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2.7 7.8折 8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晓

出版社电子工业

ISBN9787121424304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31329873

上书时间2023-10-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晓,女,博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作者先后在国务院信息办、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任职。曾公派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工作交流。长期从事信息化管理和政策研究,深度参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参与十二五、十三五等信息化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推动大数据、数字经济、信息消费等政策和试点工作出台;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期间,深入研究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多次牵头组织完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曾派往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工作,积极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具有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顺势而为―数字化转型战略步伐开启1
从“五大观念”看中国数字化的发展机遇2
从“五大方面”回顾2020年的中国数字化进程7
从“四大分类”探寻数字化发展之规律10
从“五大不同”看中西方数字化发展的文化差异12
本章小结18
第二章  格物致知―数字化转型的内生演进机制19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的分析框架20
技术决定论20
社会建构论21
“技术-社会”互构论22
第二节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动力22
数字化转型的原动力:信息技术22
数字化转型的入口:连接与在线24
数字化转型“技术侧”的三大特征26
第三节  数字化转型的结构调适28
不同时代的劳动生产方式比较28
数字化转型“社会侧”的三大特征32
网络空间的“情绪”与文化认同34
第四节  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演进36
数字化转型的新空间与新权力36
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力量之竞合40
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创新与变革43
第五节  数字化转型的演进机制45
本章小结47
第三章  兼容并济―数字化转型进程切面观察49
第一节  数字基础: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力50
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先决条件50
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与全球网民快速增长51
“新基建”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53
中国网民发展状况与整体结构特点分析57
第二节  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62
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研究回顾62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实践64
互联网的颠覆性效应及本质70
共享经济的发展规律与特征75
数字经济助力传统产业升级79
中国数字经济的特征与前景83
第三节  数字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力85
我国电子政务联合国排名大幅提升85
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87
第四节  网络文化:数字化转型的传播力89
网络文化的繁荣创新89
传播方式的时代变革90
第五节  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保障力92
网络安全为发展保驾护航92
网络综合治理成效显著93
本章小结102
第四章  同舟共济―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失衡103
第一节  安全的威胁―网络安全和犯罪105
网络攻击引发公共安全105
网络犯罪造成社会损失106
第二节  利益的较量―产业和行业方面109
新旧业态摩擦问题频发109
行业不正当竞争加剧110
第三节  信任的挑战―社会和文化方面112
网络谣言与舆情危机112
虚假新闻与不良信息113
青少年沉迷网络之忧115
第四节  鸿沟的分化―数字化基础方面116
全球数字鸿沟现状116
数字鸿沟制约社会发展118
本章小结119
第五章  道法自然―数字治理赋能数字化转型121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路径122
第二节  数字治理的相关概念辨析125
相关概念辨析125
关于数字治理126
第三节  数字治理的主要参与力量128
作为主导者的政府129
作为驱动者的企业130
作为参与者的社会131
第四节  数字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131
网络生态理论131
协同治理理论133
整体性治理理论134
第五节  数字治理的综合研究设计135
数字治理能力待提升135
数字治理的范式特点137
数字治理的研究设计138
本章小结140
第六章  以人为本―数字治理“三位一体”体系构建142
第一节  数字治理“三位一体”体系设计143
数字治理面临的新挑战143
数字治理需要原则明确144
数字治理“三位一体”框架146
第二节  数字治理体系之“问题切入”148
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分类149
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探源150
第三节  数字治理体系之“分层设计”153
数字治理的理念层154
数字治理的组织层156
数字治理的行为层158
本章小结162
第七章  礼法并重―数字治理体系之“重点行动”164
第一节  新空间规则博弈:全球治理165
网络空间的资源分配权165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主题169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分歧172
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策略173
第二节  新业态风险挑战:平台治理175
平台经济相关研究梳理176
平台监管国外实践介绍178
平台经济相关问题概述180
平台治理面临多重挑战182
平台综合治理思路初探184
平台治理需要多管齐下187
第三节  新智能价值挑战:算法治理189
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190
人工智能的治理关注191
算法推荐的风险防范195
本章小结197
第八章  循经导络―数字治理体系之“治数如水”198
数据战略地位与数据治国199
数据驱动创新过程与机制201
国家数据主权之安全底线210
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共享216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之权衡219
数据治理之初步策略探讨221
本章小结223
第九章  收放自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经验224
第一节  案例验证:共享单车行业治理225
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两大问题”225
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多方动力”231
共享单车治理体系的“三层架构”233
共享单车案例的实践总结250
第二节  案例经验:国内外数字治理实践252
英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启示252
OECD对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262
上海市政府数据治理经验探索266
本章小结274
第十章  天人合一―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展望276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的文化传承277
取势:以人为本、顺势而为277
明道:同舟共济、和合共生278
正法:德法并举、家国合一279
优术:整体施治、循数而治279
第二节  本书脉络梳理和部分观点回顾280
从认识论看数字化转型特征280
以辩证法论数字发展与数字治理282
以动态观把握数字治理问题284
从整体性构建数字治理体系286
第三节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的未来图景290
数字化转型开启充满想象力的明天290
数字治理将进一步支撑数字化转型293
本章小结299
结语300
后记303
参考文献306

