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用无人机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民用无人机管理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0.74 7.7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航空学会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747031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1952305

上书时间2024-02-1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工信部原装备司副巡视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航空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通用飞机及无人机首席专家。
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无线电工程系。曾在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原航空部、航空航天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近三十年的政府机关工作经历。
长期从事民用飞机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制定,通用飞机、无人机管理政策法规研究制定。
工作期间,从事民用飞机科研和工程研制项目管理工作。提出并组织制定了民用飞机科研立项评估(设立观察员参与机制)办法。负责航空领域政府间国际合作事务,牵头主持中俄合作宽体客机项目和重型直升机项目政府间协议的磋商,主持中欧(工信部装备司与欧盟科研总署交通司)航空科技研究合作工作准则制定。促成多项双方政府对等出资支持开展的航空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项目。
持续参与国家空域管理法规与政策的研究制定。曾是国家空管委办公室牵头组织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法规起草专班主要成员,民航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规章起草组专家。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无人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1.1 无人机的定义与特点1
1.1.1 国际民航组织的定义1
1.1.2 国内对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定义2
1.1.3 无人机相关概念的理解3
1.1.4 航空模型的定义4
1.1.5 无人机的特点4
1.2 无人机的分类与分级5
1.2.1 国际标准中民用无人机的分类分级5
1.2.2 国家标准中无人机的分类分级6
1.2.3 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及系统类型划分7
1.3 无人机驾驶员的证照管理分类7
1.3.1 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的分类标准8
1.3.2 无人机执照与资质证书种类9
1.4 民用与军用无人机管理上的差异9
1.4.1 行业准入差异10
1.4.2 研发目标与特点差异10
1.4.3 产品投资与研发能力差异10
1.4.4 合格鉴定规则差异11
1.4.5 生产销售方式差异11
1.4.6 使用管理差异11
1.4.7 进出口规则差异11
第2章 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13
2.1 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特点13
2.1.1 产品发展特点13
2.1.2 产业发展特点14
2.2 民用无人机发展数据统计15
2.2.1 飞行器数据15
2.2.2 驾驶员数据15
2.2.3 飞行小时数据15
2.2.4 制造业数据16
2.2.5 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值及订单数据18
2.2.6 企业数据18
2.2.7 美国FAA公布的无人机数据19
2.3 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国际影响19
2.3.1 产品影响20
2.3.2 标准制定影响20
2.3.3 组织影响20
2.4 中国民用无人机的管理现状20
2.4.1 管理规则20
2.4.2 行业组织21
第 3 章 民用无人机管理体系22
3.1 无人机与有人机产业运行特点与差异22
3.1.1 运行范围和规则差异23
3.1.2 运行场景和产业成熟程度差异 23
3.1.3 基础设施和监管规则体系差异 23
3.1.4 管理范畴上的差异23
3.2 航空产品不同阶段的政策环境需求25
3.3 国家对行业管理的基本架构28
3.4 国家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的法律29
3.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29
3.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29
3.5 国家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的法规30
3.5.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30
3.5.2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30
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31
3.5.4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31
3.6 民用无人机管理的相关部门规章31
3.7 民用无人机管理的相关国家政策32
3.7.1 国务院发布的规划政策32
3.7.2 部委发布的鼓励政策33
3.7.3 部委发布的规划政策33
3.7.4 部委发布的其他政策34
第 4 章 民用无人机管理部门、职能及管理措施36
4.1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36
4.1.1 无人机生产制造管理36
4.1.2 无线电电子信息管理38
4.1.3 相关行业标准制定39
4.2 民用航空主管部门40
4.2.1 驾驶员管理40
4.2.2 实名登记41
4.2.3 适航审定41
4.2.4 运行管理42
4.2.5 空域管理43
4.2.6 试验基地建设45
4.2.7 发展线路图规划45
4.2.8 法规标准体系构建指南46
4.3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47
4.4 公安机关47
4.5 教育主管部门49
4.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0
4.7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51
4.7.1 设定植保无人机飞行标准51
4.7.2 制定农用无人机用户补贴政策51
4.7.3 加强植保无人机技术创新应用51
4.8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52
4.8.1 组织标准制定、发布52
4.8.2 认定、评定无人机检验鉴定机构53
4.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域管理部门53
4.9.1 现行规定53
4.9.2 改革探索54
第 5 章 民用无人机地方性法规政策与管理56
5.1 地方政府在无人机管理中的责任56
5.2 各省市地方政府颁布的无人机管理法律法规57
5.2.1 四川省58
5.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8
5.2.3 广东省58
5.2.4 浙江省58
5.2.5 海南省59
5.2.6 湖南省59
5.2.7 重庆市59
