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写作观——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 我的写作观——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写作观——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6.1 7.0折 7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永新/著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9489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9.8元

货号31997476

上书时间2024-04-0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400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版权输出至美国、韩国、日本及阿拉伯国家等。 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屡屡被评选为“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 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他于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很多学校加盟实验。新教育的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众多师生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录
上编 新写作教育论纲
002 / 第一章 写作与新教育写作
029 / 第二章 新教育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059 / 第三章 新教育写作的理论构建
076 / 第四章 新教育写作的实践探索
下编 儿童读写的对话
170 / 第一章 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195 / 第二章 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202 / 第三章 读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上)
219 / 第四章 读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
264 / 第五章 读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下)
327 / 主题索引
331 / 参考文献
336 / 后 记
337 / “朱永新教育作品”后记

内容摘要
写作能创造美好生活,写作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朱永新一直提倡写作,新教育的发展及未来更是离不开写作。20多年前,新教育在第一所实验学校启动了“师生共写随笔”和“培养卓越口才”等项目,正式开始了新教育写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多年后的今天,在全民写作、互联网写作方兴未艾的时代浪潮中,在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新教育人重申写作的价值,系统总结新教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能让读者深入认识写作,并拿起手中的笔书写人生的精彩。

精彩内容
三尺讲台(卷首诗)一个不大的地方,安放了三尺讲台,也就安放了我的灵魂。
一个不大的地方,聚集了一群孩子,也就聚集了我的梦想。
从这个港湾出发,可以抵达遥远的地方。
从此我心无旁骛,为了梦想飞翔。
第一章写作与新教育写作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写作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缔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一种现实需要。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令人类如此需要写作、依赖写作,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人人都是写作者”的“全民写作时代”写作已经不再是部分人的职业和专长,而逐步成为每个公民适应社会变化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在今天,每天都有数亿中国人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上敲击文字,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讲述个人、家庭、职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故事。写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私人化、平民化、普遍化、即时化、自主化、交互化等特点。
互联网写作消解了文本传播的时空障碍,打破了传统写作中读者和作者各自的身份壁垒,消除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身份界限呈现出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小型化、多媒化、交互化、娱乐化等特色。全民写作时代的到来,让原来垄断话语权的精英写作转变为普及的、草根的、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大众写作。可以说,当今时代,文盲早已不仅仅是指不识字的人,还包括没有写作能力的人。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写作正在大大改善我们语言表达的话语环境与审美情趣,周遭的日常生活因这种表达而充满诗情画意。我们正在朝向一个点亮写作之梦的时代高歌猛进,传统平面媒体正与互联网新媒体联手创造一个人类的新神话。写作,正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也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20年前,新教育在第一所实验学校启动了“师生共写随笔”和“培养卓越口才”等项目,正式开始了新教育写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年后,在全民写作、互联网写作的时代洪流中,在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们重申写作的价值,系统总结新教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写作(一)写作的概念“写作”是一个常常被误解的概念。
写作常常被认为是专业人士尤其是作家才能做的事情。这无疑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对丰富多元的写作主体做了过于简单化、狭义化的界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是写作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这里可以看出,写作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主要载体,富有文采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行为。写作并不局限于文字或文章书写,也包括口语写作,以及利用其他媒介辅助语言文字表达的行为。
其实,古文字的“写作”最初并没有今天我们熟悉的含义,也没有文字、文章写作的意思。写作的“写”不见甲骨文、金文,是一个比较晚出的战国文字,本义为“移置”“放置”,后来指操笔写字,不过最初也不叫“写”,而称作“书”,汉代以后才“书写”并称。“写”后来演变延伸为摹画、描摹、模仿、倾泻(“写”古同“泻”)、抒发等含义,才与今天的写作有了一定的意义关联。“写作”的“作”甲骨文和金文本作“乍”,与今天的写作也没有语源学的关系。“乍”字下从刀,上从卜。《仪礼》有“卜人坐,作龟”之语,是占卜之人用刀刮削、钻刻龟甲,然后灼烧,视其裂兆进行占卜的意思。“作”后来有了“起立”“起始”“兴起”“制造”等衍生义,逐渐与写作所表达的“创作”含义发生了联系。因此,“写”“作”二字并举,从延伸的意义讲,也并非专指文字、文章的书写,主要是指描摹外物、抒发情感的创造性活动。倒是与书面意义上的“写作”相近的另一个词语“作文”和语言文字表达或文章书写有一定的关系。不过,作文之“文”专指文字、文章,也是后来的事情。它在甲骨文里起初是一个表示纹理纵横交错的象形字,本义为花纹,所以《说文》说:“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如今与“文”并举的“章”本义也是花纹。有一个成语叫“黼黻文章”,四个字的意思差不多,都表示华美的花纹与色彩。《周礼·考工记·画缋》上说:“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后来写作或作文强调文采或辞采之美,就是从“文”“章”的初始意义延伸而来。《荀子·非相》说:“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就是这个意思。总之,写作或作文在古代,就其内涵而言,人们特别在意的,并非它使用的是口语还是文字,抑或其他载体,而是强调如何描摹外物,抒发情感,并且富有文采。这一点,在今天仍然是很重要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定义更多是从语文学科教育的角度而言的。语文学科的写作是人们关注最多的领域。当然,写作不局限于语文学科,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都在关注写作,只是不同学科关注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从写作学的角度看,“写作的实质,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从文章学的角度看,写作即“写文章”,“凡是为着一定目的,运用书面语言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实践,都可以称为‘写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