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以咏志
  • 歌以咏志
  • 歌以咏志
  • 歌以咏志
  • 歌以咏志
  • 歌以咏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歌以咏志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1.8 4.3折 9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启功

出版社中国经济

ISBN978751367471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943763

上书时间2024-02-0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启功(1912—2005)书法家、书画鉴定家、文史学者。字元伯,一作元白。清雍正帝九世孙。幼年失怙,发愤自学。从贾羲民、吴镜汀、齐白石习书画,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号“诗书画三绝”,创“启功体”。曾任辅仁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职。有《启功全集》行世。
【编者简介】李强,字自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启功作品编辑室、启功全集编辑室主任,传记电影《启功》编剧之一。现为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创会秘书长、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著有《百年巨匠启功》等。\"

目录
\"辑一:古诗词六讲
初唐诗与盛唐诗
李白与杜甫
中晚唐诗
韩愈和白居易
明清诗选讲
  附:圆圆曲(吴伟业)
创造性的新诗——清代子弟书
  附:《忆真妃》全文

辑二:名诗词精读
饮马长城窟行
  附: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陈琳)
池塘春草,敕勒牛羊
也谈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诗
李后主《临江仙》词
坡词曲解
  附:水调歌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斜阳暮
  附:踏莎行(秦观)
文征明原名和他写的《落花诗》
郑板桥《一剪梅》词
《东海渔歌》书后
  附:折叠喝火令(顾太清)
高且园先生诗
婉约与豪放——《唐宋词选读百首》读后记

辑三:从读诗到作诗
汉语诗歌的构成和发展
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
律诗的条件
古体诗
从单字词到旧体诗的修辞
古诗词的作法

辑四:纸上有畸魂
祖父选的诗
  附:游金山寺(苏轼)
儿时的经历
那堪遗事
心畬先生和我
我的诗词创作
忆辅仁
纸上畸魂
此心终不负双星
迟到的春天

附录
启功书唐诗绝句\"

内容摘要
启功先生诗词讲记。介绍汉魏六朝诗、初唐诗、盛唐诗、中晚唐诗、明清诗、清代子弟书,鉴赏《诗经》《饮马长城窟行》《敕勒歌》《落花诗》《临江仙》《圆圆曲》《忆真妃》《东海渔歌》……一本书领悟古典诗词之美。

主编推荐
★大师启功“中国文化四讲”系列艺术精装版首度面世。★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为你讲述古典诗词和作诗方法。★读一读启功《自撰墓志铭》,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精选全球博物馆馆藏诗词书法原件、作家像、诗意图、少量典籍等高清插图,还原创作现场。★为文史知识、专业术语、生僻字词添加注释。★含670mm高清书画长折页: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长卷。★附启功亲笔书写唐诗绝句。★随书附赠专属藏书票。★使用纯质纸印刷,呈现细腻轻奢品质。

