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七雄博弈
  • 战国:七雄博弈
  • 战国:七雄博弈
  • 战国:七雄博弈
  • 战国:七雄博弈
  • 战国:七雄博弈
  • 战国:七雄博弈
  • 战国:七雄博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国:七雄博弈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89 5.6折 60 全新

库存2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良 后浪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17865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30768769

上书时间2024-01-1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以史为骨,生动讲述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间波诡云谲的权术博弈。七国相争,战火难熄,雄才与奇士迭出,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以实力与智慧定输赢。
◎脉络清晰,条分缕析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精彩事迹。三家分晋如何分?诸国争雄谁可当先?秦魏相争,胜败的密码何在……理据分明、逻辑清楚,一部不可多得的简明战国史。
◎趣味横生,以通俗有趣的语言写人、写事、写大国,有人性、有格局、有情怀,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出一个惊心动魄的烽火乱世。

目录
第一章 魏国崛起
第二章 田氏代齐
第三章 艰难维持的霸权
第四章 席卷各国的变法浪潮
第五章 中原霸主争夺战
第六章 智慧的火花
第七章 合纵连横
第八章 大国较量
第九章 风云激荡
第十章 楚国的悲剧
第十一章 双雄并立
第十二章 激烈的生存竞争
第十三章 齐国陨落
第十四章 最后的屏障
第十五章 秦赵大决战
第十六章 英雄传奇
第十七章 英雄的黄昏
第十八章 四海归一
附录 春秋战国大事年表

内容摘要
全书内容起自三家分晋,终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起伏跌宕的命运,再现时代背景下吴起、商鞅、孟子、张仪等旷世之才的耀眼人生,带你领略一段惊心动魄的华夏历史。

