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家宝地质笔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家宝地质笔记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1.72 8.3折 8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家宝

出版社地质

ISBN9787116082106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3474895

上书时间2024-01-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部分  野外地质考察笔记
  引言梦里常回祁连山
  祁连山工作日记
  1970年日记选
  1974年日记选
  北山地质笔记
  穿心河
  正北山
  祁连山地质笔记
  九个青羊
  白石头沟
  乌兰大坂  
  双叉子河
  白水泉
  呼兰台沟西
  南九个青羊
  朱龙关河
  夹皮沟
  大海子
  干巴河脑
  大柳沟
  白河套
  五个山
第二部分  管理工作笔记
  引言情系地矿思随行
  管理工作日记
  1978—1979年日记选
  1980—1981年日记选
  1982—1983年日记选
  甘肃地质管理工作笔记
  对全省区划工作安排的总体设想
  设计审查汇报提纲
  验收区测一队五幅图
  关于M2、Q1的讨论
  研究水文工作任务调整
  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作法
  在经济调整期间地质科技发展的方针
  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
  一九八二年全省地矿工作重点安排
  地质实验及制印管理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局队会审设计节选
  设计质量评议的几条原则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设计审查总结会议上的发言提纲摘要
  关于分队岗位责任制的思考
  在地质报告审查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下队检查工作节选
  附甘肃地质工作调整形势和今后的方针——在甘肃省地矿局上半年地质工作检查总结会上的
  发言(1982年7月29日)
  地矿部管理工作笔记
  改革要遵循五条原则
  地质系统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研究“化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部财务大检查小组谈话
  讨论矿产资源法第12稿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端正指导思想
  关于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规律问题
  向体改委汇报提纲
  在讨论辽宁、湖南两省改革试点方案结束会上的发言
  研究深圳地质工作及沿海开放城市地质工作问题
  讨论《关于部分地质成果实行有偿转让的暂行规定》
  讨论《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纲要》
  附  在秦岭巴山地区地质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4年3月10日)用整党精神搞好设备大检查提纲(1984年7月15日)
第三部分  调研笔记
  引言踏遍群山觅真知
  东北地区调研笔记
  第一次地质工作体制改革调研
  附东北三省局体改调查报告(1982年9月)
  西北地区调研笔记
  地质科技进步问题调研
  附关于陕西地质科技进步问题的调研报告(1982年12月)
  新疆地质工作考察调研
  同新疆地矿局、西北石油局就“七五”规划交换意见提纲(1984年6月24日)
  赴苏联考察煤成气
  附  赴苏考察访问日记
第四部分  学习研究笔记
  引言积累知识为人民
  读书笔记
  文史学习笔记选
  地质力学学习笔记选
  《板块构造述评》学习笔记选
  地层表对比
  沉积变质铁矿特征学习札记
  海相火山岩及其铁矿床成因学习笔记选
  《变质作用研究的发展动向》等学习札记
  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料摘录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学习札记
  地质工作体制改革问题学习札记
  《未来二十年的世界经济》学习笔记
  研究笔记
  从祁连山超基性岩特征认识建造与改造的关系(1975年9月)
  附  学习研究部分文章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1974年)
  朱龙关式火山一沉积铁矿特征及其与古河西系的关系(1979年3月)
  地质工作要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习马克思关于再生产原理的体会(1982年5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事业——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1983年12月)
  关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1984年11月)

内容摘要
 《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最近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
本书收入温家宝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
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这是作者从现存45本、400多万字的笔记中摘选的。本书还收入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全书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记、调研笔记和学习研究笔记四个部分,真实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地质工作的变化和成就。本书所收笔记、回忆文章及照片均为首次公开发表。

