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1.56 7.9折 6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兆光|责编:李静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7643

出版时间2011-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31863462

上书时间2023-11-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葛兆光,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1995,2006)、《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曾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1988)、第一届PrincetonGlobalScholar(2009)、第三届PajuBookAward(韩国,2014)、第26届“亚洲·太平洋”大奖(日本,2014)等。

目录
自序
绪说  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还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
  引言  “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一  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引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二  从亚洲出发思考:在亚洲中消融的“中国”
  三  某些台湾学者的立场:同心圆理论
  四  大汗之国:蒙元与大清帝国对“中国”历史的挑战
  五  后现代历史学:从民族国家拯救什么历史?
  六  如何在中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中国?
  结语  历史、文化与政治:中国研究的三个向度
  【附记一】
  【附记二】
第一编  在历史中理解中国
  第一章  “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一  “中国论”与“正统论”: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二  实际政治与观念想象的差异:天下、四夷、朝贡、敌国
    三  中国:“边界”的浮现
    四  民族、国家与文化的观念:反夷教的意识以及确立道统
    五  汉族的和中国的,什么是汉族的和中国的?
  第二章  山海经、职贡图和旅行记中的异域记忆——利玛窦来华前后中国人关于异域的知识资源及其变化
    一  想象和知识的差距:异域的想象
    二  建构异域想象的三类资源:旅行记、职贡图和神话传说寓言
    三  想象加上想象,故事加上故事:女国、狗国与尸头蛮
    四  利玛窦之前的异域想象:来自古典知识和历史记忆
    五  利玛窦来华之后:从“天下”到“万国”
  第三章  作为思想史的古舆图
    一  边缘与中央:欧洲古代世界地图中的东方想象
    二  从天下到万国:古代中国华夷、舆地、禹迹图中的观念世界
    三  佛教地图:另类世界的想象
    四  内诸夏而外诸夷:以明代海防地图为例
    五  大“公”无“私”:从明代方志地图看当时人的公私观念
    六  小结
  【附录】谜一样的古地图
    一  令人惊异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二  蒙元时代的世界新知识
    三  是回回人的礼物吗?
    四  超越疆域的知识史视野
第二编  交错的亚洲、东亚与中国
  第四章  西方与东方,或者是东方与东方——清代中叶朝鲜与日本对中国的观感
    一  谁是“东方”,何谓“中华”?17世纪中叶后渐行渐远的中日韩三国
    二  明以后无中华:朝鲜人的观感
    三  谁是中华文化血脉:日本人与漂流唐船船员的笔谈
    四  分道扬镳:17世纪以后的东亚还有认同吗?
  第五章  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关于晚清至民初日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说
    一  关于日本近代的亚洲主义
    二  晚清至民初中国对“亚洲主义”的复杂反应
    三  世界图像的各自想象:中日之间的差异
    四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或者传统性与近代性
  第六章  国家与历史之间——从日本关于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与天皇制度关系的争论说起
    引言  小问题引出大话题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三编,内容包括:在历史中理解中国;交错的亚洲、东亚与中国;理解亚洲与中国历史的方法。
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