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的逻辑学
  • 简单的逻辑学
  • 简单的逻辑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简单的逻辑学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84 4.8折 69.9 全新

库存549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D.Q.麦克伦尼

出版社浙江科技

ISBN9787573905949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9元

货号31740612

上书时间2024-04-0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D.Q.麦克伦尼
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拥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的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圣母大学、肯塔基大学和瓜达卢佩圣母神学院,撰写过一系列哲学教科书,被誉为托马斯·阿奎那研究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目录
中文版序 
前  言 
第 1 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 001 
01 全神贯注 / 003 
02 确认事实 / 004 
03 观念与其对象 / 007 
04 留意观念的本源 / 008 
05 观念联系事实 / 010 
06 将观念付诸语言 / 012 
07 有效沟通 / 013 
0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 018
09 避免闪避式语言 / 020 
10 真相 / 022 
第 2 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 027 
01 基本原理 / 029 
02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 036 
03 万物终有其本源 / 037 
04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 040 
05 区分原因 / 041 
06 定义术语 / 045 
07 直言命题 / 049 
08 普遍命题 / 051 
第 3 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 055 
01 建立一个论证 / 057 
02 从全称到特称 / 060 
03 从特称到全称 / 061 
04 断言 / 063 
05 否定命题 / 064 
06 比较 / 067
07 比较和论证 / 071 
08 正确论证 / 073 
09 条件论证 / 077 
10 三段论 / 082 
11  前提的真实性 / 085 
12 前提的相关性 / 086 
13 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 088 
14 论证结构 / 089 
15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 094 
16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 097 
17 归纳论证 / 099 
18 评定论证 / 102 
19 构造一个论证 / 104
第 4 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 109 
01 怀疑论 / 111 
02 逃避性不可知论 / 113 
03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 114 
04 眼界狭窄 / 115 
05 情感和论证 / 117
06 推理的原因 / 118 
07 论证不是争吵 / 119 
08 真诚的局限性 / 120 
09 常识 / 121 
第 5 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 123 
01 否定前件 / 126 
02 肯定后件 / 127 
03 中项不周延 / 128 
04 偷换概念 / 129 
05 窃取论题 / 132 
06 虚假假设 / 134 
07 稻草人谬误 / 135 
08 误用传统 / 136 
09 以暴易暴 / 137 
10 民主谬误 / 138 
11  对人不对事 / 139 
12 压制理性 / 140 
13 滥用专家意见 / 141 
14 质的量化 / 142
15 以出身论英雄 / 144 
16 止于分析 / 145 
17 简化主义 / 146 
18 分类错误 / 147 
19 混淆视听 / 148 
20 以笑饰非 / 149 
21 以泪掩过 / 150 
22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 151 
23 两难陷阱 / 152 
24 以先后论因果 / 153 
25 情感误导 / 154 
26 功利误导 / 155 
27 避免结论 / 156 
28 简化推理 / 157 
后  记 / 159 
译者后记 / 161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你进入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精彩内容
07稻草人谬误论证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要紧扣论证中给定的论点。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中,如果你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在我们误解某个论证时,或是当一些论证非常复杂,我们在理解上犯了一些无意的错误时,我们犯的并不是这种谬误。稻草人谬误不是无心之过,因为它是在有意歪曲别人的论点。
08误用传统
传统是业已建立的处理事情的一种方式。好的传统是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传统经验可以被视为一套日积月累的先例总和。“以前事情都是这样处理”的事实并不能成为强制后来者遵循老方法的充分理由。到底采取什么方法完全取决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在评价前人的经验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经验本身,而不是它的历史。
但是,对于传统,我们还可能犯另一种相反的错误。如果将历史悠久作为坚持传统的唯一原因是不合逻辑的,那么将历史悠久作为拒绝传统的唯一理由同样也不合逻辑。
这种错误背后所反映的态度是某些人所坚持的,他们认为只有新的才是有价值的,只有变化才是唯一永恒的。经验不会因为它背后的历史而变得一无是处。实际上,传统经验的生命力完全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
09以暴易暴直观上,我们认为两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事实上,两个错误带来的仍旧是两个错误的命题而已。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谬误,可以用如下蕞简单的方式表示:“因为______已经完成,所以现在应该做______。”这些空格的选项可以是人类的任何行为,从善意举止到丑恶罪行。
这个论证的推理有赖于如下假设:先例独立决定未来的行为。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在决定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然而一旦谬误出现,接下来人们都将拜倒在非理性之下,以至于非理性的推理和行为是如此显而易见。历史的篇章写满了这种谬误的例子,而且常常以蕞宏伟的规模出现。
“他们先做了,所以我们应该以牙还牙。”但是,如果他们所做的是错的,我们的行为就成了一种报复,双方都是错的也不能使这种行为立刻变成对的。
10民主谬误在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对某个特定的事物秉持同一种观点是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但是没有将事物的真实与否考虑进去。大多数人也不绝对代表着正确。当然,也可能是正确的。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白就是黑,黑就是白,这个社会就是黑白不分的。尽管某物是黑还是白不是主观的看法,而是客观的事实。如前面所说,我们必须承认,在情感方面,民主谬误是很有说服力的。如许多历史事件所证明的,当民众黑白不分的时候,为坚持真理而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11对人不对事重申一下论证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如果一个人忽略论证本身而故意去攻击论证者,那么他就违反了这个原则。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就是在与他人辩论时,通过向公众传达关于对手的与论证无关的信息,例如对手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以此来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这种谬误制造者的目的是转移听众对论证的注意力,这种情形通常是由于论证者本人处于劣势。
如果论证的目的仅仅是获胜,对人不对事谬误将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它可以使听众以与论证毫不相关的理由来反对你的对手,而你则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取悦听众。它造成的结果是,你可以庆祝你战胜了对手,但这恰恰是你所没有做到的——至少在逻辑上是这样。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视听的能力。
12压制理性理想的论证是通过证据使人们认识到某些事物是真的。一个真正的论证者只会运用推理本身的理性的力量。
当然,你也可以诉诸暴力而不是用推理来说服他人。人们可以因为被强迫而做一些不愿去做的事情,但是,他们不能被强迫去想一些他们不愿去想的事情。真相不能以强制的方式传播。在论证中,高压政策的背后永远隐藏着危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13滥用专家意见
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在论证中,去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是在向专家请教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我们来看以下论证:史密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琼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约翰教授说项目A很好。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让我们假设这三个教授都是项目A相关领域内真正的专家,即他们的资质和项目是相关的。可是我们更深入地来想一下,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会认为项目A是好的。教授们没有论证。这个项目会被接受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么说。
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专家的话。上例中的论证远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除了专家的话之外,什么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那么本质上就是:“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才不仅仅是他的意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无须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所作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显而易见的观点仍要被提及,是因为很多时候它会被忽略。一个仅仅因为音乐成就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就经济或是全球变暖问题所提的观点没有权威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