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空对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隔空对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8.2 5.9折 99 全新

库存3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俄)根纳季·艾基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64109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9元

货号31966270

上书时间2024-03-0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根纳季·艾基(ГеннадийАйги,1934—2006),俄罗斯诗人、翻译家。初用楚瓦什语写作,与帕斯捷尔纳克成为忘年交后,受其影响改用俄语写作。曾获安德烈·别雷诗歌奖、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诗歌奖等,1994年获封楚瓦什“人民诗人”,1998年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生前多次进入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名单。著有《旷野—孪生子》等。
译者:骆家,生于20世纪60年代,诗人、翻译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和文学翻译。出版有诗集《驿》《青皮林》等,译著塔比泽诗选《奥尔皮里的秋天》、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集《初恋》《春潮》、根纳季·艾基诗集《旷野—孪生子》,主编《新九叶集》(与金重)、《新九叶·译诗集》(与姜山)。居深圳。

目录

我们有过自己不成文的“宣言” 

II
吟诵之诗
友谊诗篇
无题
关于诗《无题》的诵读
五个套娃
诗——戏剧
古老大地
又:过了一年
步行——辞别
莫扎特:《撤销原判 I 》
回家:雪松
还有:给花楸果腾个地方
失眠时的两则笔记
长久:白桦树
祭司和土豆
带树林的风景
饥饿——1947
水粉画

III
梦–与–诗歌

IV
庙宇的出现
旷野–结局
旷野和安娜——II
宁静:向日葵火焰
雪:我看见——为你们
元音的宁静
十二月发生的事
没有老鼠
林中空地的洋甘菊之岛
比思想更纯洁
诗–题目: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收割后的田野
存在
草夹竹桃―“一切”之后
白桦树之巅―童年起和直到现在
你与我在一起的第一个海
庆祝会–卡尔瓦里亚
为了呼吸
风中的小纸片
走出沟壑
再一次:白桦–树冠上的风
晚餐:郊外的房子

V
诗页——飘向节日的风中
关于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
奇迹的寻常

VI
十首诗

VII
锦旗猎猎
“在书–生活之旷野上”
诗歌札记
颂歌:卡夫卡之光
我不但失去一位像他这样伟大的诗人,更失去一位朋友和导师……
为弗谢沃洛德·涅克拉索夫的诗歌而作
致英语读者
碎语―致当今的“成了”
获颁马其顿国际“金冠”奖时的发言
颂歌:雅各布的微笑
关于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
朋友之诗——如今——他不在了

VIII
隔空对谈

IX
雕塑之幻象
故乡——分度盘
石头上的葡萄树
诀别兄弟
致敬大师——几个片段
选自“柏林发光的题铭”
致慕尼黑,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大奖委员会
许久:周围–静悄悄–又–沙沙响
在维克斯顿的人物形象之间
幻象:画布
评友人之书
选自《确定之书》
关于“诗的客体”

X
格奥尔吉·奥博尔杜耶夫地下诗歌之命运
与沙拉莫夫度过的一晚
俄罗斯诗歌先锋派
未公开出版文选之四诗人
是的,就是克鲁乔内赫,或名人中最无名的那一位

XI
十一月花园―给马列维奇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
冬日狂饮
K. 在伏尔塔瓦的童年
致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夫画的一幅肖像画
关于博日达尔
画中间的尼·哈
面容–风
度:稳定度
“燕子”:捆扎方式
朝霞:盛开的野蔷薇
黑色一小时:拜谒K.之墓
旷野:隆冬时节
诗人
今夏的玫瑰花
录音(带着“经常被叫的外号”)——与“处里”来人谈话之后
舞台:人若–花开
形象——节日逢时
还有:最后的囚室
读诺尔维德
关于此
昔日的和乌托邦的(与克鲁乔内赫有关……):1913―1980
对事件保持沉默

XII
诗歌–如同–沉默

XIII
和仙女在一起的夏天
残笛何鸣
与普兰特在一起的夏天

XIV
诗人的使命
先锋派之现实主义
大地与天空——非意识形态
为隔空对谈而作

作者注释

内容摘要
诗歌是什么?——是唯一让我感觉自由的生活领域。
如何写诗?——我经常在似睡非睡中写诗。
什么是读者?——读者,这是一个孤独不亚于诗人的人。他打开一本诗集,仿佛正向你走来,要跟你诉说无人倾听过的他的苦难……人需要诗歌吗?——你有没有五到七个读者呢?有,——意味着:那就够了,不必讨论上述问题。
本书为俄罗斯诗人艾基的综合文集,收录了其诗歌、散文、访谈和评论文章等。其诗歌不受节拍或韵律的约束,通过原始的激情和非常朴素的欲望传递对于故乡不一样空间的感受。其文章包含有关帕斯捷尔纳克、马雅可夫斯基、克鲁乔内赫、马列维奇、卡夫卡、策兰、勒内·夏尔等众多文学艺术名家的往事回忆或阅读体验。读者可以通过本书获得对艾基丰富创作的全景式了解,窥见20世纪俄罗斯文艺创作生态及先锋派发展历程。