精彩内容
\"初唐诗与盛唐诗今天讲初唐和盛唐的诗歌,算是一个略论。
何以称唐诗、宋词、元曲?因为唐诗最突出。何以诗到唐便兴盛起来?这也很值得研究。
有人分唐诗为四段,初、盛、中、晚,其中只推崇盛唐而卑视初唐。
明人非盛唐诗不模拟,为什么?
我认为诗歌发展到唐代是壮盛时期。以诗歌广义的概念来说,元曲、宋词何尝不是诗?一篇好的散文,也等于诗。狭义而言,诗则专指五言、七言、歌行、乐府、古体……就这一范围而言,唐诗正处于壮盛的时期。为什么说唐诗处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壮盛时期?这需要和以前的诗歌状况作比较,才能作出结论。关于诗的见解都很好,他说“唐人之诗无论工不工,第取而读之,其色鲜妍,如旦晚脱笔研者。今人之诗虽工,然句句字字,拾人饤饾(dìngdòu,堆放在器皿中的蔬果,一般仅供陈设),才离笔研,似旧诗矣!夫唐人千岁而新,今人脱手而旧,岂非流自性灵与出自模拟者,所从来异乎?”(见江盈科《敝箧(qiè)集序》所引,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也有类似转引)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等专事模拟唐诗中所谓气势浩大者,便是假古董。我认为袁宏道之言,甚有道理。
汉魏六朝诗有成就,但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譬如一枝花,从孕苞到开放、凋谢,应有一个过程。我认为汉魏六朝诗是含苞欲放的花。有人说汉魏六朝的诗好得不得了,古雅得很,其实不对。我认为,《诗经》在诗歌史的长河中与唐诗相比,如童稚语,朴实天真,不是长歌咏叹。传说毛主席曾说《诗经》“没有诗味”。又说现在的梯形诗除非给我一百块光洋,否则我才不看。此说是否真实,且不管它。我个人是十分赞成这种看法的。现在有人仍用四言诗作挽诗,我感觉表达力太差,难以尽兴。“诗三百”是诗的源头,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语朴实,不俗。后人如再重复,便落入俗套。当然,《诗经》中也有比较成熟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类,便很有韵味,给人留有余地。
汉魏和西晋的诗比《诗经》大进了一步,能直接地吐露思想感情,这是好事,但未免失之太实。曹植的诗很好,与六朝、初唐诗已经很接近。其他如王粲、左思、陆机等,也大抵如此。左思的诗很像李白,但仔细一看,仅似是而非。如《咏史》诗云:“左眄澄江湘,右盻(xì)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后面两句诗如对联,诗歌中称作“合掌”,意思都一样。这不是左思不行,而是当时对诗的要求就是如此,无须打磨得太光。前所引的第一首是无根底之言,有些像李白的豪语,其实都算不上是好诗。但就那个时期而言,是好的作品,只是与唐诗相比,那就差远了。
汉魏间有无超出一般水平的好诗?以“超脱”论诗虽不贴切,但也不妨借用一下,即写诗要给人留下空隙。留有余地,这就叫“超脱”。反之则为拙劣,把一切都说尽了。一如图画,总得在图画之外留有余地,否则就变成纯图案了。曹操的四言诗已很成熟,诗意跳跃很大。他借用《诗经》,信手拈来,毫不拘束。正因为他的诗跳跃性大,其间留有空当,故很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曹操的诗是在汲取《诗经》和民歌的养料基础上而获得成功的。
诗不能如火车,老在一条轨道上跑,它必须有跳跃。南朝民歌《西洲曲》便富于跳跃性。我认为曹诗的成就比《诗经》要高。
不死不板,谓之超脱。汉魏六朝诗有这个成就,但还相当粗糙,琢磨得太少。陶渊明在诗中消胸臆愤懑,正如鲁迅所说,他并非浑身都是静穆,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陶渊明的诗表面平淡,其实有许多的愤懑和不平。如写辞官为其妹奔丧一诗,内容与奔丧完全无关,而且他根本就未去武昌奔丧。汉魏重名教,陶渊明表面奔丧,是敷衍名教;但诗中又实写其事,又足见其蔑视名教。“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此便是陶渊明诗歌的写照。他越是写得平淡,内容也就表现得越深。他在诗中不能不顺应当时畅谈玄理的风气,也说一点儿理,但更多的是避讳它。他在诗中抒写情感,但又留有余地,并不过分。后人将陶渊明和谢灵运并称,其实不妥。清人周济认为陶渊明应与杜甫相提并论,理由是他们都有什么说什么,敢于直抒胸臆。
大家如能将汉魏到唐的诗歌加以比较,则可以看出陶渊明诗歌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思想方面,在艺术上陶诗也是自有特色的。当然,陶渊明在艺术技巧、音韵和用字方面,不如唐人成熟,这也是符合诗歌艺术发展规律的。
王粲投奔刘表,至武汉,写《南登霸陵岸》一诗,其间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句,是夸张,但也实在。杜甫诗却不一样。他在成都盼望长安,诗意就很不一样,如《秋兴八首》曰:“夔(kuí)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诗意比王粲要有余地得多。宋人张舜民被贬到湖南,“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诗意又更进了一层。到辛稼轩“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更别有一番气象。同是望长安,几位诗人的处境、思想、感情乃至运用技巧不同,诗意便大不一样。比较起来,王粲的诗显得太实,毫无缝隙可言。
《诗经·硕人》云:“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其写美女的手法也并不高明。曹植《洛神赋》的“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丹唇外朗,皓齿内鲜”,虽写得稍好一些,但仍显得笨。
李商隐写冯贵妃:“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这是从侧面写美女,但人的容貌、神态、情感、作用都表现出来了。故前者只是如画,后者却如电影,既立体,又生动。六朝诗和唐人诗写离别都写泪,淋漓尽致,李白却不落俗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写法,就比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要高明得多。王勃的诗较前人已颇有更新,但仍撇不开一个“泪”字。晚唐诗人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情调虽较李白低沉,但情感已是很深。
可见唐人诗较之前人,已很成熟。只是汉魏六朝诗在唐仍有余波,此不可不察。
张文恭《佳人照镜》诗有“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的描写,貌似巧妙,写镜内外之人都在拭泪,但只能有临镜之人这“一处”会有哭声,其实手法极为拙劣、俗气。《孟子》有“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句,《红楼梦》用作谜语,谜底为“镜”,这就高明多了。张诗使我们想起一个民间搞笑的段子—瘸腿诗:“发配到辽阳,见舅如见娘。二人齐落泪,三行。”为什么是“三行”?因为其中有一人为独眼也。这与张诗“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有何区别?张文恭诗本想作得巧妙一些,灵活一些,不想弄巧成拙。
张九龄,唐前期诗人,后半生历唐明皇世,一般人认为他是盛唐时的诗人。但其诗中,不乏初唐货色。如《过王濬墓》诗云:“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此诗系“奉和圣制”)可见盛唐也有这种诗,甚为拙劣,是未能消化题材的产物。刘禹锡是中晚唐诗人,他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说的也是晋的统一,但要深沉丰富得多。张九龄和刘禹锡生活的时间相距不远,却有如此的差异。当然,刘禹锡诗也有拙劣的,张九龄诗也有佳作。
就诗这种艺术而言,在汉魏六朝时期未被完全消化,其间颇有硬块。但到了唐人手中,不仅被消化,还颇为流畅,有生意。尽管其中也有未完全消化者,但属余波。
初唐诗有哪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李商隐《漫成》说“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唯观对属能”,他认为初唐诗人只会对对联。这说明初唐诗虽然较汉魏六朝有所“消化”,但不如盛唐诗成熟。李商隐这两句仍属有联无篇。杜甫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盛唐人轻视初唐,杜甫却深知初唐人作诗的甘苦。他熟悉《文选》,自谓“熟精《文选》理”。自己读过“选体诗”,知道初唐人披荆斩棘的艰苦,也知道他们消化汉魏六朝人的功绩。初唐人确有自己的贡献,也有自己的特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