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的拐点(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朝的拐点(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上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1.36 6.0折 6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中男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6596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86869

上书时间2023-09-18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中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刊》执行主编,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明史研究工作,尤其侧重明代宫廷政治史、财政史及文化生活史。先后应邀在“百家讲坛”等讲述明代宫廷史专题,多次参加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版《宣德皇帝大传》等学术专著3部,策划并主编“明代帝王系列传记”12种,发起并主持“明代宫廷史研究”大型科研项目,主编“明代宫廷史丛书”20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上册
一  立储之争
  (一)朱棣暂时不立太子。但想立老二
  (二)朱高炽的优势与朱棣的顾虑
  (三)朱高炽的支持势力大选立太子出现僵局
  (四)解缙打破了僵局
  (五)老大朱高炽胜出的原因
二  监国风波
  (一)朱高煦的不满及其夺位的准备
  (二)朱棣的防范、限制与“空头”太子
  (三)监国的机会与帝国的常务负责人
  (四)朱棣遥控。太子权力有限
  (五)朱棣的防范以及回京后的处理
三  再入漩涡
  (一)朱棣的报复与耿通之死
  (二)部下的保护与太子的成熟
  (三)大规模逮捕太子的部下
  (四)逮捕的借口比较牵强
  (五)朱棣打击太子的方式已有变化
四  解缙之死
  (一)为李善长鸣冤与离朝回家
  (二)回京奔丧。被贬河州
  (三)口无遮拦的性格与被人诬陷
  (四)私见太子。被捕送命
五  太孙崛起
  (一)朱瞻基势力崛起。加强了太子的地位
  (二)册立皇太孙及朱棣父子的心态
  (三)叔侄冲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四)朱瞻基参加了一场恶战树立了威望
六  汉王被贬
  (一)朱高炽兄弟早有矛盾。高煦想在南京夺位
  (二)朱高煦找借口离开北京引起了朱棣的怀疑
  (三)朱高煦的夺位准备
  (四)朱高煦走到了起兵的边缘。朱棣被迫防范
  (五)朱棣的处理留有余地。《明实录》中难免夸大虚构
七  太子沉浮
  (一)朱棣再次北巡太子监国的权力大为缩小
  (二)朱棣干预太子的政务。太子部下无辜被杀
  (三)胡灐奉命暗中调查太子
  (四)太子处境艰难。但深藏心机
  (五)太子奉命前往北京
  (六)太子加速进京。途中先斩后奏
八  此消彼长
  (一)厨子事件反映出太子仍受朱棣的限制
  (二)朱棣的宠臣开始向太子靠拢
  (三)后妃势力支持太子朱高煦势力下降
  (四)朱棣与朱高炽矛盾的复杂原因
  (五)太子以退为进赢得了有利的局面
九  浩大工程
  (一)营建北京和天寿山长陵
  (二)营建工程的另一半:建筑材料的筹集和运输
  (三)修建武当山等其他几项工程。
  (四)八大工程的代价和影响。
十  君臣分歧
  (一)大火烧毁三大殿。朱棣号召提意见
  (二)朱棣翻脸杀了提意见的人夏原吉承担了责任。
  (三)邹缉上书。指出营建北京的七大灾害
  (四)朝中反迁都风波的实质和意义
十一  政变疑团
  (一)朱棣虽然向太子放权。但仍然不太信任他
  (二)朱高燧的部下计划发动政变。但因泄密而流产
  (三)即使不泄密这次政变也很难成功侣
  (四)政变疑点重重。似乎有人嫁祸朱高燧
十二  一意孤行
  (一)北征消耗严重朱棣却关押了反对北征的重臣
  (二)朱棣要杀老臣夏原吉但终究没下手
  (三)由于缺粮等原因最后三次北征被迫结束
  (四)朱棣病死于回师途中死因竟有三种说法
  (五)朱棣连续北征令人不解
十三  协力应变
  (一)杨荣等人应对危局。目的是防备朱高煦
