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74.77 7.6折 98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骏轩|责编:赵灿//张刚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44781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664743

上书时间2023-12-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温骏轩,网帖笔名“鄙视抢沙发的”,生于20世纪70年代,法律专业出身,长于分析、解读国际局势和地缘关系。其2009年7月在天涯论坛“国际观察”板块开设的《地缘看世界》一帖,有理论,有资料,有地图,有分析,广受读者关注,点击量超过2300万,回复超过11万条。
2017年,出版《谁在世界中心》,入选豆瓣网年度十大社科类图书。
2021年,出版《地缘看世界》,广受地理爱好者好评。

目录
前 言 VII 
绪 论 001 
第一章 大河之北—冀州、并州与幽州 007 
第一节 冀州的分割与幽、并二州的形成 008 
第二节 幽冀与燕赵之地 014 
第三节 先天不足的邺城与邯郸 020 
第四节 并州与山西高原 028 
第五节 河套之地 033 
第六节 无法根除的北方威胁 040 
第二章 大河之南—兖州、青州 051 
第一节 济水之谜 052 
第二节 河间与黄泛区 059 
第三节 何处是兖州 066 
第四节 “官渡”与运河 072 
第五节 海岱之间 079 
第三章 泗淮之地—徐州 087 
第一节 徐州的基本地理结构 088 
第二节 泗淮水系与长江口的变迁 095 
第四章 通江达海—扬州 103 
第一节 “江东”与“江南”的变迁 104 
第二节 “守江必守淮”背后 109 
第三节 吴地与太湖 116 
第四节 越人与吴语 122 
第五节 山越、浙水和徽州 129 

第六节 瓯越与闽越 136 
第七节 豫章故郡 144 
第八节 吴头楚尾 151 
第五章 荆楚之地—荆州 159 
第一节 云梦泽与江汉平原 160 
第二节 南郡与江夏 167 
第三节 鄂东南三角区与赤壁 174 
第四节 武陵山区与湘西 184 
第五节 长沙、湘水以及衡山 194 
第六节 湘赣通道 204 
第七节 零陵与桂阳 211 
第八节 湘桂走廊 217 
第九节 南襄之地与“淮源” 223 
第六章 天下之中—豫州 233
第一节 汝水、颍水与汝南袁氏 234 
第二节 涡水与曹魏 240 
第七章 京畿之地—司隶 247 
第一节 司隶的范围与两京的设定 248 
第二节 秦岭与渭水 255 
第三节 八水绕长安 262 
第四节 周原与关中四塞 268 
第五节 伊洛盆地与京洛五都 274 
第六节 三门峡与函谷关 279 
第七节 崤道与洛阳 285 
第八节 汉魏洛阳城与洛阳八关 291 
第八章 胡马羌笛—凉州 299 
第一节 陇山左右与祁山的特异性 301 
第二节 河首之地与秦人在陇右的扩张 307 
第三节 西套平原与宁夏东部翰海 314 
第四节 宁夏南部高原与清水河 321 
第五节 河湟谷地 327 
第六节 金城与河西高原 333 
第七节 羌人与赵充国 340 
第八节 鹯阴城与“陇右四塞” 347 
第九节 焉支走廊 355 
第十节 焉南盆地与扁都口 362 
第十一节 酒泉、居延海与北大河 369 
第十二节 冥泽与“潜行”的疏勒河 376 
第十三节 玉门关与敦煌 382 
第十四节 武都郡与氐人 389 
第九章 秦岭之南—益州 397 
第一节 汉中与“东三郡” 398 
第二节 西出汉中—武兴道与关城道 404 
第三节 蜀道与秦南谷地 411 
第四节 成都平原与都江堰 419 
第五节 川中丘陵与米仓道 426 
第六节 犍为郡与“南中”之地 430 
第七节 南夷和朱提道 438 
第八节 南夷道与青衣江 445 
第九节 西夷道与永昌道 452 
第十节 重庆、涪陵与荔枝道 459 
第十一节 巴盐与三峡 465 
第十章 南岭之南—交州 473 
第一节 烟瘴与岭南山水 474 
第二节 南海郡与苍梧郡 480 
第三节 合浦郡与郁林郡 487 
第四节 南交州与越南 494 
第十一章 四夷之地 501 
第一节 漠南与内蒙古 502 
第二节 漠北与“林中百姓” 510 
第三节 天山南北 518 
第四节 东北亚 527 
第五节 雪域高原 536

内容摘要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以汉代“十三刺史部”行政区划为切入点,以中国的山脉水系、地形地貌为线索,从地缘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各地自然环境的优劣长短,解读了三国时代历史脉络的偶然与必然,并推而广之、纵横千年,理清中华文明发展延续的地理脉络。作者深入浅出地揭秘了时代英雄、关键决策背后的自然因素,详尽解读地缘因素如何造就了古代中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大趋势。

精彩内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这阕《临江仙》,因被用作央视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词而广为流传。善于修史是华夏文明的一大特征。“家国天下”式的组织结构,与意识形态上的“祖先崇拜”相结合,让中国人更愿意了解祖先的经历,并从中总结经验。《三国演义》虽然不是史书,但这类小说家言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向普通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任务。
不论在官家正史还是民间演义里,这首词开头两句包含的几个元素—“英雄”“是非”“成败”等,都是关注的重心:历史走向被认定受到精英人物的德性影响,同时每一个精英人物在史书中又有着脸谱式的定性。以这一取向来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几千年的信史中选取一个片段,来满足人们对上述元素的好奇心,三国时代无疑是最好的载体。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演义》在中国如此脍炙人口,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随口说出几个性格鲜明的三国英雄和他们的事迹来。
然而英雄史或人文史的视角,固然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但也容易被粉饰。一如曹操的形象在历史上就摇摆不定,最起码在南宋偏安之前,在三国中代表北方政权的曹操,形象要正面得多。更大的困惑在于:中国人能够感知到这个国家的历史,陷入了一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状态,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再往深处探究,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中国农民,如果穿越回1000年前的唐朝,几乎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感。这意味着,过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最起码很难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如果没有西方“大航海时代”引发的一系列冲击,也许今天的中央之国还在重复这种周期率,更遑论用键盘指点江山了。
从尽量剥离主观因素,以相对恒定、有迹可寻之要素来解构历史的角度来说,“地缘”这个探究人与环境相处之道的视角,应该还是能够带来点新意的。事实上,以我个人的心路历程来说,地缘视角最初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惑历史的方法论。只不过地缘概念过往几乎等同于地缘政治。以地缘政治视角作为《地缘看世界》系列的开篇,推出诸如“新世界岛论”这样跟现实政治有关的理论,然后再扩张地缘概念的内涵,也算一种审时度势吧。(如果一种方法论连指导自己的选择都做不到,又有什么价值呢?)作为一个战略视角,以“地理为经,历史为纬”是我一直在使用的地缘研究方法,而从这个需要来说,“三国”时代同样是一个好平台。浅层次理解地缘,你可能会认为三国争霸中涉及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唯有地利属于地缘要素;而深层次理解地缘的话,你会发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其实都属于地缘要素的一部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