主编推荐
"1.艾基——他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忘年交,见证了《日瓦戈医生》的诞生;他是马雅可夫斯基博物馆的员工,而这份工作是作曲家沃尔孔斯基请钢琴家里赫特的妻子为他介绍的;他有着一众20世纪莫斯科地下文学艺术圈的好友,他们分享最后一块面包、最后一件衣服,还有头顶的天空……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也是他的回忆录。
2.他的诗歌风靡欧洲,却只为他带来了两本书的稿费;他出身楚瓦什,是俄语文学中的“外人”,却将投身俄语诗歌的怀抱看作“命运的支配力使然”,认为“在俄罗斯诗歌面前,我背负着个体的、不涉及其他人的责任,但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它无可撤销”。
3.在这本书中,有对诗歌故人的拳拳热忱,也有大胆有趣的实验,比如,你可以看到只有一个字的诗、只有诗题的诗,专门留给你夹入散步时捡到的树叶的位置。"

精彩内容
诗人的使命(节选)“我崇拜之人的步伐”嘉·戈:根纳季·尼古拉耶维奇,可不可以请您谈谈,您是怎样与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相识的?
根·艾:您对我们相识这件事情感兴趣吗? 嘉·戈:是的。您看,一个人在文学院上学,是师从斯韦特洛夫老师的众多学生当中的一个,突然间——帕斯捷尔纳克从哪里出现的呢? 根·艾:那个时期,我对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已非常熟悉,无比喜欢。米哈伊尔·阿尔卡季耶维奇了解这件事,——且深藏不露地——多少有点儿嫉妒。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斯韦特洛夫盛赞其精湛技艺,正如他自己的承认那样,却不能够理解。而在我这里,他对我的态度无可挑剔,甚至为我是他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他感到——作为一个非凡的睿智之人!——在我这里有某种不一样的东西:关于诗歌的起源、关于前景、关于发展方向……嘉·戈:发现了一只小布谷鸟……根·艾:是的,如果这么说合适的话。当时,我们这些大学生都住在别列捷尔金诺。我当然很清楚,那个时候,帕斯捷尔纳克就在附近散步、居住,而他的诗歌,可以这样说,与我如影随形。但是——我并未因此激动不已,因为这几乎是不现实的。我将他视为普希金一样的诗人,或者,那个时期我特别喜欢的另一位诗人勃洛克。于我而言,他们就是古典文学,而其中我最看重的就是——古典诗歌。于是,那时候同学们说过,散步时邂逅了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那感觉太奇怪了,就像邂逅了莱蒙托夫一样。但这些都没有促使我跑过去和要去一睹为快……这时,我的一首地下长诗《卵巢》出了一个很复杂的状况,这首诗因为斯韦特洛夫的无心介入(我给他看过逐行译注的楚瓦什读本)在文学院引起了某种争论,最后落到了《青年近卫军》杂志编辑部(那个时期在那里工作的人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都是热爱诗歌的一些人,——譬如维诺库罗夫)。他们非常想发表这首长诗,但是因为它是用楚瓦什语写的,必须要找一位翻译。大家跑去找马丁诺夫(他给我留下了非常独特的印象)——他拒绝了;我译不了这个——他说。斯韦特洛夫也说:我翻译不了。突然——很怪、很荒诞的事情发生了:要不要找(维诺库罗夫提议的)帕斯捷尔纳克试试?我大惊失色,但对这一提议,大家的态度非常严肃,经过一番讨论,想出了将长诗的逐行译注的读本通过奥·弗·伊温斯卡娅的女儿——与我同窗学习过的伊琳娜·叶梅利亚诺娃转交给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的方法。这件事就这样成了。不久,我从她那里得知,帕斯捷尔纳克读了《卵巢》这首诗之后,非常兴奋,想要见我。然而——我困惑不解,对此没有丝毫准备,想要推诿不见。过了一段时间,前面那个伊琳娜带来一份完整版《日瓦戈医生》书稿,让我读完——翌日清晨之前。我和朋友花一整个晚上读完,其中有几页我甚至抄了下来。这是心灵的转折——理解整个世界只耗费了一个夜晚……清晨,我们把手稿交还给了伊琳娜,但是,激动又震惊的我俩没去上课就返回了别列捷尔金诺。来不及在宿舍歇一歇,我们径直往帕斯捷尔纳克的别墅方向走去,根本就没好好想明白,我们为何要去那里以及到底想要干什么。当我们已经拐到有一个电话亭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他突然朝我们俩迎面走来。不可能不认识他的,我们只互致了问候,就要各顾各分开,可我们俩——包括他自己也是——不知所措,几乎愣住了。