5.2.8 深圳市59
5.2.9 厦门市60
5.2.10 济南市60
5.3 地方政府的民用无人机产业规划政策60
5.3.1 广东省61
5.3.2 江西省61
5.3.3 云南省61
5.3.4 吉林省61
5.3.5 天津市62
5.3.6 上海市62
5.3.7 深圳市62
5.3.8 成都市62
5.4 地方政府发布的民用无人机产业鼓励政策63
5.4.1 湖北省63
5.4.2 安徽省63
5.4.3 成都市63
5.4.4 深圳市64
5.5 地方政府实施的民用无人机监管措施64
5.5.1 地方政府颁布的无人机管理实施办法64
5.5.2 地方政府构建的无人机综合监管实验平台65
第 6 章 无人机标准体系66
6.1 国际上主要民用无人机标准组织和标准制定情况66
6.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67
6.1.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8
6.1.3 国际电信联盟ITU69
6.1.4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69
6.1.5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70
6.1.6 英国标准协会BSI72
6.1.7 德国标准化学会DIN72
6.2 国内民用无人机标准总体情况73
6.2.1 标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73
6.2.2 国内主要民用无人机标准组织和标准制定情况75
6.2.3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77
6.2.4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年版)77
6.3 国内已经制定的民用无人机的标准情况78
6.3.1 国家标准78
6.3.2 行业标准80
6.3.3 地方标准82
6.3.4 团体标准83
第 7 章 非政府组织协同管理体系86
7.1 国际民用无人机主要组织和职能86
7.1.1 无人系统规则制定联合体(JARUS)86
7.1.2 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UASA)88
7.1.3 国际民航组织对于民用无人机制定的相关规则90
7.2 国内民用无人机的主要行业协会、联盟91
7.2.1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91
7.2.2 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92
7.2.3 全国各省成立无人机行业协会情况93
7.3 政府认可的无人机检测机构94
第 8 章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理解与适用97
8.1 管理部门97
8.2 新制度性设计与管理创新98
8.2.1 三个重要的新制度性设计98
8.2.2 三个管理创新99
8.3 管理范围和适用规定以及例外情况100
8.4 无人机管理的分类分级101
8.5 无人机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103
8.6 制造者要求104
8.6.1 民用无人机合格认定要求和更改性能后的管理办法104
8.6.2 识别码、激活码、安全警示要求等104
8.6.3 无人机设计生产应符合的运行管理要求105
8.7 使用者要求105
8.7.1 无人机使用者和登记要求105
8.7.2 操控员执照要求106
8.7.3 经营的运行合格证要求107
8.7.4 保险要求107
8.7.5 飞行活动申请及信息报送107
8.8 空域划设及飞行要求109
8.8.1 管制空域和适飞空域109
8.8.2 必须申请的飞行情况110
8.8.3 隔离与融合飞行要求110
8.8.4 飞行规范和避让规则110
8.8.5 应急处置及飞行安全管理111
8.8.6 禁止行为111
8.8.7 其他规定和要求111
第9章 无人机产业前景与产业发展趋势112
9.1 我国发展民用无人机的优势  112
9.1.1 政府出台无人机管理专项法规,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
产业发展112
9.1.2 具备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技术和无人机研发能力112
9.1.3 具备完善的航空产品配套体系,有自主适用的航空器及
系统设计技术113
9.1.4 完整的航空教学和人才培训体系,为无人机研发提供了
人才支撑113
9.1.5 市场需求大,有大量的领先使用场景积累和使用数据积累113
9.1.6 新型民营高技术企业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113
9.1.7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走向世界增加了机遇114
9.2 中国发展民用无人机的主要挑战114
9.2.1 民用无人机管理法规标准制定滞后于无人机技术和
产品发展114
9.2.2 低空空域使用及服务保障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114
9.2.3 用于民用无人机运行监管的新型组织体系有待建立115
9.2.4 大中型无人机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与支援能力有待提升115
9.2.5 民用无人机领域社会组织的能力和行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116
9.3 民用无人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116
9.3.1 消费级娱乐类116
9.3.2 工业级商用类117
9.3.3 载人级运营类117
9.3.4 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企业117
9.3.5 培训与保险118
9.3.6 行业协会118
9.3.7 技术应用和场景拓展118
9.3.8 国际化发展119
9.4 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建议119
9.4.1 有关《暂行条例》贯彻落实的建议119
9.4.2 关于管理组织体系创建的建议120
9.4.3 完善国家航空法规体系的建议121
9.4.4 其他建议122
附 件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125
第一章 总则125
第二章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及操控员管理126
第三章 空域和飞行活动管理128
第四章 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132
第五章 法律责任133
第六章 附则135
结语138

内容摘要
我国是民用无人机生产大国,在无人机领域的规模排在世界前列,且国家高度重视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民用无人机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架,而且仍在不断增长。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此条例的颁布对无人机的发展和管理都有重大的意义。
本书分别从无人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民用无人机管理体系,民用无人机管理部门、职能及管理措施,民用无人机地方性法规政策与管理,无人机标准体系,非政府组织协调管理体系,《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理解与适用,无人机产业前景与产业发展趋势九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民用无人机的管理体系。
本书通俗易懂,为无人机研发制造者,购买使用者,行业监管、培训、服务者了解国家的管理政策法规提供了支撑。本书可供相关从业人员交流学习,也可作为职业院校无人机专业的教材。

主编推荐
《中国民用无人机管理》一书是了解和学习我国民用无人机管理的推荐读物,对于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