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璞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宗璞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5.5 7.7折 33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宗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0209

出版时间2007-03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3元

货号3602299

上书时间2024-02-1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宗璞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大型丛书之一,作为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宗璞除了在小说领域的贡献之外,散文写作也硕果累累,尤其是关于亲情的部分,文笔细腻,感人至深;关于燕园的回忆、日常生活的感悟、旅行途中的闻见等等也是宗璞散文创作的重要内容,也都是有感而发,饶有韵致。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锺璞,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一九二八年七月生于北京,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报刊编辑。一九八一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一九八八年退休。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红豆》、《鲁鲁》、《我是谁》、《三生石》、《四季流光》等,长篇小说有《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散文《西湖漫笔》、《废墟的召唤》、《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及童话、短诗和译作多种。

目录
柳信
哭小弟
九十华诞会
心的嘱托
三松堂断忆
三松堂岁暮二三事
花朝节的纪念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的“迹”和“所以迹”
    ——为冯友兰先生一百一十年冥寿作
怎得长相依聚
    ——蔡仲德三周年祭
水仙辞
霞落燕园
人老燕园
在曹禺墓前
西湖漫笔
废墟的召唤
爬山
澳大利亚的红心
奔落的雪原
    ——北美观瀑记
三峡散记
岭头山人家
三访鳌滩
“热海”游记
孟庄小记
养马岛日出
三千里地九霄云
萤火
我爱燕园
燕园石寻
燕园碑寻
燕园树寻
燕园墓寻
燕园桥寻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紫藤萝瀑布
丁香结
秋韵
好一朵木槿花
报秋
送春
松侣
二十四番花信
恨书
卖书
乐书
一封旧信
彩虹曲社
风庐乐忆.
药杯里的莫扎特
酒和方便面
风庐茶事
从“粥疗”说起
星期三的晚餐
猫冢
小东城角的井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
祈祷和平
下放追记
从近视眼到远视眼
告别阅读
扔掉名字
没有名字的墓碑
    ——关于济慈
他的心在荒原
    ——关于托马斯·哈代
写故事人的故事
    ——访勃朗特姊妹故居
看不见的光
    ——弥尔顿故居及其他
行走的人
    ——关于《关于罗丹——日记择抄》
有感于鲜花重放
《铁箫人语》题记
《幽梦影》情结
痛读《思痛录》
耳读《朱自清日记》
耳读《苏东坡传》
《晚年随笔》序

内容摘要
 由宗璞著的《宗璞散文(中华散文珍藏版)》收录了《九十华诞会》《三松堂岁暮二三事》《花朝节的纪念》《人老燕园》《三峡散记》《彩虹曲社》《星
期三的晚餐》等散文作品。

精彩内容
 柳信今年的春,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来覆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问已绿了起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还有这棵杨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曾在中学作文里写过这样几句:嫩绿的春天又来了看那陌头的杨柳色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不是么?
那年轻的眼睛般的鲜亮呵——老师在这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
于是许多年来,便想写一篇《杨柳辩》,因为历来并不认为杨柳是该圈点的,总是以松柏喻坚贞,以蒲柳比轻贱。现在呢,“辩”的锐气已消,尚幸并未全然麻木,还能感觉到那柳枝透露的春消息。
抗战期间在南方,为躲避空袭,我们住在郊外一
个庙里。这庙坐落在村庄附近的小山顶上,山上蓊蓊郁郁,长满了各样的树木。一条歪斜的、可容下一辆马车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路边满是木香花,春来结成两道霜雪覆盖的花墙。花墙上飘着垂柳,绿白相映,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柳丝拂动,花儿也随着有节奏地摇头。
庙的右侧,有一个小山坡,草很深,杂生着野花,最多的是野杜鹃,在绿色的底子上形成红白的花纹。坡下有一条深沟,沟上横生着一株柳树,据说是雷击倒的。虽是倒着,还是每年发芽。靠山坡的一头有一个斜生的枝权,总是长满长长的柳丝,一年有大半年绿荫荫的,好像一把撑开的绿伞。我和弟弟经常在这柳桥上跑来跑去,采野花,捉迷藏,不用树和灌木,只是草,已足够把我们藏起来了。
一个残冬,我家的小花猫死了。昆明的猫很娇贵,养大是不容易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死。它躺着,闭着眼,我和弟弟用猪肝拌了饭,放在它嘴边,它仍一动也不动。“它死了。”母亲说,“埋了吧。”我们呆呆地看着那显得格外瘦小的小猫,弟弟呜呜地哭了。我心里像堵上了什么,看了半天,还不离开。
“埋了吧。以后再买一只。”母亲安慰地说。
我作了一篇祭文,记得有“呜呼小花”一类的话,放在小猫身上。我们抬着盒子,来到山坡。我一眼
便看中那柳伞下的地方,虽然当时只有枯枝。我们掘了浅浅的坑,埋葬了小猫。冷风在树木间吹动,我们那时都穿着十分单薄,不足以御寒的。我拉着弟弟的手,呆呆地站着,好像再也提不起玩的兴致了。
忽然间,那晃动的枯枝上透出的一点青绿色,照亮了我们的眼睛,那枝头竟然有一点嫩芽了,多鲜多亮呵!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杨柳绿了,杨柳绿了,我轻轻地反复在心里念诵着。那时我的词汇里还没有“生命”这些字眼,但只觉得自己又有了精神,一切都又有了希望似的。
时光流去了近四十年,我已经历了好多次的死别,到一九七七年,连我的母亲也撒手别去了。我们家里,最不能想象的就是没有我们的母亲了。母亲病重时,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娘,这房子太空。”这房子里怎能没有母亲料理家务来去的身影,怎能没有母亲照顾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人的呵叱和提醒,那充满乡土风味的话音呢!然而母亲毕竟去了,抛下了年迈的父亲。母亲在病榻上用力抓住我的手时说过,她放心,因为她的儿女是好的。
我是尽量想做到让母亲放心的。我忙着料理许多事,甚至没有好好哭一场。
两个多月过去,时届深秋。园中衰草凄迷,落叶堆积。我从外面回来,走过藏在衰草落叶中的小径——这小径,我曾在深夜里走过多少次啊。请医生,灌氧气,到医院送汤送药,但终于抵挡不住人生大限的到来。我茫然地打量着这园子,这时,侄儿迎上来说,家里的大猫——狮子死了,是让人用鸟枪打死的,已经埋了。
这是母亲喜欢的猫,是一只雪白的狮子猫,眼睛是蓝的,在灯下闪着红光。这两个月,它天天坐在母亲房门外等,也没有等得见母亲出来。我没有问埋在哪里,无非是在这一派清冷荒凉之中罢了。我却格外清楚地知道,再没有母亲来安慰我了,再没有母亲许诺我要的一切了。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