精彩内容
第一章魏国崛起三分晋国  公元前453年,就在晋阳城即将被攻破的前夜,韩、魏两家突然反水,跟赵氏合力攻打智氏,晋阳的形势陡然逆转,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智氏一夜之间被灭族。
  这个转折来得太意外,国际国内一片哗然。
  最震惊的还是远在绛城的晋出公。直到这时,他才发现魏、赵、韩三家如同盘踞在晋国土地上的三只巨兽,正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分食这个已经无力反抗的国家。
  三家羽翼已成,晋君悔之晚矣。
  绝望中的晋出公试图发起最后一击,他向齐、鲁借兵去攻打三大家族,但哪里是三家的对手?很快便被他们打得大败。
  晋出公只得逃到齐国去躲避,第二年便病死在了那里。
  晋国国内,魏、赵、韩扶植晋哀公为傀儡君王,三家从此肆无忌惮地开始了瓜分晋国的浩大工程。
  晋国拥有天下最优质的国土资源,三家经过五十年的争吵与磨合,在赵襄子和魏文侯两任中军将的主持下,最终在保留三家原来所占土地的基础上,达成以下瓜分方案——  魏:河西郡、河东郡、上洛之地、东郡  赵:太原郡、代郡、邯郸郡  韩:三川郡、上党郡  其中有几个地块值得说明——  河西郡:东方各国中唯一一块黄河以西的地块。这是当年晋文公、晋襄公时代从秦国手上抢来的。从地理上来说,这是插入秦国本土的楔子,位置极端重要,也极端险恶。这个地方是魏国打压秦国的最前线,因此也成为秦魏两国拼死争夺的焦点。
  河东郡:晋国的核心地带,最繁华富庶的地方。绛城、曲沃都在这里,半死不活的晋国政府也在这里。魏国因为占有了这块土地,经济实力在三晋之中位列第一。
  太原郡:赵氏苦心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晋阳就在这里。但这里也挨着秦国,因此也需要跟秦国展开争夺。
  邯郸郡:赵国的另一块重要土地。地处太行山以东,靠近中原核心地带。这里可以直接威逼燕、齐,压制韩、魏,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绝对优质地块。
  上党郡:占据太行山南部,为天下之脊,晋国的制高点,占尽地利之便。
  三家分晋的结果—  魏:占有晋国最核心的地带,经济实力和人口都超过赵、韩,可以说继承了晋国大部分的资源。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河西郡是跟秦国争斗的前沿阵地,占据河西郡的魏国天生就是秦国的死对头;东郡又卡在中原最中央。这样一来,魏国要么四面出击,要么被众人围攻,没有别的选择。另外,魏国的土地被分为东、西两大块,无法整合到一起,这点严重分散了它的力量。
  赵:三晋中地缘形势最优越的一国。它既有太原郡这个稳固的大本营,又有邯郸郡这个争夺天下的桥头堡;既避开了中原纷争,又有北方大片土地可以开拓,真正是龙兴之地的架势。缺点则是必须承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并且早期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赵国在初期虽然默默无闻,但倚仗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终有一天它会崛起为一个大国。
  韩:三晋中实力最弱的国家。从一开始就被困在太行山南麓跟洛邑之间,周围强敌环伺,根本没有发展空间。唯一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向郑国突破。但郑国本身也是一个只能被围攻的国家,这样的地理形势决定了韩国只能追求自保,默默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直到被灭掉。
  总的来看,晋国的力量主要由魏国继承下来,战国争雄,首先得看魏国!
雄才大略魏文侯  三晋之中,魏国继承了晋国最精华的部分,本身底子就很厚。而魏文侯又是不可多得的有为之君,亲手将魏国带上了天下的至高峰。
  魏文侯的贤德举世皆知。
  人们都说,他的高尚人格涵盖方方面面,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礼贤下士。
  《吕氏春秋》里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这点。
  据说魏文侯有一次召集群臣宴饮,大家都喝得很尽兴,魏文侯自己也有些飘飘然了,就让在座的大臣们挨个评论:“孤王是个怎样的君王?”  大家一听,展现拍马屁功夫的机会来了,都争着大肆吹捧魏文侯:有说他“仁义”的,有说他“睿智”的……轮到任座的时候,他却很不屑地说:“我看大王也不怎么贤德,您打下中山国的土地,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怎么算得上是仁君呢?”  听到这话,魏文侯的脸马上拉下来了。任座这番话,不仅扫兴,而且直接挑明了魏文侯兄弟之间若隐若现的矛盾,相当辛辣。
  魏文侯一言不发,现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任座知道魏文侯没有公开撵人已经很给他留面子了,所以很知趣地退出去了。
  酒宴继续,下一个轮到翟璜,他也假装觍着脸拍马屁:“大王当然是贤德的君主呀。下臣听说,只有贤德之君,他的属下才会直言敢谏,刚刚任座说话那么直,正好说明大王的贤良。”  一番话顿时化解了尴尬,大家哈哈大笑,魏文侯也回嗔作喜,让人把任座叫回来,自己亲自下阶迎接,还奉他为上客,双方言归于好,重又欢乐地喝起酒来。
  从此魏文侯虚心纳谏的名声便广泛传播开来。
  魏文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待士人,温和谦厚,彬彬有礼,又听得进劝谏,知错就改,因此天下贤才都来归附。他看人的眼光又相当精准,总能挑出最合适的人才,并且不看门第出身、唯才是举。因此,魏国渐渐聚集了一批冠绝当世的奇才,如翟璜、李克、西门豹等等,形成了战国初期最豪华的一套政府班底。
  为了进一步笼络人才,魏文侯找来当时最有名的学者子夏,亲自拜他为师。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这时孔子的弟子们大多都已不在人世了,子夏作为当时的儒学泰斗,是孔门的代表人物。
  子夏在魏国讲学,开创了“西河学派”,天下的学者纷纷到这里来交流学术思想,魏国成为了周朝的文化中心。
  尽管对子夏极为尊敬,但魏文侯治理国家用的主要人才却不是来自儒家,而是来自法家。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悝(kuī)。
  李悝作为魏国文臣之首,对于魏文侯的各种决策有着重大影响。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魏国主持变法。
  李悝变法是一次全方位的革新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打压旧贵族,取消他们的世袭俸禄,按照才能选拔人才,由此笼络新兴的士大夫阶层;颁布《法经》,依“法”治国,《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法律典籍之一,对后世的法律制定有重大影响;废除井田制,鼓励老百姓开荒;大力发展农耕纺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行“平籴法”,丰年由国家平价收购农民的粮食,荒年再平价卖出;重新编排军队,把士兵按照特长划分为不同的兵种,并且建立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特种部队,称为“魏武卒”,一度威震天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