前哲時賢之辛勤勞作致以深切謝忱。
七、清代學術宏深,以總結整理我國數千年學術爲特質,二百數十年間,才人辈出,著述如林。祖武不學,雖以讀清代學術文獻爲畢身功課,然未明要領者尚多,所知不過其間之一二而已。因之此次象傳之校補,錯誤遺漏當所在多有。敬祈方家大雅多賜教言,俾便他日幸能再版,一一遵教訂正。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