  (二)杨荣等人做得过于从容、娴熟难免令人怀疑
  (三)太子采取措施控制了朱棣死后的局势
  (四)北征集团配合太子的原因
十四  遗诏之谜
  (一)传位遗诏的用处:太子即位需要遗诏
  (二)关于朱棣“遗命”的三个来源都不可靠
  (三)杨荣编造朱棣遗命可能另有原因
  (四)朱棣虽然有机会但未E,--定要立遗诏
十五  登极前后
  (一)太子势力在登极前的可疑活动
  (二)破例五次劝进太子才同意即位
  (三)新旧势力首轮较量。仁宗支持老部下
  (四)仁宗即位后的报恩报仇
十六  停下西洋
  (一)仁宗诏书的中心内容:减轻百姓负担
  (二)仁宗为什么要停止下西洋
  (三)停止下西洋的特殊原因:香料当做工资发
  (四)相同之举:释放建文忠臣亲属准备回迁南京
  (五)停止下西洋后仁宗以增加待遇来稳住两个亲王
下册
十七  开启新政
  (一)恢复公孤之制仁宗提高辅政集团的级别
  (二)稳定为主的多项措施
  (三)仁宗新政反映的问题
  (四)仁宗号召大臣直言。但实际上接受有限
  (五)李时勉直言上奏。让仁宗猝死
十八叔侄较量
  (一)太子躲过了汉王的截杀顺利回京
  (二)太后主持政务。度过了一个月的空位期
  (三)叔侄二人的和平较量
  (四)汉王准备起兵。宣宗欲擒故纵
  (五)汉王起兵声势不小
十九  宣宗亲征
  (一)宣宗出兵亲征汉王举棋不定
  (二)宣宗兵围乐安城朱高煦被迫出降
  (三)朱高煦最后的下场:被囚禁致死
  (四)朱高煦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二十  釜底抽薪
  (一)回师途中。关于处理赵王的一场争论
  (二)宣宗对付三叔:削弱实力保全地位
  (三)军事上削弱藩王解除了对皇权的威胁
  (四)藩王受到更多的限制。沦为出路狭窄的寄生集团
二十一  折中求稳
  (一)安南战事的困境宣宗打算先战后和
  (二)明军在安南接连战败宣宗被迫撤军
  (三)宣宗放弃安南的原因与失误
  (四)第七次下西洋及其恢复的原因
  (五)稳定局势的重要措施:稳定首都、缩小陵墓
  (六)守成政治并不等于保守
二十二  司法转折
  (一)洪武到洪熙朝的司法转折
  (二)几项重要的司法转折措施
  (三)注重调节法律与道德、赦令的矛盾
  (四)宣宗的宽纵使武官犯罪严重
二十三  脱颖而出
  (一)杨荣:综合才干。尤其是军事才干突出
  (二)夏原吉:财政才干突出。与皇太孙关系极好
  (三)蹇义:行政才干突出。同时受到朱棣父子的器重
  (四)杨士奇:行政才干尤其是文才突出。深受太子器重
  (五)杨溥:操守极好。深受仁宗的信任和感念
二十四  谁主沉浮
  (一)进入辅政集团的条件之一:守成派的政治理念
  (二)进入辅政集团的条件之二:品德修养超群
  (三)永乐以后杨荣地位的下降及其原因
  (四)未能进入辅政集团的官僚群体及原因
二十五  变“相”辅政
  (一)杨士奇辞掉优惠待遇及其原因
  (二)辅政核心集团虽然权力较大。但不是丞相
  (三)夏原吉权力和地位较特殊。但同样不是丞相
  (四)洪熙、宣德时期并非完全“政在三杨”
二十六  决策转型
(一)皇帝兼丞相:洪武中后期的决策方式
  (二)朱棣决策方式的变化:放权与借助辅政集团
  (三)仁宗的决策方式开始转变
  (四)宣宗逐步完成决策方式的转变
二十七  宦官分权
  (一)决策方式的转变结果:皇帝不必总上朝
  (二)转变后的决策体制无法避免宦官分权
  (三)批红未必导致宦官专权
  (四)宦官和皇帝乱政其实是因为皇权很少受限制
二十八  书画群峰
  (一)宣宗的绘画活动及其艺术成就
  (二)宣宗画风略为简逸豪放。因受追捧而赝品迭出
  (三)宣德时期宫廷绘画达到了鼎盛花鸟画尤其突出
  (四)宫廷画家挂名锦衣卫及其原因
  (五)宣宗的书法造诣
二十九  改立皇后
  (一)改立皇后的原因及准备
  (二)重大进展与中途搁浅
  (三)改立成功。但胡氏仍受太后优待
  (四)太祖到宣宗对皇后的差别及其原因
三十  “促织天子”
  (一)丰富多彩的观赏活动
  (二)宣宗的几种宫廷游戏
  (三)打猎与豢养猛禽
  (四)“促织天子”——蛐蛐皇帝
  (五)宣德朝蛐蛐罐的纹饰新颖、自然
三十一  不废正业
  (一)游园聚会及其政治意义
  (二)出巡狩猎加实战演习
  (三)最后一次巡边并未贸然出击
  (四)宦官借采购贪暴害民。宣宗杀一儆百
  (五)同其他帝王相比宣宗还算是务正业的皇帝
三十二  繁荣代价
  (一)永乐、宣德工艺不分高下:瓷器、佛造像
  (二)创新的工艺:漆器、珐琅器
  (三)多种艺术和工艺的结合:玉器、金银器、珐琅器
  (四)后起之秀:文具、铜器等
  (五)宫廷文化、工艺繁荣的原因
  (六)宣德朝宫廷文化繁荣的代价较大已无法持续
三十三  短暂辉煌
