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
  • 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
  • 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
  • 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27 5.2折 68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萨苏

出版社五洲传播

ISBN9787508527505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40763

上书时间2024-03-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盟军战俘
残酷扫荡
殖民侵略
奴役劳工
残杀无辜
特殊转移
慰安妇
南京惨案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14年初,吉林省档案馆发掘整理出一批侵华日军遗留档案,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增添了*证据。这批档案是日本在侵华过程中自己形成的,真实记录了日本侵华的各种活动。经过比对、考证、研究,将这些档案记载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就能够还原出一段日本侵华历史。
  《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选取了部分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档案残页,分为盟军战俘、残酷扫荡、殖民侵略、奴役劳工、残杀无辜、特殊转移、慰安妇、南京惨案八个主题,以日本人自己留下的档案说话,以期让世人更加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的真实面目。

作者简介
本名弓云,汉族,作家兼工程师。祖籍河北,1970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长期旅居日本,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AMECO等公司工作。曾任日本《新华侨报》副总编、文汇出版社北京分社副总编、《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等职务,著有《血火考场——甲午原来如此》、《国破山河在》、《看邻人火烧》、《京城十案》、《与“鬼”为邻》等图书40余部。作为文史学者,曾进行过世界范围内甲午战争遗物考察、在日抗战文献搜集等工作。
WiththeoriginalnameofGongYun,SaSuisaHanwriterandengineer.AnativeofHebei,hewasborninBeijingin1970,graduatedfromBeijingNormalUniversityin1992,thenlivedinJapanforlong,andworkedatGE,AT&T,Nokia,AMECOandothercompaniessuccessively.HeservedasdeputychiefeditorofNew-generationOverseasChineseNewspaper,deputychiefeditorofWenhuiPressBeijingBranch,journalistofGlobalTimesinJapan,etc.,andwrotemorethan40booksincludingTheTestofBloodandFire–WhatHappenedin1894,ThoughtheNationisBroken,theMountainsandRiversRemain,DisastersinJapan,TenCasesintheCapital,LivingwithGhosts,etc.Asaliteraryandhistoricalscholar,SaSusurveyedtherelicsoftheSino-JapaneseWarof1894-1895,collecteddocumentsontheWarofResistanceinJapan,andcarriedoutotherworkaroundtheworld.

目录
前言
盟军战俘
残酷扫荡
殖民侵略
奴役劳工
残杀无辜
特殊转移
慰安妇
南京惨案

内容摘要
2014年初,吉林省档案馆发掘整理出一批侵华日军遗留档案,这一消息通过新华社向全国和全世界作了报道。这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增添了最新证据,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罔顾人类良知、公然否定历史的有力回击。
萨苏主编的《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选取了部分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档案残页,以日本人自己留下的档案说话,以期让世人更加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
势力的真实面目。

主编推荐

  2014年初,吉林省档案馆发掘整理出一批侵华日军遗留档案,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增添了**证据。《罪证——侵华日军遗留档案》画册在吉林省档案馆档案残页的基础上,由长期致力于抗战史料研究的旅日作家萨苏先生结合档案内容配发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并精心撰写了图片说明。这些图片及其说明,与档案中的只言片语连接成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使侵略者的罪证得以以更加丰富、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目录】

精彩内容
01盟军战俘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军事重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随后,日军在短短的五个月内,横扫东南亚,俘虏盟军近20万人。为了关押这些盟军战俘,日军在其占领下的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缅甸、泰国、威克岛、爪哇、朝鲜和中国的沈阳、上海、潍坊、台湾、香港以及日本本土
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了115处关押盟军及盟国侨民的集中营,其中包括日本称谓的“收容所”、“分所支所”、“派遣所
”、“刑务所”、“俘虏所”等。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其中关押盟军军衔最高、
遗址保留最
完整的战俘营。
沈阳盟军战俘营成立于1942年11月11日,战俘最
初关押在奉天北郊的北大营院内,1943年7月29日转押到新战俘营,即现存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1944年10月14日,日军又在伪四平省郑家屯(令吉林省双辽市)设立了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
分所,用以关押盟军战俘中的将校级军官。1944年12月1日,又将关押在郑家屯的温赖特等高级将领转押到伪四平省西安县(今吉林省辽源市),设立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
战后,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与盟军战俘相关的历史文档,其中就有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名册。根据1945年1月的名册整理,日军在“奉天俘虏收容所”及其第一、第二分所共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盟国战俘2018人,校级以上军官523人,其中准将以上军衔76人。其中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第二分所,即郑家屯战俘营和西安战俘营,先后关押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俘虏的绝大多数盟军高级将领。这其中就包括美国陆军的乔纳森·温赖特中将、爱德华·金少将和乔治·摩尔少将;英国陆军的阿瑟·帕西瓦尔中将;荷兰的普鲁顿中将;香港总督杨慕琦、英属海峡殖民地总督汤姆斯、荷属东印度总督斯塔夏沃尔等盟军高级将领和殖民政府首脑。
1942年11月11日,盟军战俘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抵达沈阳。
短暂的休息后,就投入到各种繁重的劳动中。战俘的劳役大致分为三种:一是直属劳役,二是派遣劳役,三是营区劳役。
直属劳役:战俘最早投入工作的场所就是直属劳役区一一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该社原址为奉天市大东区珠林街二段(令沈阳市大东区滂江街28号),是日本占领沈阳后兴建的重型工厂之一。“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内设有专门的“俘虏劳务科”管理战俘劳役问题。
派遣劳役:日军除了安排战俘每日到“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劳役,1944年又先后设立了三个派遣所。由于三个派遣所距离沈阳盟军战俘营大约有5到10英里的距离,而且这些工厂又不归奉天战俘营管辖,因此被派到派遣所工作的战俘都吃住在派遣所,只有在去医院治疗或关禁闭的时候才能回战俘营。
营区劳役:一方面由于战俘营中日本看守人数不多,一些公共事务就需要战俘自己完成,另一方面一部分战俘军官不从事工厂劳役,这就使得一些战俘留在战俘营中从事一些例如厨房、勤杂、值班、清扫、理发、养殖等日常工作,有时还要
从事土建、
搬运等临时工作。
盟军战俘自东南亚战场上被俘后,无论在战俘转移行军的路上,还是在战俘营中,都遭受着日军各种各样的折磨,战俘们吃不饱、穿不暖,缺医少药,生存条件恶劣。在抵达釜山之前,就相继有战俘因为痢疾、疟疾、脚气、肺炎等疾病死去。从1942年11月11日第一批美军战俘到达沈阳,至1945年9月11日战俘营解放,共有248名盟军战俘死在这里。
P8-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