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创造着长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让学生创造着长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析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86 6.0折 49.8 全新

库存13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华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9132385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609312

上书时间2023-12-29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历史回眸:我国课程改革的时代追求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
  二、2001 年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三、2017 年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第二章  国际视野:21 世纪的理想课程
  一、未来教育观与课程理念
  二、核心素养观与课程目标
  三、理解性教学观与课程内容
  四、跨学科学习观与课程统整
  五、表现性评价观与课程评价
第三章  核心素养理念:指向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核心素养概念诞生的时代背景
  二、核心素养内涵的比较研究
  三、对核心素养内涵的再认识
  四、核心素养与 “双基” 的关系
  五、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儿童观
  六、核心素养与学习进阶
  七、素养本位课程创生
第四章  “新三维目标”: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一、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二、课程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关系
  三、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新三维目标”
第五章  大观念课程与教学:追求概念性理解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时代呼唤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
  三、学科大观念的内涵
  四、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
  五、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设计要求
第六章  学科实践教学: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实践
  二、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
  三、学科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跨学科学习:为理解而学, 为生活而学, 为学科而学
  一、跨学科学习的时代背景
  二、跨学科学习的内涵
  三、跨学科学习的类型
  四、跨学科学习的哲学基础
  五、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理念
  六、素养本位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第八章  项目学习:做中学, 用中学, 创中学
  一、项目学习的历史发展、 内涵与特征
  二、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项目学习的类型与课程定位
  四、素养本位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第九章  素养本位评价:让学生在表现素养中发展素养
  一、素养本位教育评价观
  二、像教练一样思考
  三、确立 “新三维目标”
  四、设计成功标准

内容摘要
 本书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科课程标准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清晰阐明了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等核心观念,大量科学、专业的课程创生与教学设计案例,有助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并实施课程方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精彩内容
 本书聚焦教育部于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及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核心理念。由于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延续与发展,因此本书所阐述的核心观点同样适用于普通高中阶段。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核心观
念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源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修订版的颁布时间是2011年。 过去20年尤其近10年是我国社会快速发展、 急剧变革的时期,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我国已阔步迈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参阅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创新驱动与全球交往。 以“专家思维”(expertthinking)和“复杂交往”(complexcommunication)为代表的高阶思维(high-orderthinking)能力日益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以“双基”(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已正式成为历史博物馆里的陈列展品。 为体现立德树人的总要求,迎接信息时代的新挑战,教育部继颁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后,适时推出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建构我国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
在我看来,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是:(1)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2)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3)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4)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5)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这些观念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共同绘就我国信息时代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的美好图景。
如果说2001年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为了每一
个学生的发展”,目的在于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渊薮中解放出来,捍卫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学习权利,那么,在我看来,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则是“让学生创造着长大,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在教育价值观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教育知识观变革:让一切学科知识都变成学生探究和使用的对象,让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知识的诞生和使用过程,让探究与创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创造着长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