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5.04 5.9折 59 全新

库存1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小Lin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0941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892686

上书时间2023-12-15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小Lin(Lindsay)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金融数学,取得硕士学位,曾就职于纽约摩根大通投行。
知名财经科普UP主。2022年B站百大UP主;2022年抖音年度高光时刻作者;2021年度知乎新知答主。今日头条、腾讯科技、36Kr、领英等10余个平台优质内容创作者。
小Lin用轻松幽默的风格和专业的视角分享商业财经内容,形式活泼风趣,表达深入浅出。活跃于B站、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知乎等平台,全网粉丝超过1000万,总播放量超过4亿次。

目录
序言 经济学是有温度的 
第一章 日本之殇·一  泡沫是怎样产生的
日本经济的复苏期(1946—1954)
日本经济的崛起期(1954—1972)
经济低迷期成功转型(1973—1985)
《广场协议》的始末(1985)
日本的经济泡沫 
日本经济大崩盘
第二章 日本之殇·二 失落的三十年
失落的三十年始末 
经济刺激政策为何未达预期 
日本的现状:迎来通胀 
第三章 日本之殇·三 暴跌与闪崩
日元汇率暴跌的来龙去脉 
日元汇率暴跌导致的后果
日本政府的两难处境 
外国资本做空日本国债 
第四章 韩国 祸福相依的韩国经济
独立初期,百废待兴
民主时期的韩国经济 
韩国飞速发展的后遗症 
第五章 印度 “神奇”的印度经济
从被殖民到独立,印度经济的复苏之路
全球“外包之王”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经济发展的底层问题 
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巨大的贫富差距
第六章 希腊 希腊债务危机
希腊经济的“奇迹” 
救命稻草—欧盟 
财务造假,混入欧元区 
初入欧元区,经济被盘活 
在次贷危机中“裸泳” 
“欧洲三马”的救助 
希腊民众的反抗 
希腊的现状:任重而道远
第七章 欧盟 欧盟的诞生与危机
欧盟及欧元区的形成
欧债危机始末 
第八章 英国 英国经济与“脱欧”始末
地理:英国到底由哪几部分组成 
历史:从辉煌到没落
英国“脱欧”始末
英国的现状:在动荡中前行
第九章 中东 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从天而降的石油(1860—1930)
“七姐妹”时代(1930—1970)
OPEC 时代(1970—1990)
混乱时代(1990 年至今)
第十章 俄罗斯 独一无二的俄罗斯经济
苏联时期的国民经济
寡头垄断时期
普京时代
2022年能源危机
第十一章 土耳其 特立独行的土耳其经济
土耳其的经济发展背景 
特立独行的土耳其总统 
后记 

