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岱文集(全三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岱文集(全三册)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2.11 5.3折 13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张岱|责编:梁光玉|校注:学谦//邢敏娜//车其磊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12692961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6元

货号31803807

上书时间2023-11-17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岱,一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长期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诸说纷纭,约在1679年前后。
张岱出身官宦之家,高、曾、祖三代皆为进士,博学多才,藏书甚丰,尤长于治史。在家庭熏陶下,他自幼聪慧,并爱好史学。由于当时家业殷实,生活优越,他兴趣广泛,喜游历,常盘桓于江南繁华之地,自云:“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西湖梦寻·大佛头》)。又好美食,坦言口腹之欲:“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陶庵梦忆·方物》)。早年的奢靡生活从其《自为墓志铭》中亦可见一斑。然而,前事伶俜皆梦痕。明亡以后,张岱家由豪门骤然沦为寒户,旧衣捉襟见肘,饭食常至断炊。然其志节未衰,笔耕不辍,其问著述颇丰。

目录
《快园道古》
  卷之一  盛德部
  卷之二  学问部
  卷之三  经济部
  卷之四  言语部
  卷之五  夙慧部
  卷之六  机变部
  卷之七  志节部
  卷之八  识见部
  卷之九  品藻部
  卷之十  任诞部
  卷第十一  偶隽部
  卷第十二  小慧部
  卷第十三  隐佚部
  卷第十四  戏谑部
  卷第十五  笑谈部
  卷第十六  志怪部
  卷第十七  鬼神部
  卷第十八  纰漏部
  卷第十九  诡谲部
  卷第二十  博物部
……
《陶庵梦忆》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西湖梦寻》
  西湖总记
  卷一  西湖北路
  卷二  西湖西路
  卷三  西湖中路
  卷四  西湖南路
  卷五  西湖外景

内容摘要
 《张岱文集》选辑了张岱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小品——《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陶庵梦忆》是记述关于明末散文家张岱所亲身经历过的杂事的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明代江
浙地区的社会生活,如茶楼
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
、山水风景等等。其中有对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生
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
《西湖梦寻》则以西湖及周边数十处景致为核心,通过对这些景物历代兴废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和故国之思。
《快园道古》的体例与《世说新语》相似,分盛德、学问、经济、言语、夙慧、机变、志节等二十部(卷)。内容大多是作者先世、
亲朋以及当时很多名流雅士的遗闻佚事,内容广博,涉及明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文笔简练,博雅诙谐,可以和《世说新语》相媲美。

精彩内容
 钟 山(1)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2),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
”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塔(3)。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辇之,不起(4)。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舁灵谷寺(5)塔之。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6)、寝殿一,后山苍莽而已。
【注释】(1)钟山:在南京市郊区,又称“紫金山”。
(2)高皇帝:即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谥高皇帝。刘诚意:即刘基,字伯温。曾被封诚意伯。徐中山:即徐达,字天德。曾被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汤东瓯(ōu):即汤和,字鼎臣。死后被封为东瓯王。
(3)梁志公和尚:即南朝僧人宝志。俗姓朱,句容东阳人,今属江苏南京。志公和尚去世后,梁永定公主为其建造一座五层石塔。明初朱元璋为营造孝陵,将塔迁至灵谷寺内。
(4)辇(niǎn):人推挽的车,特指挽车。
(5)舁(yú):共同抬东西。
(6)飨殿:指陵墓的祭殿,为祭享之处。
【译文】钟山上云雾缭绕,冉冉升腾,红紫相间,人们说那是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有龙蜕下的皮藏在那里。当初高皇帝朱元璋、诚意伯刘伯温、中山王徐达和东瓯王汤一起勘定帝王陵墓,各自写下自己选中之地,藏在袖子里。三人选定的地点一样,帝王陵墓的位置才算最后确定。陵墓大门的左边有孙权墓,大臣请求
将其迁走。太祖说:“孙权也是条好汉,就留着他守门吧。”等到挖开墓穴的时候,才发现下面是南梁高僧志公和尚的灵塔,志公和尚的真身没坏,指甲很长,能绕着身子转好几圈。士兵们想把他挪走,却怎么也抬不起来。太祖亲自礼拜,许诺用金棺银椁重新将其安葬,并赐给志公和尚三百六十亩庄田,供奉香火不断,这才将志公和尚的灵柩抬到灵谷寺,建塔安葬。如今寺庙里有几千僧人,每天能吃掉一庄田的粮食。陵寝完工后,便关闭了陵墓外道,人们都不了解陵墓里面的具体情况。
人们能看见的,只有三道门、一座飨殿、一座寝殿,还有后山的郊野景色而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