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书房等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在书房等你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7.42 4.8折 36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黄岳年

出版社古吴轩

ISBN9787554607091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595274

上书时间2023-11-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用阅读抵抗荒诞,也可以用阅读分享生活,书房并不仅仅是盛书的容器,而是充满了更多的温暖的故事。
黄岳年主编的《我在书房等你》不只是一本关于书房的书,也是关于书房记录的书,像是一个文朋诗友聚会的场所,在这里分享阅读体验、交流新旧书资讯,都在还原一个爱书人的最日常的生活。

目录
序言
辑一  名家书房
  我的书房
  不才从小有书房
  杂树生花
  我的近楼
  我的书房
  我的书房
  前花后菜中书舍
  “老虎尾巴”及其他
  所谓书房
辑二  最美书房
  杂乱无章秋缘斋
  “知也无涯”话书房
  沉静“九日斋”
  弱水轩记
  家有书房心自安
  “半俗斋”里的幸福生活
  书·墙
  我的“书窝”
  我想拥有一座“蒙古包书房”
  一枝斋语
辑三  书房小史
  也算书房罢
  唯求尽情适意
  书屋何名
  书柜成长史
  从书架到书房
  书房无故事
  飘来飘去的书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书房梦成记
  亟待整理
  我的书房
辑四  书斋散记
  我的“文园”
  再谈“拙书堂”
  我的“冰镜轩”
  “书枕斋”小记
  樱花居·南窗斋
  我的伪书房
  我的书房
  从临田斋到梦田书屋
  灯语斋:新安江畔一书房
  我的书房
  盈水轩记
  我的书斋
  我的书斋“半瓶庐”
  我的某某斋
辑五  书房漫步
  书房记
  书间的幽光
  书房的感想
  积树居絮语
  惭愧有书房
  梨花楼
  书房私语
辑六  书房他说
  金波的书房
  在姜德明先生的书房
  葛水平的书房
  书巢记
  交道口北头条有座书房
  介子平的书房
  文川书坊记
  成都的藏书楼,除了贲园,还有止一堂
后记

内容摘要
 黄岳年主编的《我在书房等你》选取了多位学者、文人撰写的关于书房的随笔散文,分为名家书房、
最美书房、书房小史、书斋散记、书房漫步、书房他说六个部分,把文化大家的书房作为独立的一章来开
篇,其后按内容分为书房的布置、书房的建立、书房里的故事,最后用评述他人书房这一章来收尾,表现当下文化名流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阅读体验和理念。

精彩内容
 我的书房陈子善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
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几乎毕生与文字打交道的教书匠希望拥有一间书房,哪怕只是斗室、陋室,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属于过分的奢求。因为书房是他与中外先哲今贤心神交会之处,是他的独立思想得以萌生的策源地,也是他的自由精神得以休憩的理想场所,所谓“坐拥书城,何假南面称王”是也。
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距离还非常之大。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开始在大学讲台上讨生活,直到去年,我一直没有一间独立的、像样的书房,个中原委,一言难尽。越来越多的新旧藏书不得不挪来搬去,长期一分为三:一在我自己的卧室兼书房的住所,二在我父母家,三在我工作过的华东师大图书馆(先在办公室里,后移到堆放杂物的小仓库里)。在外人看来,我这是自作自受,何必收藏那么多书呢,简直成了书灾,而在我自己却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而今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可以较为安心地与我喜爱的新文学初版本、毛边本、签名本等为伴了,也可以不受干扰地潜心研读我感兴趣的中外典籍了。
书房里又陈列着我研究过的周作人、郁达夫、台静农,还有我与之有过交往的沈从文、冰心、唐弢等文坛前辈的大小字幅。陈从周、黄永玉两位的画幅,与我书柜里所宝藏的他们的著作互相辉映。晨夕相对,更感亲切和温暖。
书房又不可以没有名称。古人为自己书斋所起的室名不是富于诗意就是讲究出典。我搜索枯肠,草拟
了几个,都不合适,最后干脆起名“梅川书舍”,这是大白话。我的新居就坐落在上海的梅川路上。又恳请董桥先生题写了室名,显得有点古色古香了。
记不清是否是知堂老人的话,书房是不能随便让人参观的,否则从你读那些书就可推断你有多少学问。我却不然。我的书房是兼作客厅的,无隐秘可言。
“谈笑有鸿儒”,能够和识与不识的文朋书友在书房里浓茶一杯,海阔天空,谈严肃的,也谈有趣的,正是我的期待。一位同事到过我的书房后对我说:“你的兴趣爱好,你的专业训练,你的学术背景,在这间书房里一目了然。”我想,这是好事。
愿普天下的爱书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书房。
不才从小有书房韩石山看到许多学者感慨没有书房,或是书房兼了客厅,不由得生出些许羞愧与欣慰:不才何其幸也,从少年时起,几乎老有一间自己的书房。
记得是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十五六岁吧,便将自己买的书,还有从家里翻出的书,放在后院的东房里,布置成书房的模样。书房就该有书柜,那时就知道这个。怎么办呢?找来两三个不大的旧式箱子,去掉盖子躺倒摞起来,权当是书柜了。这样因陋就简,原
以为是可羞愧的事,后来见到许多大人物的书房里,有楠木箱子装的“二十四史”,方知当年自己无师自通的这个办法,原来竟是最贵相的一种处置。只可惜我的箱子不是楠木的,装的也不是“二十四史”。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