精彩内容
 祁连山工作日记1970年日记选1970年5月18日昨天出发,夜宿张掖,今天到达祁连。
虽然已是初夏,但在翻越4300米的俄博大坂时还是非常冷的。我们又穿上了皮衣,戴上了皮帽。山区河流的巨厚冰雪才刚刚融化。
现在,同事们都在打扑克。我不愿在那上面多费时间。我想,只有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学习,才能弥补我资质的不足,才能不空耗生命,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1970年5月19日昨天下午六时,到达托勒牧场。在依山靠谷的盘山路上整整跑了一天。王师傅是个老练的司机,克服了许多困难,特别是过“老虎嘴”时,公路靠着冲天的陡壁,旁边是深深的山涧,只能走一辆车。每次过这儿,大家都捏着一把汗。
昨夜开始住自己的帐篷了。这里天气还很冷,早晚都有冰冻,前些天还下了场近半尺厚的大雪。夜间,我们盖上了鸭绒被,不觉得冷了。
今年使骆驼驮运。小朱带驮工从昌马翻山,用了九天到达这里。要是公路通车,一天就可以回到酒泉。
大家刚刚一起搭了个锅灶,又摘洗了青菜。在野外,一切都要自己动手。从采买到做饭、搭帐篷,都要大家一齐劳动。
1970年5月24日明天,普查组就要离开牧场,到朱龙关盆地,开
始野外工作了。搬到第一个基站,需要两天时间,走一百多公里的山路。
今天,我们打好柴,整理好物品,作好准备。
1970年5月27日5月25日、5月26日,搬家。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翻越了海拔4300米的二指哈拉大坂,来到了第一个基站——蛇眼沟,行程近120公里。
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前进。5月25日傍晚,到了二指哈拉大坂下,由于修公路,山沟堆满了碎石,骆驼队无法通过。在天黑前,我们抢修了道路。
当晚,支了帐篷,在地铺上度过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起身。在八点钟前,打好了驮子。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翻过了二指哈拉大坂。
在蛇眼沟安了基站。基站附近没水,在距基站一
里多的地方有两个积水坑。于是,我们就用肩挑水。
同时,在近处挖坑储水。基站附近没有柴烧,我们就在一个晚间,捡了200多斤牛粪,解决了烧柴问题。
翻过二指哈拉大坂,远处又出现一道和天相连的山峦,比二指哈拉山又高过一千公尺,这就是班赛尔山。远处望去,山上的白雪连着蓝天。在云雾中,常常分不出山和天。在两山之间,朱龙关河,横贯山问盆地。
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在一心为革命、为人民的战士面前,山越高,革命意志越坚。
我身在深山,但胸怀却像海一样的宽广。我把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无穷的力量,顽强地战斗。1970年5月28日今天,沿洪水坝河,向北踏勘。洪水坝河,水流
湍急。滔滔水声,百米仍旧听得很清楚。人们在河边说话,二三米内都听不清楚。
洪水坝河两岸是悬崖峭壁,河床切割很深。河面上,间或有冰雪覆盖,河水成了暗河。
今天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为了向北前进,有时要踏冰过河,有时要攀登悬崖峭壁。在攀峭壁时,向下一望,几十米陡峭的山壁,近于直立,下面是汹涌澎湃的河水。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总是毫无惧色,要是遇到神经衰弱的人,非吓昏了不可。
经过一天艰苦的行程,完成了踏勘任务。
近两天,由于劳累过度,特别是几次到一里外的地方挑水,肺部有些不适,痰显著增多、加浓,身体常感疲乏。我疑惑肺病又犯了。
我要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只要
一天不倒,一息尚存,就要为人民工作一天。
1970年7月12日今年是我从事野外工作的第二年。近两年的野外生活,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巍巍的祁连山,纵横千里。山顶覆盖着冰雪,经夏不融。举目望去,雪峰指向蓝天,十分壮丽。或者,白云环绕,青峰驾于白云之上;或者云雾濛濛,使你分不出山和天。湍急的山川河流,声势浩大,如万马奔腾。冰雪飞融,寒冽逼人。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心情从未平静过。纵横全国的大小河山,贮藏了丰富的矿藏。我要在祖国的土地上,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为人民造福。P21-2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