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左传(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 春秋左传(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秋左传(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6.97 6.0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左丘明 著;史靖妍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0782481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30063127

上书时间2024-02-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本书是“百部国学传世经典”之一,节选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重要年份的经、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等几部分。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目录
隐公(元年~十一年)
 元年经
 元年传
 三年经
 三年传
 四年经
 四年传
 十一年经
 十一年传
桓公(元年~十八年)
 五年经
 五年传
 十六年经
 十六年传
 十八年经
 十八年传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八年经
 八年传
 十年经
 十年传
 二十二年经
 二十二年传
 二十八年经
 二十八年传
 三十二年经
 三十二年传
闵公(元年~二年)
 元年经
 元年传
 二年经
 二年传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二年经
 二年传
 四年经
 四年传
 五年经
 五年传
 九年经
 九年传
 十年经
 十年传
 十四年经
 十四年传
 二十三年经
 二十三年传
 二十六年经
 二十六年传
 二十七年经

内容摘要
 《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春秋左传(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是“百部国学传世经典”之一,节选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
哀公二十七年间重要年份的经、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等几部分。

主编推荐

《春秋左传》是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中的璀璨之作,不仅是编年体史书的鼻祖,也是一部文史并美的优秀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译文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既听庄公的命令,又听自己的命令。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这种两面听命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办?您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产生其他想法。”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取其祸。”太叔又收取原来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并扩大到廪延地方。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势力一大,将会争得民心。”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却会崩溃。”太叔整治城郭,储备粮草,补充武器装备,充实步兵车兵,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姜氏则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庄公听说太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了。”就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城。京城的人反叛太叔,太叔逃到鄢地。庄公又赶到鄢地进攻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逃到共地。
原文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真姜氏于城颍①,而誓之曰:“不及黄泉②,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③,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④。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⑤,请以遗⑥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⑦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⑧地及泉,隧⑨而相见,其谁日不然?”公从之。公人而赋⑩:“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11!”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12!”遂为母子如初。
①城颍:就是颍城。
②黄泉: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坟墓。
③颍考叔:郑国大夫。颍谷:地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封人:管理地方的官员。
④舍肉:把肉放在一边不吃。
⑤羹:带汁的肉羹。
⑥遗:送。
⑦繄:语气助词,无实义。
⑧阙:同“掘”,挖掘。
⑨隧:用作动词,挖隧道。
⑩赋:指作诗。
11融融:快乐高兴的样子。
12泄泄:快乐欢畅的样子。
译文《春秋》说:“郑伯克段于鄢。”太叔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说“弟”字;兄弟相争,好像两个国君打仗一样,所以用“克”字;把庄公称为“郑伯”是讥刺他没有尽教诲之责;《春秋》这样记载就表明了庄公的本意。不说出奔,是因为史官下笔有困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