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版)
  •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版)
  •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版)
  •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版)
  •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三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0.44 8.8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洪子诚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34843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951631

上书时间2024-02-1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材料与注释》《我的阅读史》《读作品记》《访谈与对话》《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等。

目录
目录
第三版序 
修订版序 
前 言 
上 编 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 
一 40年代的文学界 
二 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三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 
四 “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第二章 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
一 “遗产”的审定和重评 
二 刊物和文学团体 
三 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 
四 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五 “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第三章 矛盾和冲突 
一 频繁的批判运动 
二 左翼文学内部矛盾的延续 
三 对规范的质疑 
四 分歧的性质 
第四章 隐失的诗人和诗派 
一 诗歌道路的选择 
二 普遍的艺术困境 
三 穆旦等诗人的命运 
四 “七月派”诗人的遭遇 
第五章 诗歌体式和诗歌事件 
一 “写实”倾向和叙事诗潮流 
二 青年诗人的艺术道路 
三 50年代的诗歌事件 
四 当代的政治抒情诗 
第六章 小说的题材和形态 
一 “现代”小说家的当代境况 
二 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三 当代的小说样式 
四 类型单一化趋向 
第七章 农村题材小说 
一 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二 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三 赵树理的“评价史” 
四 柳青的《创业史》 
第八章 对历史的叙述 
一 革命历史小说 
二 “史诗性”的追求 
三 《红岩》的写作方式
四 革命的“另类”记忆 
五 《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第九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 
一 被压抑的小说 
二 寻求新的替代 
三 “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 
四 《三家巷》及其评价 
第十章 在主流之外 
一 “非主流文学” 
二 最初的“异端”
三 “百花文学” 
四 象征性的叙述 
五 位置的置换 
第十一章 散 文 
一 当代的散文概念 
二 散文的“复兴” 
三 主要散文作家 
四 杂文的命运 
五 回忆录和史传文学 
第十二章 话 剧 
一 话剧创作概况 
二 老舍的《茶馆》 
三 历史剧和历史剧讨论 
四 话剧的“高潮” 
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学” 
一 1958年的文艺运动 
二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 
三 文学的存在方式 
四 “文革文学”的特征 
第十四章 重新构造“经典” 
一 创造“样板”的实验 
二 “革命样板戏” 
三 小说“样板”的难题 
四 “经典”重构的宿命 
第十五章 分裂的文学世界 
一 公开的诗界 
二 小说创作情况
三 “地下”的文学创作 
四 “天安门诗歌” 
下 编 80—90年代的文学 
第十六章 文学“新时期”的想象 
一 “转折”与文学“新时期” 
二 体制的修复和重建 
三 文学规范制度的调整 
四 80年代的作家构成 
五 文学著译的出版  第十七章 80年代文学概况 
一 80年代文学过程 
二 “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资源 
三 文学历史的“重写” 
四 文学诸样式概况 
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 
一 “文革”后的诗歌变革 
二 “归来者”的诗 
三 诗歌流派的确认 
第十九章 新诗潮 
一 “朦胧诗”的发生 
二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三 新诗潮主要诗人(一) 
四 新诗潮主要诗人(二) 
第二十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 
一 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 
二 三部中篇小说 
三 “复出”作家的历史叙述 
四 “知青小说”的演变 
五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一) 
一 文学的“寻根” 
二 “寻根”与小说艺术形态 
三 风俗乡土小说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 
一 文学创新与“现代派文学” 
二 “先锋小说”的实验 
三 面向世俗的“新写实” 
四 几位小说家的创作 
第二十三章 女作家的小说 
一 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二 女作家的小说(一) 
三 女作家的小说(二) 
第二十四章 散 文 
一 八九十年代的散文 
二 老作家的散文
三 抒情、艺术散文 
四 学者的散文随笔 
第二十五章 90年代的文学状况
一 90年代的文学环境
二 文学界的分化 
三 文学的总体状况 
第二十六章 90年代的诗
一 90年代诗歌概况
二 诗歌事件与“活跃诗人”
三 几位诗人的创作 
第二十七章 90年代的小说
一 长篇小说的兴盛 
二 小说创作与文化事件
三 90年代的小说家
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2000)
初版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史》时间跨度1949—2000年,系统阐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分期和时期特征,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等重要问题,描述了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的状况,并评述了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品。上编一至十五章,通过对左翼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在文学资源、文学刊物、文学批评等方面的逐步变化,有说服力地展现了50—70年代文学“一体化”的趋势。下编十六至二十七章,呈现80年代起在政策变化、新的思想资源等因素影响下,文学体制和文学创作的新面貌。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性内容,包括翔实的注解和“中国当代文学年表(1949—2000)”。本书已输出英、日、俄、韩、吉尔吉斯、哈萨克、阿拉伯、越南、意大利、西班牙10种外文版版权(7种已出版),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力。本书初版于1999年,2007年出修订版,第三版对若干章节的文字表述有所调整,并核订全部征引文献。

主编推荐
在史观和研究方法上具有开创性价值的文学史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