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艺术
  • 西藏艺术
  • 西藏艺术
  • 西藏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藏艺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0.11 5.8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志群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ISBN9787508534923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3701639

上书时间2024-02-14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西藏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刘志群著的《西藏艺术》以八个章节对西藏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艺术歌舞、宗教乐舞、戏曲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等作了精当介绍。本书在特别的艺术语境下,以特有的笔触书写了青藏高原上艺术创造世界的中国故事,展示了西藏艺术形式的发展流变,为世人了解、洞察、探索青藏高原文化艺术开启了又一扇窗口,也触及了各个艺术门类及其代表作品所传递的文化遗产、民族记忆、艺术传承和保护,乃至传统与现代之间矛盾与融合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作者简介
刘志群,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历任西藏自治区藏剧编剧,西藏歌舞团编剧,西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合作改编大型传统藏戏《诺桑法王》,新编大型历史藏戏《唐东杰布》等10余部藏戏剧作。主编并合作撰写《中国戏曲志·西藏卷》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歌舞艺术
  第一节  民间传统歌舞
  第二节  现代专业歌舞
第二章  宗教乐舞
  第一节  宗教乐舞的发展
  第二节  宗教乐舞的种类
第三章  戏曲艺术
  第一节  藏族戏曲
  第二节  门巴族戏曲
第四章  书法艺术
  第一节  藏文书法的发展
  第二节  书法种类
第五章  绘画艺术
  第一节  壁画
  第二节  唐卡
  第三节  绘画流派
第六章  雕塑艺术
  第一节  金属雕塑
  第二节  彩绘泥塑
  第三节  石雕
  第四节  木雕
  第五节  陶塑
第七章  石刻艺术
  第一节  岩画
  第二节  摩崖石刻
  第三节  玛尼石刻
第八章  面具艺术
  第一节  面具的发展
  第二节  面具种类和特色

内容摘要
本套丛书从人文视角对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民俗进行精当展示,独到解读、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各分册在内容上较多吸收了相关领域新研究成果,注重讲故事,雅俗共赏。
西藏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西藏艺术》一书全面介绍西藏的雕塑艺术、绘画艺术、歌舞艺术、书法艺术以及民间工艺等,展现了西藏艺术齐全的门类、独特的地方和民族风情,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的珍贵价值。
TheTibetanartfeaturesstrongethnicstylesanddistinctethniccharacteristics.ThebooktitledTibetanArtsgivesacomprehensiveintroductiontothesculpture,painting,singinganddancing,calligraphyandfolkarts,showingalltypesofTibetanarts,uniquelocalandethniccustomsandtheiruniqueandrarevalueinthecultureoftheChinesenation.

精彩内容
一、民间传统歌舞发展脉络西藏音乐古籍记载的妙音仙女是音乐歌舞的女神。据说在远古时期,当微风吹拂南海时,海中发出了悦耳动听的乐音,大梵天谛听十年而不厌,如醉如痴。久而久之,各种各样的海之声音融为一体,并化成一尊音乐歌舞女神。
辛饶米沃执掌雍仲苯教时,在频繁举行的苯教祭礼以及庆典场面中,有人在跳卓(鼓)舞,有人在跳噶尔舞,有人在跳象雄苯教歌舞。
部落时代上丁二王之布德贡杰时期,随着雅砻河谷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的发展,产生了农民预祝丰收的节日“望果节”,每逢节日,农民们都痛饮醇香的青稞美酒,通宵达旦地尽情表演“果谐”等民间歌舞。
吐蕃时期的“阿卓”歌舞,在桑耶寺壁画上就有所反映。
随着社会的进步,庆祝活动中产生了“载谐”或“载鲁”等庆典歌舞,诸如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庆贺吞弥·桑布扎新创藏文等。
到了分裂割据时期,随着吐蕃王裔的迁入,一部分曾经在雅砻地区盛大典礼上演出的庆典歌舞“谐钦”开始在阿里一带盛行,与当地的民间歌舞相互融合,为本来就丰富多彩的阿里民间歌舞锦上添花。
拉达克王朝时期,“古格宣”歌舞以空行母化身少女且歌且舞朝拜托林寺为内容而进入历史舞台;而“亚巴亚玛”歌舞则是根据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并在阿里日土县一带流行。
萨迦五祖之后,出现了向各地摊派歌差、表演特定节目的现象.如“谐苏”(即迎接歌舞),就是专门迎接萨迦赤钦时表演的歌舞。在藏巴第斯桑结嘉措时期和噶丹颇章政府诞生后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供云噶尔歌舞发展起来。
16世纪时,僧人创作了“古尔鲁”道歌说唱艺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古尔鲁”道歌作品,与其说是“道歌”,不如说是“民歌”,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情歌”。。仓央嘉措以西藏中部地区广泛流
行的六字一行、四行为一首的通俗民歌诗体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尔鲁”作品,因其通俗易懂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不少的“古尔鲁”歌词被拉萨民间艺人谱写成“囊玛”歌曲,令人耳目一新、百唱不厌。
在西藏分治割据时期出现的“归布”琴,为本来没有伴奏的“果谐”歌舞增添了音乐伴奏,诞生了一
种别开生面的当地人称为“扎年夏布卓”(即六弦琴歌舞)的“堆谐”歌舞品种,并迅速在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定日、拉孜、萨迦一带流行。17世纪,这一歌舞品种又从上述高原地带流传到拉萨等地,发展演变成“拉萨堆谐”(“踢踏舞”)。
“囊玛”与“堆谐”相同,最初也是来自阿里三围一带的民间歌舞。“囊玛”传到拉萨后如同“堆谐”一样,在城市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囊玛”音乐变成既有慢板又有快板的舞蹈音乐,而且在所有慢板歌舞前都有一段固定程式的前奏音乐。18世纪,多仁·丹增班觉不仅开创了民族器乐合奏的先河,而且还创作了《给巴桑松》《松了米央》等“囊玛”新作。
拉萨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府后,不仅招来了一
批为宫廷表演歌舞的“噶尔巴”艺人,还吸引了许多民间艺人来此献艺谋生。通过这些艺人的传播,拉萨开始流行“堆谐”和“囊玛”歌舞。上世纪50年代,拉萨著名歌舞艺人阿乃与益西卓玛一个伴奏、一个歌舞,在社会上影响巨大。P13-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