  (一)辉煌而短暂的“仁宣之治”
  (二)人亡政息导致了“仁宣之治”的结束
  (三)宫廷财政的膨胀破坏了“仁宣之治”的持续
  (四)专制体制决定了“仁宣之治”的短暂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赵中男编著的《明朝的拐点(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上下)》共33个部分,每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和前后的部分联系呼应,以便让读者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那些人和那个时代。明代前期,成祖朱棣和宣宗朱瞻基的历史影响较大,但夹在祖孙二人之间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仁宗朱高炽。在朱棣五次离开南京北征期间,作为多次代替皇帝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是永乐时期一系列开拓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但同时也是皇位继承权之争的主要
受害者。朱高炽与朱棣父子之间的矛盾,与当时开拓和守成的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后来“仁宣之治”的主要起因。

精彩内容
 (一)朱棣暂时不立太子。但想立老二朱棣夺位上台后,当时争夺皇位的战争虽然结束
了,但争夺下一个皇位继承权的序幕却刚刚拉开,怎么回事呢?原来朱棣当上皇帝后,从1402年的六月到永乐二年(1404)的四月,在前后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没立太子。各位知道,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册立太子是一个王朝维持统治的首要条件,没有太子,谁
来接班当皇帝呢?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首先册立大儿子朱标做太子,所以朱棣上台后不先立太子,本身就有些反常。况且朱棣的长子朱高炽,这时已经二十
多岁了,又是当年太祖朱元璋册立的世子,就是燕王继承人,按照明朝“立嫡以长”的传统,朱高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完全应该顺理成章地当上太子。
1.文武百官请求立老大朱高炽当太子,朱棣不同意但朱棣登极后不但没有立即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反而多次拒绝了臣下的有关建议。永乐元年(1403)的上半年,文武百官加上朱棣的一帮兄弟亲王等人,曾经连续三次上表请立太子,朱棣虽然表扬这些人是为国家着想,但是对于立太子的请求就是不答应,还找了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加以搪塞,什么长子“智识未广、德业未进”,能力水平都很有限,短期内不可能一下子担当起太子的重任,还需要由一些高人来培养和教育才行等等(《明太宗实录))卷一六)。一
句话,就是不同意先立老大为太子。这时候有个人看不下去了,镇远侯顾成,这个人是个高级将领,最早参加政府军讨伐朱棣,又最早被朱棣俘虏,他被俘后就投降了朱棣,然后一直留在北平,辅佐朱高炽坚守北平城,是朱棣非常器重的一个将领,后来被封为镇远侯,奉命驻守贵州。
大概是顾成觉得自己很早就归附了朱棣,后来又辅佐朱高炽坚守北平城有功,说话还算有点分量,再加上顾成跟朱高炽交情比较深,立朱高炽当太子当然对他有利,于是就在永乐元年的九月份,顾成给朱棣写了封信,没敢先讲立太子的事,而是说了驻守贵州的几件事,最后拐弯抹角地顺便提了一句,请陛下“早立东宫以定国本”,该立太子了。不料朱棣给他的回信中,只是对顾成隆重表扬一番,还赏给了他一大笔钱财,但却一个字都没提立太子的事(《明太宗实录》卷二三),好像根本没看见,弄得顾成很没面子。同时,朱棣一直把朱高炽留在北平,而没有召他来首都南京,等于把他晾在一边了。
这还不算,更有甚者,朱棣还向大臣征求意见:你们看立谁做太子最合适啊?很显然朱棣不想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不然他就不必征求意见了。各位可以想象,朱棣的这种态度,很可能使朱高炽受到痛苦的煎熬,不仅是很郁闷,甚至可能是绝望,因为他本来是最有资格当太子的,可是现在呢,几乎被父皇踢出局外了。那么当时在朱棣眼里,还有谁可以作为太子的人选呢?朱高炽作为长子,为什么不能顺利当上太子呢?