内容摘要
为什么不论什么人,都应该了解一点经济金融学知识?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等国经济的崛起与衰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通胀、通缩、经济泡沫、利率这些书本中的概念到底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金融财经不无聊,冰冷的数据和规律背后,是充满温度的人间烟火。
本书主要聚焦于宏观经济,以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欧盟、希腊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脉络为主线,以各国的经济与金融事件为核心内容,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学现象及趋势总结出来,深入浅出地带你认清各种经济金融事件背后的底层逻辑。同时,本书也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利率、通货膨胀等常见的经济学概念以及它们与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输出与解读,帮助读者构建自己的底层金融思维能力和认知框架,在故事中得到启发,从热点事件中学会思考,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精彩内容
第一章 日本之殇·一 泡沫是怎样产生的导语日本,绝对可以称得上20世纪最奇妙的经济体之一:从一个二战的战败国迅速崛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却又吹出了全球近代史上最大的资产泡沫;泡沫破裂之后,持续了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始终不见起色。这究竟是日本经济制度的问题,还是日本央行的失误,又或是经济规律的必然?
本章从日本经济中重大事件的角度切入,还原日本经济为何如此特别。
日本经济的复苏期(1946—1954)二战之后日本本国大约有40%的工厂和基础设施被毁,国内的情绪非常低落。同时,战争的极度消耗使日本欠下了巨额债务,日本的GDP在这时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图1-1)。
美国于1945年到1952年接管日本,帮日本进行战后恢复,其中包括帮助日本制定宪法,进行土地法改革、劳动法改革、教育改革等等,以极快的速度帮助日本完成经济重组。改革完成后,美国于1952年撤军。
再有就是三年的朝鲜战争(1950—1953),美国产生的大量物资需求基本都落到了日本头上,这些需求真正帮日本摆脱了战后的内需不足。
可以说,是美国帮助日本从战后的一塌糊涂中迅速爬出泥潭。现在看来,这两个国家的关系还挺有趣的,前脚刚炸了珍珠港、扔了原子弹,后脚就各种合作互助。真是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日本经济的崛起期(1954—1972)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日本的经济体制基本重启,整体的人口素质非常高,物价水平又非常低,也就是说日本有一大批聪明的廉价劳动力,又赶上当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自然成了“世界工厂”。
日本先是大量出口农产品,接下来的10年是电子产品的天下:相机、电视机……一大批日本公司在此期间成长为巨头。日本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期:1954—1972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超过了10%,持续的高速增长让全世界经济学家吃惊到下巴都掉到了地上,还产生了“日本经济奇迹”这个专有名词。
我们不妨将日本和美国的GDP情况做个对比。美国从1881年以来的人均GDP绝对可以说是冠绝全球了,100多年几乎在持续上涨,只有1930年大萧条时期有个明显的低谷,但紧接着二战来了,人均GDP继续增长。
相比之下,日本人均GDP走势,可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猛,但如果放在对数坐标系下观察,两者的变化趋势会体现得更加清楚。可以看出来日本人均GDP趋势在二战之后有一个更大的低谷,只有不到3000美元,不到美国的1/5。可是之后的20年,日本经济奋起直追,也就是日本经济奇迹时期,1973年追到了美国的2/3,完成了神奇的举国大跃迁。
接下来,就要触碰到日本经济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了。
为什么日本经济如此特殊?为什么全球经济学家都要把日本经济单独拿出来讨论?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这20来年,包括之后的1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而后来又出现泡沫,最后壮烈崩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原因—财团体系。
日本的财团体系从1860年到二战之前,日本的经济基本上被一些特别大的家族控制着。它们控制着日本经济中的各大命脉产业。这些家族被称为“财阀”,日语叫“財閥”(Zaibatsu),大概意思就是经济上的一种垄断联盟。
当时日本有四大财阀:三菱财阀(Mitsubishi)、三井财阀(Mitsui)、住友财阀(Sumitomo)、安田财阀(Yasuda)。几大财阀富可敌国,强大到连日本政府需要钱都得找这几大财阀去商量,所以很多人认为20世纪日本挑起的多次战争都是这些财阀在背后推动的。
二战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把这些财阀全部拆分了,很多资产都收归国有。
可没想到,这种抱团意识在百年后已经深入日本经济的骨髓,将财阀解散,日本经济反而陷入迷茫。这些财阀被拆分后,其原来的成员像电影里的终结者一样,已经被分散到各处,但没过几年居然又开始自发聚拢,先是聚成一些小联盟,最终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回来了。对于这种根深蒂固的形式,美国十分无奈,但又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顺其自然。
新形成的这些集团不再叫财阀,而是叫财团(Keiretsu),主要有6个,它们将在未来半个世纪主导日本的经济:三菱财团、三井财团、芙蓉财团(Fuyo)、住友财团、第一劝银财团(DKBGroup)、三和财团(Sanwa)。
这些财团都是以若干家大银行为核心,横向控制电子、汽车、石油、食品等一系列产业链。在财团内部,公司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互相持股,领导层经常一起开会甚至聚会,包括高管在内,人员都是可以流动的,形成了一个小的商业生态链。
为什么以银行为核心呢?因为银行手握大量的资金,也就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如果哪个财团的流动资金吃紧,银行一笔低息贷款直接到账。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财团里三菱汽车卖不出去,在群里一吆喝:大家今年帮我们冲冲业绩,多买我们的车啊!销量一下就上去了。
当然实际上没有这么夸张,不过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财团的机制使内部形成合作关系,对于其中的公司有相当强的推动和扶持作用。
而财团包括两种类型:横向的跨领域类型,纵向的连接整条产业链的类型。大部分制造业巨头——丰田、东芝、尼桑都是原材料、生产、销售一条龙,从下游到上游,可能有多达上万家公司。这就是典型的裙带资本主义。
有人不免疑惑:这种形式的财团不是和俄罗斯的寡头经济差不多吗?美国不也有一大堆巨头吗?
日本这些财团之所以不同,在于它们不光是纵深统治一个领域,还横跨经济中的多个领域,一个财团囊括成千上万家公司,分布在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都是以银行为中心。
日本的财团或者财阀制度影响着日本的经济,在后文大家就可以看到。
现在回过头来看日本高速发展的时期,这种财团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它非常有利于提高效率、整合资源、降低无谓竞争,员工基本都是终身雇用,所以人员流动性很小。因此才有了图1-3那条惊人的曲线。
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日本经济有点意思了?这只是个开始,让我们慢慢深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