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梦龙曲学剧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昌论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冯梦龙曲学剧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昌论丛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8.96 6.0折 6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小岩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16166475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3404924

上书时间2023-11-13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小岩,一九七八年生,吉林前郭人。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文吕论丛”序言
序言
第一章  导言
  一  冯梦龙曲学研究述评
  二  冯梦龙剧学研究述评
  三  曲学与剧学兼顾的研究策略
第二章  冯梦龙创作、改本传奇考
  一  冯梦龙创作、改本传奇存佚情况
  二  关于“墨憨斋”刻本传奇刊刻时间
  三  影响改本传奇的择取因素
第三章  冯梦龙批评晚明剧坛析辨
  一调不协,韵不严
  二  人翻窠臼,传奇不奇
  三  结语
第四章  冯梦龙曲学实践的建构和意义
  一  “调协韵严”曲律观的提出
  二  “曲谱、曲选、剧选”三位一体之曲学实践
  三  冯梦龙曲学实践的意义
第五章  冯梦龙的曲学理论
  一  体式之辨
  二  用韵必严
  三  检定板式
  四  主张本色与当行
第六章  冯梦龙墨憨斋词谱辑佚补
第七章  冯梦龙对王骥德(曲律>的接受
  一  冯梦龙《太霞新奏>)征引王骥德《曲律》的方式和意义
  二  冯梦龙《太霞新奏》引用王骥德《曲律》考
第八章  冯梦龙(太霞新奏)的曲学史意义
  一  从《太霞新奏》对《南音三籁》的回应说起
  二  《太霞新奏》中的吴江派曲家群体及其“一祖三宗”流派体系的构成
  三  以曲论曲的亡二郎神]及沈璟曲学成就的评价
  四  王骥德《曲律》的出版及吴江派曲家群体“二宗”人物的确立
  五  匿名刊刻《太霞新奏》及冯梦龙在吴江派地位的自我确立
  六  《太霞新奏》的曲学史意义
第九章  冯梦龙剧学实线的构建及意义
  一  剧选:剧学实践之载体
  二  创作:剧学实践之擅场
  三  改编:剧学实践之主体
  四  冯梦龙剧学实践的意义
第十章  冯梦龙传奇改本的思想世界
  一  《春秋》大义与“叙事”目的
  二  传奇改本中的“世界秩序”
  三  冯梦龙重建“世界秩序”的文体选择
第十一章  冯梦龙传奇改本与晚明情论的文本实践
  一  情之所起:各自做梦,还是合梦
  二  杜丽娘的游园与生死:冯梦龙情教思想的体现
  三  “多情者将戒心焉”:从《西楼记》到《楚江情》的改本实践
  四  余论
第十二章  冯梦龙改编张凤翼传奇考论
  一  本事与流行:张凤翼的《红拂记》与《灌园记》
  二  批评与改编:冯梦龙的《女丈夫》与《新灌园》
第十三章  《万事足》与冯梦龙的“晚期风格”
  一  进入“晚期风格”的冯梦龙
  二  《万事足》的戏剧结构:新的不平衡
  三  作为《双雄记》的延续及新问题
  四  晚明重情思潮下的《万事足》
  五  冯梦龙晚期著述的整体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冯梦龙是晚明继沈璟、王骥德之后的重要曲学家和剧学家。冯梦龙编选、刊行了散曲选集《太霞新奏》和戏曲丛刊《墨憨斋定本传奇》,所收作品经由冯梦龙不同程度的删改润色。冯梦龙的曲学理论既继承了沈璟、王骥德等曲学家的成果,又得自他的改本实践,极富创见,是晚明曲论的重要成果之一。王小岩编写的《冯梦龙曲学剧学研究》全面梳理了冯梦龙改订的戏曲作品和散曲作品,厘清了冯梦龙与沈璟、王骥德的曲学渊源,阐释了冯梦龙曲学实践和剧学实践的建构及意义、《太霞新奏》与吴江派曲家群体的关系、冯梦龙传奇改本的文体学意义及冯梦龙晚期戏剧作品《万事足》所反映的冯梦龙“晚期风格”等重要
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