2.老二朱高煦曾为朱棣夺位立过大功
原来朱棣有四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和朱高□。除第四子不知何人所生并且早死之外,其余三个都是徐达的长女,就是后来的徐皇后生的,各有特点。其中老大朱高炽为人内向,做事比较慢,身体可能患有肥胖症,长得体态臃肿,行动笨拙,不善骑射;老二朱高煦为人矫捷凶悍,据说腋下有几块癣,当时称为“若龙鳞数片”,应该是一种皮肤病,但长期受到朱棣军事活动的影响,身材高大,善于骑射;老三朱高燧为人较为精明,善于讨好朱棣(《明史.诸王传》)。三个儿子中朱棣最喜欢的是老三朱高燧,最为器重的是老二朱高煦,最不喜欢的恰恰是老
大朱高炽。那么同样是自己的孩子,朱棣为什么会器重老二朱高煦呢?
因为在朱棣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中,朱高煦作为朱棣的得力助手,勇猛善战,功勋卓著,为朱棣“靖难”成功帮了大忙。高煦曾多次在朱棣战败之际,甚至差点被敌人追杀时,率骑兵部队勇猛冲杀赶来救援,不仅救了朱棣一命,有时还使燕军反败为胜。
其中较为典型的一次,是朱棣起兵后不久的白沟河之战。白沟河大致位于现在河北中部的雄县和定兴之间,大约在1399年冬季,也就是六百多年前,白沟河两岸都是战场。
朱棣率燕军与李景隆的政府军大战于白沟河。李景隆人多势众,几十万军队列阵数十里,命令士兵向冲过来的朱棣一队人马射箭。箭像雨点一般射过来,朱棣所骑的战马连续三次被射倒,他也连换了三匹战马,冲锋陷阵打了半天,自己带的三袋箭也都射光了,于是就抽出宝剑冲杀,后来手里的剑也卷了刃,被敌军追着打(《明通鉴))卷一二)。
估计朱棣的马也中箭跑不动了,来到一处堤坝下面就上不去了,眼看就要被追兵赶上来,前锋的枪尖几乎就要刺到朱棣了。朱棣连忙跳下马跑上堤坝,然后举起马鞭子摇晃,假装招呼后面的部队。堤坝下的追兵怀疑有埋伏,没敢继续追,但大队人马都堵在那,准备冲上去。恰在这时,朱高煦率领一队骑兵冲了过来,救下了朱棣。
朱棣当时可能有些奇怪,就问朱高煦说,其他将领都在鏖战,你怎么来了?朱高煦说:我听说父王你才领了几个骑兵,居然同敌人大队人马周旋,我是怕你有什么闪失,所以就来了。朱棣一听很高兴,老二来的可真是时候啊。于是他就对高煦说,我打了半天可是打累了,你就继续进攻吧!于是高煦就率领这一
千多名精锐骑兵杀了过去,最终打退了敌人(《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还有东昌之战、浦子口之战等战役中,朱高煦都有类似的表现。当时战役的规模比较大,双方每次都有十几万、几十万兵力投入战斗,交战的范围可能达到方圆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像朱高煦这样的将领肯定会独当一面,混战之中可能与朱棣拉开较远的距离,甚至会暂时失去联系,因此不可能随时关注和了解朱棣的作战情况,但高煦几乎每次都是主动地率领一些机动骑兵部队,在战败以后及时地出兵援救朱棣,事先并没有准备。
3.老二才是朱棣最想立为太子的人选从这些情况看,朱高煦这个人至少有几个特点:第一,意志坚强,善于打硬仗,并且很有毅力,常常是在打败了以后还要顽强作战,绝不轻易放弃,可以说朱高煦的这个特点几乎就是他父亲的翻版。各位知道,朱棣就是这样一个打仗异常勇猛、从不放弃的人。看来朱高煦是多多少少继承了朱棣的特点,打仗勇猛,意志坚强。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