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打破了尴尬,问道:“你们是大学生吧?你们要去哪里?我往这边走……”我们说:“我们也是。”嘉·戈:谁还会拒绝跟帕斯捷尔纳克同行……根·艾:他沉默不语,我们也——一句话没说……他问了我们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冷不防我们中有个人脱口说出:“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我们读完了您的长篇小说!”他颇为吃惊——从哪里弄到的?我解释说是通过伊琳娜,还说我们跟她是好朋友。他马上接着问——小说怎么样?我们断断续续开始跟他说起各自的震撼与兴奋。我谈得高兴起来,谈到了有关长篇小说的“双重”结构。总而言之,直到我们告别——可能我们说了太多的话,我们就围着他的别墅绕圈走。翌日,伊琳娜在文学院朝我走过来。怎么回事?原来,鲍·列告诉她遇到了两位大学生,其中一个名叫根纳,是不是就是那个艾基?伊琳娜确认就是。“关于长篇小说,他说得很好,我想要明天见见他。”第二天,我自然去了帕斯捷尔纳克家里。我的室友等了我一晚上,我回得很晚,后半夜,而且——浑身湿透了……我的朋友很吃惊:你这是干什么了,路上你哭了吗?是哭过,我说,最主要的是——鲍·列不知亲吻了我多少回,亲得我整个脸都湿漉漉……就这样开始了。自那以后,我每周都去见他一次,有时是两次,他都让伊琳娜提前通知我,因为他非常严格地遵循作息时间,——我每次都应邀前去。我们的会面多得数不清……嘉·戈:您的长诗最终结局如何? 根·艾:他读完非常严肃地对我说,当然,他还没着手翻译,因为他手里的工作非常多……我陷入了窘境,说,连想我都没敢想过。他安慰我,让我别难为情——您并未强求于我,不过因为我现在太忙了。至于那首长诗要说的是,其中有一半我非常喜欢,另一半很不喜欢。而最奇妙的是,这已足够,我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马雅可夫斯基主义的”遗留物、尼采的某些观点,还有与马雅可夫斯基撇不开的生理解剖学意象。这一切后来我都剔除了……还有一次他跟我说——也很简短——您写的东西都不错,都很好,好东西也分各种等级,而您一旦自己明白有了好的东西,就全都保留。而只有当您为了最好的而舍弃一些好东西的时候,才是成为真正大师的时候。您会走到这一步的。于我而言,这一见解不亚于一个流派学说。偶尔,他说得很多,还会激动起来——不,不是说出那种心里头为之一振的话语,而是他沉浸在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之中……而有时候却又格外简练和精准。
嘉·戈:根纳季·尼古拉耶维奇,下一个问题有点忧伤……不管它想起来多么沉痛和可怕,但是——请您讲一下,后来又出了什么事。因为众所周知,与一位伟大诗人的会晤,让您付出了非常宝贵的东西作为代价……根·艾:自己生活当中的一些日子我很容易记错,但是我与他的初次会晤——就发生在1956年5月,长篇小说刚刚写完。之后的1957年——于他而言是很好的、非常平安的一个年头。接着是麻烦混乱的1958年、1959年……帕斯捷尔纳克对于我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一句诗说就是:“噢,我哪里跑得过我的上帝的脚步”——我对他的感觉也是如此,并且不单只是我一个——纳齐姆·希克梅特这样说他:他是欧洲最伟大的当代诗人,世界诗歌的经典诗人!而我在那个年代就已明白了这一点。
他浑身散发着……光彩,快七十岁的人走起路来像一位少年,颇为别致。我直到如今还会梦见他……对一个人的这种热爱,我的一生中再不曾有过。我想过,所有人都应该喜欢他——突然才发现,人们多么痛恨他。与此同时,我也才发现,他是一个犹太人;即便是在人们充满仇恨的那些岁月里——我也从未想过他属于哪个民族。他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诗人。
当我看到此种仇恨在大学生中间出现的时候,当乌合之众……组织去别列捷尔金诺的抗议活动,就差要将他家窗户玻璃砸烂的时候,当我目睹这些示威游行,听到“滚出我们的国家!”“卖国贼!”等等怒吼的时候,——这些真是难以想象,这是少年时代的终结,是一切信仰的终结、所有一切的终结! 1958年里,我时常与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见面,他的境遇非常可怕……而在此之前,相对还算好一点的时期,他在见面时会跟我说:你知道吗,我收到了勒内·夏尔的来信,您知道这位诗人吗?还有,加缪每周都给我写来令人称奇的信函——您听说过加缪吧?我回答他,听说过加缪的名字,但尚未读过他的作品……“嗯,我也未读过,”鲍·列接过话头,“但我觉得他是一位与我心灵相通的兄弟。”这些书信往来让他非常舒心,精神受到鼓舞,身心得到放松——当这一切还未开始的时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