内容摘要
本书在梳理和反思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现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典理论为指导,将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挑战,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的创新思路,以期走出一条科学思想与人性光辉共同闪耀的数字繁荣之路。其中,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基于\\\\\\\\\\\\\\\"技术-社会”互构视角提出了\\\\\\\\\\\\\\\"技术动力”与\\\\\\\\\\\\\\\"结构调适”的数字化转型机制;在数字治理方面,基于当前的治理挑战和治理需求提出了数字治理\\\\\\\\\\\\\\\"三位一体”体系框架。 此外,本书还对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精彩内容
 自18世纪末以来,历次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
证实,大国崛起的关键在于抓住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窗口机遇,抢先占据发展的制高点。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际社会围绕网络空间的竞争和博弈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成为影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重要
因素。抢占数字时代的战略先机,加快推动国家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大国间战略博弈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从“五大观念”看中国数字化的发展机遇历史观:新一轮历史机遇开启跨越式发展新征程纵览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革新和进步、文明中兴和国家强盛都与技
术创新、生产力变革息息相关。历史上,荷兰抓住海上贸易、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美国抓住现代科技
先后成为世界强国,而一
直具有经济实力和文化优势的中国却与这些重大发展机遇失之交臂。在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比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欧洲航海家要早半个多世纪,但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真正“走出去”,反而在此后的多年内处于闭关锁
国、故步自封的状态。与此同时,荷兰、英国、美国则抓住航海大发展的机遇,陆续接棒海权,创造了国家的繁荣。当工业革命席卷欧洲时,英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处于康乾盛世、手工业和农业高度发达时期的中国则陷入马克思所说的“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之中,又一次错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重大机遇。
可见,当历史出现大变局
、进入转型期时,我们应当变则变,否则昔日的辉煌很可能成为最大的负累。
20世纪80年代,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3个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基于数字技术的网络化的信息社会,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不断推动新时代的到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崛起加快了数字社会的形成,为亿万网民带来新的便利和幸福,信息社会逐渐呈现出大网络、大连接、
大系统的趋势。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
传统工业和服务业交叉融合,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线上与线下的边界逐渐消失,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数字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信息化、网络化中的世界进一步向全面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化迈进。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影响国家间博弈和国际力量对比演化的关键因素。各国高度重视并积极部署数字化转型工作,我国已系统谋划并做出战略布局,就信息化发展、网络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网络空间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谋划和部署,旨在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掌握发展主动权,力争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显著提升得以继续。
安全观:第五域空间拓展加剧国家安全战略竞争从空间角度看,互联网开辟了人类活动的新疆域
——网络空间,并使其成为继陆、海、空、天四大空问之外的第五域空间。
福柯指出,空间在任何形式的公共生活中都极为重要;空间在任何的权力运作中都非常重要。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空权论及奥伯格
的天权论都描绘了空间拓展与权力扩张之间的密切关系。如今,伴随互联网、物联网等的诞生与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企业生产经营、
国家内政外交的新平台,也成为各种资本角逐、权力斗争的新场域。
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